搜索到692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文章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平月注释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共同”意涵
- 2023年
- 从《共同纲领》生成的历史逻辑看,其兼具纲领性与宪法性,而这一点亦体现在其名称所使用的“共同”这一语词中。“共同”一词具有纲领性维度和宪法性维度两重意涵。在纲领性维度上,“共同”作为附属于“纲领”一词的修饰词,其意义在于一方面表达出“纲领”内在的聚合性特征和集体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表明《共同纲领》并非中国共产党一党之纲领,而是约束多种政治力量的共识性契约,进而澄清了《共同纲领》的基本特性。在宪法性维度上,“共同”一词超越了“纲领”一词的固有含义,一方面表达多元性和广泛性的意涵,体现出《共同纲领》的民主正当性;另一方面其又蕴涵着广泛共识与群体身份归属之意,阐明了《共同纲领》所具有的构建国家认同的意义。
- 叶松奇
- 关键词:《共同纲领》宪法性
- 新中国成立以来时政文本术语藏文译名演变及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藏译为例
- 2021年
- 本文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藏译为例,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时政文本汉藏翻译中的基本词汇、关键术语的译名演变情况及其因素,结合当前翻译理论,探讨其句子翻译策略。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译文与现今的通行译法比较,笔者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译文在汉藏时政文本翻译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达哇才让
- 关键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基本词汇
-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重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引量:4
- 2019年
- 《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非常成功的文献之一。它明确了哪些事应该做且必须做、哪些事不应该做且不允许做,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它通过“不写入社会主义”这一方式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达成了新民主主义共识,但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强烈向往和强大政治影响力又使它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因素,推动其实际上跨越了新民主主义,但尚未完全进入社会主义,从而处于“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临界状态。这种临界状态既使新民主主义社会不能得到“巩固”,也使得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中国共产党迅速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而结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 肖存良
- 关键词:《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权利条款研究——以人民话语的实践为视角
- 2014年
- 要研究人权观念与法治观念这种与中国的启蒙思想伴随而生的叙述结构和法律逻辑,就需要回看历史,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研究其形成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也是对20世纪法学所形成的'中国性'语境的一种基础研究。借助福柯关于'权力、法律、真理'的假设,本文将重点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人民话语实践上,分析其对权力、法律产生的影响。
- 任懿
- 关键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法治
- 《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评介被引量:1
- 2013年
- 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一批专著最近陆续出版,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扬勇撰写的《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全书围绕一份仅6000余字的历史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解读出了40多万的文字,引起笔者阅读的兴趣。读完后,感到该书有如下三个比较突出的亮点。
- 黄琨
- 关键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社会科学成果国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