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6篇“ 丁螺环酮“的相关文章
- 一种盐酸丁螺环酮片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酸丁螺环酮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盐酸丁螺环酮20‑30份、缓释材料40‑70份、β‑环糊精5‑10份、乳糖10‑15份、润滑剂1‑10份和聚乙二醇10‑25份;其...
- 沈载宽郑林海
- 盐酸丁螺环酮中间体杂质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盐酸丁螺环酮的中间体3,3‑四亚甲基戊二酰亚胺中杂质的检测方法,在对杂质iv‑1、杂质iv‑3、杂质iv‑6进行检测的同时,排除杂质iv‑2、杂质iv和其他未知杂质对检测的干扰。能够有助于3,3‑四亚甲基戊二...
- 孙孝丽姜明明谭云郭秀梅孙利民付衍琛孙迎基李铁军
- 盐酸丁螺环酮中间体杂质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盐酸丁螺环酮的中间体3,3‑四亚甲基戊二酰亚胺中杂质的检测方法,在对杂质iv‑1、杂质iv‑3、杂质iv‑6进行检测的同时,排除杂质iv‑2、杂质iv和其他未知杂质对检测的干扰。能够有助于3,3‑四亚甲基戊二...
- 孙孝丽姜明明谭云郭秀梅孙利民付衍琛孙迎基李铁军
- 盐酸丁螺环酮作为PD-1抑制剂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盐酸丁螺环酮作为PD‑L1抑制剂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给出了盐酸丁螺环酮作为PD‑L1抑制剂的应用,并通过研究证实盐酸丁螺环酮能够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提高荷瘤小鼠脾脏以及血液中C...
- 赵铁锁贾慧婕张永喜魏甜余筱敏王康乐吉星婵郭胜任峰杨子善
- 盐酸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盐酸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口服治疗后的各项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此次研究所选病例数共81例,均为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纳入至研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0例的对照组及41例的观察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相关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后者临床总有效率比前者高;二者治疗3个月后的精神相关症状评分、血清S100β水平趋势均为比治疗前低,组间后者趋势更低,MCCB、PSP、WAIS评分、血清BDNF、5-HT水平均升高,且后者更高(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盐酸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后自身症状存在显著改善,更有助于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神经心理认知功能的恢复,还可改善神经递质水平,疗效显著。
- 赵新颜杨海云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盐酸丁螺环酮利培酮
- 盐酸丁螺环酮在阿尔茨海默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盐酸丁螺环酮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参照组应用盐酸舍曲林分散片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抑郁、焦虑障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评分为(4.48±0.37)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2,P<0.05);研究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螺环酮的应用,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减轻患者焦虑与抑郁障碍程度,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加快相关异常血清指标的恢复速度。
- 刘立源白娉孙丽媛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焦虑障碍盐酸丁螺环酮
- 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评价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SCH)患者接受丁螺环酮、利培酮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白山市康宁医院收治的91例S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利培酮治疗)和试验组(46例,给予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神经递质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症状评分、PANSS总分、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5-羟色胺(5-HT)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SCH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 刘建琴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丁螺环酮利培酮神经递质
- 喹硫平联合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喹硫平联合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SCH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喹硫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喹硫平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血清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喹喹硫平联合丁螺环酮治疗SCH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 胡广旭赵云东孙连风
- 关键词:喹硫平丁螺环酮精神分裂症
- 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乳山市康宁医院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睡眠质量、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治疗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 李大江
- 关键词:焦虑症抑郁丁螺环酮帕罗西汀
- 丁螺环酮用药对焦虑症患者疗效及睡眠状况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分析丁螺环酮用药对焦虑症患者疗效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螺环酮,比较两组的用药疗效、焦虑症状程度、睡眠状况以及用药安全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30)。用药4、8周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睡眠状况,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可保障用药安全。
- 苏彩明陈美玲杨晓江
- 关键词:焦虑症丁螺环酮焦虑程度睡眠状况
相关作者
- 曾德志

- 作品数:194被引量:1,285H指数:19
-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疗效 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 生活质量
- 罗质璞

- 作品数:116被引量:916H指数:18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抗抑郁剂 抗抑郁作用 胍丁胺 小鼠 抗抑郁
- 赵靖平

- 作品数:435被引量:5,215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氯氮平 抗精神病药
- 罗世芳

- 作品数:20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丁螺环酮 安全性 齐拉西酮 疗效
- 王兵华

- 作品数:45被引量:257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安全性 疗效 丁螺环酮 氯氮平 文拉法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