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08篇“ 三踝骨折“的相关文章
胡氏夹缚固定法治疗踝骨并韧带撕裂伤
2025年
全国名老中医、著名骨伤科学家胡黎生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60载,对骨伤科外固定用具改革创新颇多,胡氏系列夹板及夹缚固定法独具特色,疗效理想。胡氏夹缚固定法治疗踝部骨及韧带损伤,经手法整复后将患足踝置于中立位,超踝关节外固定。固定效果稳妥可靠,不仅能有效地保持踝穴的正常解剖位置,而且早期进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能对踝穴有效模造,使关节内骨的愈合在距骨的塑形模造下进行,防止关节粘连僵硬,更使骨愈合与关节功能同步恢复。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胡氏夹缚固定法符合生理解剖特点,对于踝部骨及合并韧带的损伤,在无应力状态的外固定中,更有利于韧带的修复,是踝关节骨及韧带损伤理想的夹缚固定法。
胡文昕刘丹胡文虎胡妍
关键词:三踝骨折韧带撕裂
角韧带断裂的踝骨术中角韧带处理策略下病情转归的差异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伴角韧带断裂的踝骨术中角韧带处理策略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伴角韧带断裂的踝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角韧带处理策略不同分组,其中30例仅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者作为对照组,31例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和角韧带修复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踝关节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评分、关节活动和影像学指标[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MCS)、距骨倾斜角(TT)]以及术后1个月和6个月关节活动情况(踝背伸-跖屈度、踝足内翻-外翻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行走时的疼痛程度、功能优良率和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分别为(9.83±1.92)cm、(96.00±10.38)min、(112.59±15.48)m L,明显长(多)于对照组的(7.40±2.13)cm、(73.20±14.57)min、(98.60±17.35)m L,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1.20±2.78)d、(9.00±2.56)周、(11.60±1.79)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67±3.19)d、(11.82±3.01)周、(14.15±2.3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静息VAS评分分别为(1.72±0.51)分、(0.51±0.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0.76)分、(0.93±0.27)分,AOFAS评分分别为(92.40±2.49)分、(97.02±0.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3.75)分、(93.84±1.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踝背伸-跖屈度分别为(9.02±2.57)°、(12.25±1.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2.20)°、(10.05±1.61)°,踝足内翻-外翻度分别为(8.57±2.13)°、(11.94±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8±2.05)°、(13.5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宋国明马传飞董孝龙王宏修
关键词:三踝骨折病情转归疼痛
改良前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对踝骨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足踝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在踝骨患者中实施改良前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0月贵黔国际医院收治的80例踝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后外侧入路辅助后内侧切口治疗,观察组行改良前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复位质量、足踝功能、踝关节稳定性、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复位优良率、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用于踝骨患者可提高复位质量及足踝功能,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蔡剑
关键词:三踝骨折
临床护理干预对踝骨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4年
主要针对踝骨病患,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调研。方法 在本次调研中纳入的研究目标均是确诊病例,为科室近几年接收的患者,总体80例患者,主要在干预前先进行计算机软件组别处理,其中一组是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手段,二组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对本次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两小组的综合分析,查看本次患者满意度、骨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多维度评估各小组病患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给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患者的症状有明显减轻,比较组间护理有效率,结果 统计表示观察组有效病例多;以调研要求实施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其中对照组多例患者对此次护理表示不肯定;观察庁骨愈合用时,其中观察组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关节功能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心理状态方面,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经过临床干预后,有相应的减轻,其中观察组病患情绪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各评分突出(P<0.05)。结论 此次主要围绕踝骨病症展开调研,临床证实给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病症,利于其功能的早期恢复,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杨艳娜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三踝骨折
3D打印技术辅助踝骨个性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在踝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踝骨个性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因踝骨住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个性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活动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踝骨有助于促进踝关节活动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早期康复活动恢复。
李德强钟华马肃霜杨习端
关键词:三踝骨折3D打印手术治疗踝关节功能
后踝不同治疗方法在踝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分析踝骨患者在后踝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治疗的踝骨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选择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作为对照组,对后踝实施辅助石膏固定措施(并未进行后踝内固定治疗),另外50例患者则是作为观察组,实施后踝内固定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在对比结果中明显发现不同类型骨患者,对比结果均显示出差异(P<0.05)。结论 在不同治疗方法中,可显著发现内固定治疗方案明显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方法,可将患者治疗时间缩短,提升其康复效率,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不良事件产生概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内固定治疗方法。
姜东旭
关键词:后踝三踝骨折石膏外固定内固定治疗
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踝骨治疗作用分析
2024年
分析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踝骨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踝骨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踝骨治疗中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的效果理想,并发症低,改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李朋
关键词:三踝骨折内侧入路
康复护理干预对踝骨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踝骨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踝骨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踝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踝关节优良率。结果护理前,两组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护理满意度及踝关节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骨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周雪琪陆扬清刘彐娜姜婷夏晓文魏芸菲
关键词:康复护理三踝骨折疼痛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踝骨术前肿痛及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踝骨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住院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排序,并采取信封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甘露醇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肿止痛散外敷消肿治疗,用两组肿胀改善程度、手术延迟时间、肿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VAS疼痛评分来评估术前肿痛改善情况,用VAS疼痛评分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来评估踝关节功能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改善程度及肿胀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手术延迟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P<0.05);2两组肿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在术后1月(P<0.01)和术后6月(P<0.01)均升高;两组术前1天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VAS疼痛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肿止痛散治疗踝骨早期术前肿痛及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踝关节肿胀程度,有利于减少手术的等待时间,同时也能促进术后疼痛减退及踝关节功能的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朱子元尹君高传芳
关键词:三踝骨折踝关节功能消肿止痛散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骨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骨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踝骨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骨代谢水平、踝关节功能、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相关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传统组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骨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和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刘同国况伟娟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三踝骨折踝关节功能

相关作者

成永忠
作品数:139被引量:55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三踝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器 手法复位 骨折
温建民
作品数:527被引量:1,909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拇外翻 跖痛症 截骨 中西医结合 三踝骨折
桑志成
作品数:177被引量:70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拇外翻 关节炎 外固定器 三踝骨折 跖痛症
程灏
作品数:59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三踝骨折 小夹板 手法复位 肱骨近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赵继阳
作品数:13被引量:7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三踝骨折 外固定架 踝关节 骨科牵引 正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