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9 篇“ 上段食管癌 “的相关文章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胸上段 食管癌 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胸上段 食管癌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放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胸上段 食管癌 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常规调强放疗)和观察组(n=39,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鳞状细胞癌 抗原(SCC-Ag)、癌 胚抗原(CE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6.9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TGF-β1、SCC-Ag、CEA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GF-β1、SCC-Ag、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对胸上段 食管癌 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林逢春 杨红杰 赵阳 韩倩关键词:食管癌 临床疗效 造影剂对上段 食管癌 VMAT放疗计划剂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上臂静脉到上腔静脉中残留的造影剂对上段 食管癌 VMAT放疗计划剂量影响。方法 选取10例上段 食管癌 患者,定位时对每例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并行CT模拟定位扫描,把图像传输至瓦里安Eclipse 11.0计划系统,测量造影血管的CT值,然后将造影血管CT值用赋值方法改为40HU,采用在增强CT上做VMAT计划1,然后在增强CT上赋值修正,腋静脉至上腔静脉的大血管的CT值,做VMAT计划2。计算赋值前和赋值后的靶区PGTV和PTV的D_(2)和D_(98)、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以及正常器官肺、脊髓和肱骨头的剂量分布,并比较两种计划对加速器治疗跳数(MU)的影响。通过秩和检验来判断注射造影剂所造成的高CT值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结果 对于靶区PTV的D_(2)和PGTV的D_(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的D_(98)和PGTV的D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危及器官肺的V_(5)、V_(10)和正常器官左、右肱骨头的平均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的V_(20)、V_(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加速器治疗跳数(MU)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臂静脉到上腔静脉中残留的造影剂对上段 食管癌 VMAT计划的靶区剂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造影剂导致了肺的低剂量区V_(5)和V_(10)增加,以及增加了肱骨头的平均剂量。同时,造影剂还导致了加速器治疗跳数增加(MU)。 严维江 周杰 李明 杨云云 马兆明 马建华关键词:食管癌 造影剂 CT值 胸中上段 食管癌 患者调强放疗照射野数的剂量学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5野、7野IMRT用于胸中上段 食管癌 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接受IMRT的150例胸中上段 食管癌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IMRT照射野数不同分为7野组(n=71)及5野组(n=79)。全部患者总治疗剂量为50 Gy,每周期治疗5次,共计治疗25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靶区及相关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靶区平均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野组患者均匀指数低于5野组(P<0.05),适形指数高于5野组(P<0.05)。两组患者心脏、脊髓、左肺、右肺平均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野组患者左肺及右肺V5均高于5野组(P<0.05),左肺及右肺V20、V30均低于5野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7野组均低于5野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野IMRT并未增加胸中上段 食管癌 患者相关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且有利于降低双肺的V5,但7野IMRT用于在靶区适形度及临床疗效方面更具优势。 张青 臧豹 宋亚颀 黄婧 骆红蕾 王加阳关键词:胸中上段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颈/胸上段 食管癌 dIMRT和VMAT的剂量学及剂量稳健性对比分析 李晓春头颈肩发泡胶在颈胸上段 食管癌 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头颈肩发泡胶在颈胸上段 食管癌 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颈胸上段 食管癌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发泡胶组(31例)和头颈肩罩组(3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调强放疗(IMRT)治疗,头颈肩罩组放疗时采用常规透明塑料枕和头颈肩罩固定,发泡胶组采用头颈肩发泡胶联合头颈肩罩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应用效果。结果与头颈肩罩组[(1.83±1.47)、(1.39±0.98)mm]比较,发泡胶组X轴及Z轴的摆位误差[(0.63±0.59)、(0.23±0.46)mm]更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Y轴的摆位误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头颈肩罩组(67.74%、58.06%、58.06%)比较,发泡胶组重复性、适形性、舒适度(96.77%、93.55%、96.77%)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肩发泡胶在颈胸上段 食管癌 放疗体位固定中应用可减少X轴、Z轴的摆位误差,使肩部获得支撑,因此发泡胶联合头颈肩罩固定方法值得在颈胸上段 食管癌 放疗中进一步推荐应用。 张惠英 沈燕丽 谢剑君真空垫联合头颈肩膜体位固定对颈上段 食管癌 放疗患者临床疗效及摆位误差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真空垫联合头颈肩膜体位固定对颈上段 食管癌 放疗患者临床疗效及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赣州市肿瘤医院受放疗治疗的84例颈上段 食管癌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真空垫体位固定,观察组采取真空垫联合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位摆放误差、摆位时间、摆位重复性及摆位误差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Y轴、Z轴和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摆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轴≥3 mm的摆位误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Y轴、Z轴≥3 mm的误差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上段 食管癌 放疗患者应用真空垫联合头颈肩膜体位固定,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摆位误差,缩短体位摆放时间。 肖应 张群贵 袁丽 刘历鹏 黄春兰 刘华之关键词:真空垫 体位固定 食管癌 临床疗效 摆位误差 不同固定方式对胸上段 食管癌 放疗时摆位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将收治的胸上段 食管癌 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体膜+真空袋固定,对照组使用单纯颈肩膜固定,研究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胸上段 食管癌 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的影响,以及两种体位固定方式下放疗过程中放射性食管 炎、放射性气管炎、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胸上段 食管癌 放疗时更适合用体膜+真空袋固定体位,这种固定方式可有效降低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放疗安全性。 陈奇松 许俊凯 赵云辉 陈翔 高清 朱剑耀关键词:体膜 胸上段食管癌 放疗 摆位误差 Rapidplan优化模块在胸上段 食管癌 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索瓦里安Rapidplan优化模块在胸上段 食管癌 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MAT)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选取50例患者已执行放疗的胸上段 食管癌 VMAT计划,导入Rapidplan数据库,建立自动优化模型。另选10例胸上段 食管癌 VMAT计划对该模型进行独立验证。比较Rapidplan自动优化计划(RP)和传统人工计划(RG)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结果Rapidplan可预测剂量分布,在靶区、心脏和肺受量相当的情况下,降低脊髓的受量。RP计划靶区的均质性指数(HI)差于RG计划,适形指数(CI)优于RG计划(P<0.05)。RP计划的脊髓外扩结构的最大剂量优于RG计划(P<0.05),总肺的V_(20)、V_(5)和RG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计划优化效率优于RG计划(P<0.05),执行效率与RG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pidplan自动优化模块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胸上段 食管癌 VMAT计划。 刘晓男 戚文慧 程秀艳 刘晓 李兵 毛荣虎关键词:食管癌 头颈部面罩与胸部体罩固定对胸上段 食管癌 放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头颈部面罩固定与胸部体罩固定在胸上段 食管癌 患者放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胸上段 食管癌 患者10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51例。研究组患者放疗采用头颈部面罩固定,对照组患者放疗采用胸部体罩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摆位误差、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X轴与Z轴绝对摆位误差大于对照组,Y轴绝对摆位误差和相对摆位误差小于对照组;研究组HI指数低于对照组,CI指数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双肺V_(20)、V_(30)、双肺D_(mean)与脊髓D_(mea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X轴与Z轴相对摆位误差、肿瘤靶区D_(max)、D_(min)、D_(mean)及近期病情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上段 食管癌 患者在放疗中采用头颈部面罩固定,能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放疗剂量分布的均匀度与适形度,有利于降低患者病灶周边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赵世杰关键词:胸上段食管癌 摆位误差 胸腹平架和头颈肩架固定装置在胸中上段 食管癌 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比较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和比较在食管癌 放射治疗中胸腹平架和头颈肩架固定装置对患者的体位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筛选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某院放疗科行放射治疗的41例病变位于胸中段或胸上段 的食管癌 患者,其中20例采用胸腹平架固定(作为胸腹平架组),21例采用头颈肩架固定(作为头颈肩架组)。比较X(左右)、Y(头脚)、Z(腹背)、RX(矢状面)、RY(横断面)、RZ(冠状面)方向上的整体摆位误差、胸锁关节摆位误差和肩锁关节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范围。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整体摆位误差方面,胸腹平架组在X、RX和RZ方向上显著小于头颈肩架组(0.15 cm vs 0.21 cm,P=0.000;0.66°vs 0.80°,P=0.034;0.52°vs 0.80°,P=0.000),但在Y方向上显著大于头颈肩架组(0.26 cm vs 0.22 cm,P=0.002)。在胸锁关节摆位误差方面,胸腹平架组在X、RY、RZ方向上显著小于头颈肩架组(0.15 cm vs 0.24 cm,P=0.000;0.92°vs 1.19°,P=0.000;0.63°vs 1.00°,P=0.000)。在肩锁关节摆位误差方面,胸腹平架组在RX方向上显著小于头颈肩架组(0.90°vs 1.08°,P=0.019),在Y和RY方向上显著大于头颈肩架组(0.26 cm vs 0.22 cm,P=0.024;0.81°vs 0.62°,P=0.016)。在整体靶区外放方面,胸腹平架组和头颈肩架组在X、Y和Z方向上需要的外放范围分别为0.43、0.66、0.46 cm和0.60、0.58、0.43 cm。结论:对于需要放射治疗的胸中上段 食管癌 患者,胸腹平架和头颈肩架在不同方向上的固定效果各有优劣,临床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 万宝 杨旭 冯鑫 刘帆 赵宇 陈欢 侯露 周科 覃仕瑞 惠周光关键词:食管癌 胸中上段食管癌 摆位误差
相关作者
程邦昌 作品数:312 被引量:1,229 H指数:1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结肠代食管术 食管癌 心肌保护 黄杰 作品数:259 被引量:957 H指数:1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食管癌 外科手术 肺癌 结肠代食管术 毛志福 作品数:257 被引量:1,030 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未成熟心肌 王颖 作品数:149 被引量:324 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放疗 图像 调强放疗 单次提取 肺癌 戴相昆 作品数:163 被引量:616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剂量学 螺旋断层放疗 剂量学比较 螺旋断层治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