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80篇“ 上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文章
上消化道肿瘤光动力治疗中光敏剂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
2024年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上消化道肿瘤死亡病例近50万,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光动力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是通过内镜及传导光纤将治疗激光束引入体内对病灶进行靶向治疗,已成为近年来临床治疗肿瘤的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少的医学方式。影响光动力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光敏剂的类型和剂量。通过研究光敏剂发展情况、在上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治疗效果等,对比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光动力治疗中对光敏剂的特性要求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佳航李永亮冯海龙张馨元王宁上官佳伟
关键词: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上消化道肿瘤
内镜医生也应该了解的上消化道肿瘤病理诊断要点
在二村的主题论文中,从具体的方法论、思维方式、病理医生需要的临床信息、活检需要注意的要点、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的关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病理医生对临床医生的要求。希望对以后的日常医疗有所帮助。主题图集由专门的病理医生撰写,重点...
(日)日本《胃与肠》编委会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海市某二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21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分为不耐受组(n=121)与耐受组(n=89),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霍斯默-莱梅肖(H-L)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及区分度。结果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7.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高血糖、胃肠内补钾、术后疼痛评分≥4分、术后3 d后下床活动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H-L检验结果显示,χ^(2)=6.523(P=0.367),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P<0.001),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32。结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能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识别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高危人群,为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李婷婷李晓琴杨如美王祝平王洁
关键词:上消化道肿瘤肠道营养喂养不耐受
吸烟、代谢标志物和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的关联:基于河南林州上消化道肿瘤筛查队列的横断面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人群吸烟状况、代谢标志物和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07—2012年间河南林州上消化道肿瘤筛查队列中经病理诊断为肠皮化生(39例)、高级别皮内瘤变及胃癌(44例)以及健康者(56名)共139名为研究对象,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法对基线血样的代谢物进行定量检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吸烟状况与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标志物与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间的关系。筛选潜在代谢标志物,构建随机森林模型,评价其对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诊断能力。[结果]在1270种代谢物中发现58种代谢物与吸烟状况相关,其中4种代谢物同时与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相关。4-甲基邻苯二酚-1-硫酸盐(效应值=2.82,95%CI:1.91~3.73,P<0.01;OR=1.41,95%CI:1.05~1.89,P<0.05)、4-乙酰基苯酚硫酸盐(效应值=3.08,95%CI:2.08~4.08,P<0.01;OR=1.35,95%CI:1.05~1.72,P<0.05)以及羟基可替宁(效应值=6.20,95%CI:5.19~7.21,P<0.01;OR=1.42,95%CI:1.07~1.88,P<0.05)与吸烟状况呈正相关的同时,增加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乳糖神经酰胺(效应值=-0.28,95%CI:-0.51~-0.06,P<0.05;OR=0.21,95%CI:0.07~0.69,P<0.01)与吸烟状况呈现负相关的同时,降低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整合这4种代谢物显著提升了预测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进展的能力(AUC=0.714,95%CI:0.629~0.801)。[结论]在研究人群中发现4种代谢标志物同时与吸烟状况和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存在关联,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吸烟对胃癌的风险作用,同时可能作为识别高危人群和发现早期胃癌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贺非凡顾建华李佳悦范志园李新庆魏文强王少明
关键词:胃癌胃黏膜病变吸烟代谢组学
基于机器学习的胰腺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精细化营养支持的策略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模型探讨胰腺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精细化营养支持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120例行胰腺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能量摄入、蛋白质摄入等11项临床指标,以术后有无并发症为结局,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交叉验证方法分别建立患者术后1、2、3 d并发症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纳入除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之外的9个变量进行SVM的逆运算,获取并发症发生率最低时的最适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区间。对其中50例患者的血清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波谱检测。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获取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 d、术后1 d与术后3 d体内代谢物的变化,从人代谢组数据库(HMDB)获取相应的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89例患者中5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1、2、3 d SVM并发症预测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0、0.65和0.72,最适能量区间分别为20.7~41.5、103.7~124.4、112.0~132.7 kJ·kg^(-1)·d^(-1),最适蛋白质区间分别为0.2~0.5、0.5~1.0、0.8~1.1 g·kg^(-1)·d^(-1)。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PLS-DA模型得分图显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血液代谢产物出现显著变化。PLS-DA权重图离群值及HMDB筛选分析显示,术后1 d主要表现为糖异生增加,术后3 d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分解增加。结论通过机器学习建模有助于获取胰腺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后不同时点患者的最佳能量与蛋白质需求量区间,以此为依据可为适宜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提供方法学保证。
徐璇王宇赵怀玉余张萍周胜男戴梦华陈伟
关键词:胰腺肿瘤营养治疗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炎症与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在鉴别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复发与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并行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后吻合口提示FDG异常摄取的患者,胃癌29例,食管癌24例。根据PET/CT检查前后胃镜病理及其他影像学检查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吻合口复发组和吻合口炎症组。应用Patlak多参数分析软件获得吻合口病灶的代谢率(MR_(FDG))、分布容积最大值(DV_(max))及正常肝组织的MR_(mean)和DV_(mean),将吻合口病灶MR_(FDG)和DV_(max)分别除以其正常肝组织的MR_(mean)和DV_(mean)以计算病灶/本底比值(LBRs),获得LBR-MR_(FDG)和LBR-DV_(max)。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于吻合口复发与炎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胃癌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病灶的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参数MR_(FDG)、DV_(max)、LBR-MR_(FDG)、LBR-DV_(max),复发组与炎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数LBR-MR_(FDG)鉴别诊断吻合口炎症与复发病灶时表现出较好的诊断效能,胃癌分组中以1.83为阈值时AUC值为0.935[0.778,0.993],食管癌分组中以1.86为阈值时AUC值为0.927[0.743,0.993]。结论: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可以比较准确地鉴别诊断胃癌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和炎症,有潜力成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有效的监测手段。
吕涛徐悦赵翊含余文静朱干汪会司宏伟
关键词:吻合口代谢率
膳食炎症指数与上消化道肿瘤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食物成分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维持人体内低度炎症状态,并参与肿瘤微环境形成。膳食炎症指数(DII)是量化膳食炎症潜力的新指标,高水平DII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但与上消化道肿瘤(UGIC)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估DII与UGIC发生风险的关系,为膳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2-10-10。由2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病例对照研究,包括9051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DII增加UGIC发生风险〔OR=1.81,95%CI(1.65,1.97),P<0.05〕。高水平DII增加食管癌、胃癌发生风险〔OR=2.20,95%CI(1.69,2.86);OR=1.79,95%CI(1.44,2.24),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欧洲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31%UGIC发生风险〔OR=2.31,95%CI(1.78,3.00),P<0.05〕,亚洲人群高水平DII增加98%UGIC发生风险〔OR=1.98,95%CI(1.55,2.53),P<0.05〕;女性高水平DII增加161%UGIC发生风险〔OR=2.61,95%CI(1.79,3.79),P<0.05〕;幽门螺杆菌(Hp)阴性人群高水平DII增加47%UGIC发生风险〔OR=1.47,95%CI(1.08,1.99),P<0.05〕,Hp阳性人群高水平DII增加90%UGIC发生风险〔OR=1.90,95%CI(1.33,2.71),P<0.05〕;采用面试官管理的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95%UGIC发生风险〔OR=2.95,95%CI(1.96,4.43),P<0.05〕,采用自我管理食物频率问卷(FFQ)的人群高水平DII增加68%UGIC发生风险〔OR=1.68,95%CI(1.53,1.85),P<0.05〕;DII成分数量>30个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01%UGIC发生风险〔OR=2.01,95%CI(1.57,2.57),P<0.05〕;DII成分数量<30个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25%UGIC发生风险〔OR=2.25,95%CI(1.58,3.22),P<0.05〕;总能量摄入调整的人群高水平DII增加123%UGIC发生风险〔OR=2.23,95%CI(1.85,2.68),P<0.05〕,未进行总能量摄入调整人群高�
翟蕾蕾赵书鹏姚萍
关键词:胃肠肿瘤膳食食管肿瘤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
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放大内镜检查中西部专家意见被引量:3
2023年
食管癌和胃癌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中西部地区居民生命健康。近年来,放大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和早期胃癌筛查和诊断中已受到广泛使用,国内尤其是中西部众多专家通过多次讨论,并结合上消化道早期癌放大内镜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更适合我国的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放大内镜检查中西部专家意见,以期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检出率,并推动放大内镜的规范应用。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系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王雷李晓波陈光勇刘志国张澍田
关键词: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放大内镜
上消化道肿瘤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肠菌群预测模型
本发明提供了上消化道肿瘤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肠菌群预测模型,其中,预测上消化道肿瘤化疗疗效的微生物标志物选自卵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细线虫菌或狄氏副拟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预测上消化道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肠菌群标志物选自...
李宁宁王颖轶高立伟
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4 1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中合并CMD 1 399例,未合并2 7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CMD的影响因素。结果: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男性患者合并CMD的比例高于女性;合并CMD患者的年龄、心率、甘油三酯和肌酐水平高于未合并CMD者;HDL-C水平低于未合并CMD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97岁是上消化道肿瘤合并CMD的危险因素(OR=2.389,95%CI为2.092~2.727)。结论: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CMD的比例较高,65~97岁的患者更易发生。
杨帆肖凡凱李平郭森赵洛沙韩战营
关键词:上消化道肿瘤

相关作者

杨婷
作品数:11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汉族 民族 上消化道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胃癌
刘慧龙
作品数:58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激光 光动力学疗法 疗法治疗 光敏剂 光动力疗法
介雅慧
作品数:23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疗法治疗 光动力学疗法 激光 上消化道肿瘤 光敏剂
王颖轶
作品数:19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胃食管 上消化道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发热 化疗疗效
李宁宁
作品数:22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胃食管 上消化道肿瘤 化疗疗效 外周血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