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篇“ 下肢全长“的相关文章
骨盆正中体位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骨盆正中体位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拍摄骨盆正中体位及髌骨正中体位的双下肢全长图像,比较两种体位下的测量结果,比较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骨盆正中位下患者的mMPTA、mLDFA、FBA均大于髌骨正中位(P<0.05);两种体位下的m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疼痛、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骨盆正中体位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获得准确的下肢力线相关数据,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杜津顺彭伟清冯银标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摄影评估骨性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估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使用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进行冠状面对齐分析的一致性。方法:选取KOA患者100例(121侧膝关节)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站立位膝关节X线及双下肢全长X线检查,测量并分析解剖股骨远端外侧角(aLDFA)、解剖胫骨近端内侧角(aMPTA)、关节线夹角(JLCA),评估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测量股胫角(FTA)、髋膝踝角(HKA)并评估其相关性及膝关节对齐分类的一致性。结果:TKA术前,aLDFA、aMPTA、JLCA测量值在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ICC分别为0.844、0.895和0.858。术前FTA与术前HKA值相关系数极好(r=0.935,P<0.001);术后FTA与术后HKA值相关系数较好(r=0.741,P<0.001);此外,基于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评估冠状面对齐将导致不同的前后对齐,其中33.9%(41/121)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对齐分类不一致。结论: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的测量结果相关性较好,但对于术后冠状面下肢对齐的诊断错误率较高,短膝关节X线在评估TKA患者的冠状面对齐时不能完全替代下肢全长X线。
隋琪瑞王肖李天然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一种X光拍摄双下肢全长正侧位的站立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X光拍摄双下肢全长正侧位的站立装置,包括底座和曲型架;其中,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置有手扶架;所述曲型架设置在底座的顶部中间,所述曲型架的顶部设置有凹...
黎翔赖志满谢定祥马慧韦露勇
一种基于双下肢全长片的骨骼肌肉模型构建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属于骨科医学影像处理及骨科生物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下肢全长片的骨骼肌肉模型构建方法和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输入受试者的双下肢全长片医学图像;步骤2,对所述双下肢全长片医学图像进行预处理...
聂涌李诗琪王俊清李康孙梓桐
基于下肢全长X线片及CT平扫探讨鹅足肌腱对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远端轴位旋转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基于下肢全长X线片及CT平扫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后鹅足肌腱的有无对胫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近端轴位旋转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行MOWHTO的患者63例,根据术中对鹅足肌腱的处理情况,分为未松解组(对照组)、部分松解组(观察组1)和完全松解组(观察组2)各21例(21膝);同时收集自体腘绳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观察组3)21例(21膝)。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内均行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检查及髋膝踝CT平扫,测量解剖股骨胫骨角(a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胫骨扭转角(TTA),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观察组2、观察组3及对照组aFTA分别由术前(180.85±2.51)°、(180.30±2.18)°、(181.01±2.06)°和(181.34±1.98)°,矫正为术后(173.85±1.83)°、(174.11±1.34)°、(173.33±1.56)°和(174.26±1.77)°;MPTA由术前(80.23±1.83)°、(79.37±1.62)°、(81.01±1.52)°和(80.90±1.37)°,矫正为术后(89.54±2.33)°、(88.26±1.89)°、(87.58±1.01)°和(88.42±1.25)°。4组间术前aFTA、术后aFTA、术前MPTA、术后MPT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术后与术前TTA差值分别为(-0.52±0.99)°、(-0.07±2.06)°、(-0.13±1.37)°和(-0.89±1.21)°,观察组2、观察组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完整的鹅足肌腱可导致MOWHTO后胫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近端内旋,对其进行松解会削弱此作用,在MOWHTO中需合理处理鹅足肌腱,以尽量避免非计划的胫骨扭转。
荆立忠杨久山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术
基于模拟负重位下肢全长CT测量下肢力线及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为满足现代骨科学精准化手术需求,弥补现有摄片技术的不足,本研究拟研制一种下肢模拟负重加压器,以辅助拍摄负重位下肢全长CT;并研究对比负重位下肢全长CT和传统下肢X线片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下肢力线测量差异,及其对...
赵红波
关键词:下肢力线全膝关节置换术生物力学参数
DR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TKA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R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评估图像质量,统计骨性关节疾病导致畸形的相关性,比较手术前后患者重力垂线与下肢力线夹角、机械轴偏距(MAD)、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MPTA)及胫骨角。结果DR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结果显示畸形类型:膝内翻畸形38例(47.50%),膝外翻畸形31例(38.75%),无合并内外翻畸形11例(13.75%)。术后测量结果显示无合并内外翻畸形患者各指标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内翻畸形患者下肢力线与重力垂线夹角为(2.91±0.05)°,MAD在膝关节中心内侧(12.98±2.56)mm,mLDFA明显减小而MPTA、胫骨角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外翻畸形患者下肢力线与重力垂线夹角为(2.92±0.06)°,MAD在膝关节中心内侧(4.85±1.06)mm,mLDFA明显增大而MPTA、胫骨角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术成像成功率高,图像质量高,通过科学的测量,用准确的数字、角度来分析TKA患者术前诊断、术后的疗效。
王嘉豪贺克武黄永翠杨会军范成兵马佳佳高斌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数字X线摄影
下肢全长负重位拼接摄影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双下肢全长负重位拼接摄影(DRFS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计划及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接受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并行TKA的患者共50例。对所有患者应用X光机数字化透视摄影X射线系统DR,观察资料。结果DRFSF摄片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要求。术前显示膝关节内翻畸形24例、外翻畸形15例、存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例。TKA后较于术前患者下肢骨骼形态及生理力线位置、髋-膝-踝角及股骨下角明显改善(P<0.05)。结论双下肢DRFSF技术能够更为精准、清晰地显示双下肢全长,保障TKA开展,应用价值高。
余灵光
关键词:负重位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全长影像资料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3年
膝关节是全身最大、复杂的关节,因承载重,活动量大,故摩擦劳损的机会较多。膝关节平片是常用的检查手段,而随着理念及技术的发展,下肢力线及关节平衡理念的引进,通过下肢全长影像资料可以观察到下肢力线,其对于指导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医疗机构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前常规检查。该文章对其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总结,为临床获得下肢影像资料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涂宏何德全刘林涂瑞芳
关键词:膝关节退变
基于下肢全长片的图像修复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下肢全长片的图像修复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通过第一阶段修复模型对由下肢全长CT图像掩膜获得的掩膜图像进行图像对称融合以及边缘信息修复获得对应的完整边缘图像,再基于第二阶段修复模型对所述掩膜图像以及完整...
胡煜奇张立箎宣嘉

相关作者

曹治婷
作品数:87被引量:207H指数:10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双低 低剂量
姜荣
作品数:17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下肢全长 后处理 数字影像 图像质量 下肢
吴昊
作品数:32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计算机辅助系统 镰状细胞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全膝关节置换
甘伟
作品数:14被引量:68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研究主题:CT MSCT X线 骶髂关节 三维重建
汪新柱
作品数:39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摄影术 X线摄影 畸变率 腰椎 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