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8529篇“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文章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
- 2024年
- 分析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实验组采用泮托拉唑。比较患者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止血效果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P<0.05,差异显著。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 贾文静
- 关键词:泮托拉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发生率
-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 2024年
- 探究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从本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这一阶段选择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借助等量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单一性的覆膜透析,试验组则用覆膜透析结合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比较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ESRD疗效。结果 治疗前PA、Alb、Tb、Hb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血液透析与覆膜透析治疗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采取治疗后,对比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99%、6.66%,组间数据比较P<0.05.采取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性的腹膜透析治疗相比,给予终末期肾患病患者血液透析、覆膜透析治疗法,能够将透析充分性提升,将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改善。
- 万静
-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
- 药学干预措施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药学干预措施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观察。方法 研究对比实施药学干预前后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院内规范用药作以参考说明。结果 干预实施后,抗菌药、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概率明显降低;在药品实施血药浓度试验中,他克莫司(FK506)、甲氨蝶呤(MTX)、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地高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干预前;7种基因检测药品中,氯吡格雷、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经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从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对于加强临床安全用药有着积极作用。
- 赵云锋
- 关键词:药学干预药品不良反应
-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满意度为74.29%,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急腹症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李桂菊
- 关键词:妇科急腹症急诊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
- 布林佐胺滴眼液对青光眼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布林佐胺滴眼液对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随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眼压情况、视野缺损及视网膜纤维厚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我们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100.00%,这一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仅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治疗后的眼压情况、视野缺损及视网膜纤维厚度的改善程度均呈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 布林佐胺滴眼液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眼压、视野缺损以及视网膜纤维厚度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作为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药物。
- 张少彪
- 关键词:青光眼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 高温循环预冲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研究高温循环预冲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高温循环预冲干预,可提升干预效果,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曾科张小凤韩博阳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应事件
- 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FBG、2hPG、HbAlc)、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反应、乳酸性酸中毒、局部皮肤过敏)及治疗3个月后病情控制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病情控制显效高于对照组,无效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陆婷
-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 2024年
- 分析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共70例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抽取入组参与研究,组内各35例,并且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干预,通过比对两组的各项护理指标,明确护理措施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有效率、各项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
- 朱芳
- 关键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开展早期预见性护理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 2024年
- 评价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开展早期预见性护理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选定起始时间为2023年4月~2024年4月,于此期间选择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为调查目标,筛选出符合标准的68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均匀分组,予以常规护理的组名是对照组,予以早期预见性护理的是观察组,评价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满意度、心理状态、气道通气功能和症状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其家长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情绪状态和气道通气功能的改善效果对比差异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其通气功能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结果 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的喘憋、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临床早期开展预见性护理不仅能规避和预防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不良反应,正确疏导患儿的治疗心态,还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气道通气功能,促使其症状快速消退,值得临床采纳。
- 张文
-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不良反应发生率
- 量化精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鼻肠管留置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 2024年
- 分析为重症监护室危重症鼻肠管留置患者的应用量化精细护理的价值。方法 实验时间范围制定为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实验对象制定为52例重症监护室危重症鼻肠管留置患者,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n=26)量化精细护理;常规组(n=26)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不良反应控制效果、生活质量等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为重症监护室危重症鼻肠管留置患者的应用量化精细护理进行干预,这种方式获得的效果理想。
- 左文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