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篇“ 丘墟穴“的相关文章
悬钟为主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为主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悬钟为主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足下垂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踝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定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电针悬钟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足背屈角度、足内翻角度、MAS分级、Holden步行功能、BB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悬钟为主电针治疗能够改善肝肾亏虚足下垂患者垂患者脑卒中后的中医证候,减小足下垂角度,显著改善足背屈功能,同时可减小足内翻,促进足外翻,并降低下肢肌张力,提升下肢的平衡能力。
王晓景毛立亚姚军孝赵高斯马齐
关键词:脑卒中足下垂悬钟穴丘墟穴电针
针刺诱发足背屈反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和叩击足背外侧区诱发踝背屈反射治疗方法,治疗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表面积分肌电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和胫前肌表面积分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EMG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效,且优于叩击足背外侧区方法。
廖燕锬刘凤彬杨景达马启寿陈怡惠林嵊武李俊喆邱丽芳林茜
关键词:丘墟穴表面肌电图下肢运动功能踝关节背屈
针刺太冲的大脑时空动态效应研究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技术分析针刺太冲(LR3)和(GB0...
刘琳
关键词:针刺疗法太冲穴丘墟穴
文献传递
诱发踝背屈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促进踝背屈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1]。通过不同方法诱发患侧下肢踝背屈反射是促进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恢复的常用策略。在多年的临床研究中,本工作团队已经证实了经缩小足背外侧刺激区诱发脑卒中患者下肢屈曲反射的治疗方法比常规方法更容易激发脑卒中患者下肢踝背屈肌肉收缩能力[2]。
廖燕锬刘凤彬林茜向秋阳马启寿王辉兴杨珊莉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踝背屈丘墟穴
经皮电刺激太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太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康复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电刺激太冲、康复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步频、患侧肢体步长、患侧单支撑相时间、双支撑相时间、踝关节矢状面关节活动度、力矩峰值、主动踝背屈时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等指标,采用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变化,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踝关节矢状面关节活动度、力矩峰值及胫前肌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步速、步频、患侧步长等步行空间相关参数及患侧单支撑相时间、双支撑相时间等步行时间相关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及下肢FulgMeye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太冲、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进而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尽快康复。
黄贤刁郑燕列谢忠伟周松顾婷婷古小辉
关键词:脑卒中踝背屈经皮电刺激太冲
不同针刺深度对中风后下肢运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向照海方向不同针刺深度对中风后下肢运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深刺组、浅刺组、对照组,进行为期3周的治疗。三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均进行威斯康辛步态量表(WGS)、改良下肢Ashwort...
蔡嘉鑫
关键词:浅刺深刺足底压力
文献传递
围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传统针法与围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及有效性,为医学上治疗足内翻提供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研究将6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
冼小翠
关键词:中风足内翻
文献传递
针刺左侧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应用心率变异记录仪,记录针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左侧不同时段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指标的变化,探究针刺左侧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具体调整作用,以指导临床更加准确合理的选。方法:随机选取30名符合本次实验纳入...
王吉龙
关键词:丘墟穴脑梗死急性期心率变异性
文献传递
点按诱发脑卒中患者Bechterev屈曲反射的脑部激活效应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利用fMRI技术研究点按位法、常规方法诱发Bechterev屈曲反射法对脑功能重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和门诊符合纳入标准23例右脑脑卒中的患者,先后随机用点法及常规方法诱发左下肢Bechterev屈曲反射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设计,使用f MRI检测,利用spm8和xjview软件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两种方法均以激活右侧大脑和左侧小脑为主;点方法对脑的激活主要有双侧小脑、双侧枕叶、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右中央旁小叶、右顶下小叶;常规方法对脑的激活主要有双侧小脑、双侧枕叶、双侧额叶,右中央旁小叶、右顶下小叶;点方法同常规方法比较,点方法激活脑区为左颞中回、右颞上回、右颞中回,常规方法未激活上述脑区,激活脑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10)。结论本研究两种手法均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脑部功能重组;点方法比常规手法更具有广泛激活效应,其更易激发Bechterev屈曲反射的机制可能是点手法促进颞叶功能区对运动功能的补偿。
廖燕锬刘凤彬林茜杨珊莉邱丽芳陈岚榕蔡素芳
关键词:穴位按压脑卒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指压太冲、诱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指压太冲、诱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加用指压太冲、诱发踝背屈的方法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常规临床评价方法和表面肌电仪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踝关节活动度、患肢胫前肌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压太冲、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较单独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效果好。
冯晓东马帅统
关键词:脑卒中踝背屈穴位疗法太冲

相关作者

贾春生
作品数:128被引量:1,154H指数:22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数据挖掘 偏头痛 耳针 治疗偏头痛 刺灸法
马小顺
作品数:98被引量:491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耳针 偏头痛 镇痛效应 治疗偏头痛 胃癌前病变
高建英
作品数:6被引量:5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偏头痛 电针 丘墟穴 治疗偏头痛 不同穴位
刘凤彬
作品数:16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 下肢功能恢复 太冲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陈尚杰
作品数:141被引量:841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针刺 脑梗死 针灸疗法 功能磁共振 轻度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