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篇“ 东江下游“的相关文章
东江下游流域突发性重金属污染风险调控与决策分析
2024年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不确定性大,难以预测和防控,对流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及人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针对东江下游流域环境风险管理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决策方案,本研究开展流域突发性重金属污染风险调控与决策分析研究,提出基于贝叶斯决策网络的流域环境风险调控决策模式,分设多种决策节点及效用节点,优化概率推理过程,实现不同环境风险调控与决策方案的比选。结果表明:1)东江下游流域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一旦发生,最优决策方案为风险综合调控策略(M5);2)单一风险减缓措施的调控效果优劣排序为防控风险源(M1)>切断暴露途径(M2)>保护敏感风险受体(M3~M4)。研究结果可为东江下游流域典型风险源差异化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为流域风险管控提供定量化、科学化的决策支持。
张路路刘静李洋张志娇张启月
关键词:东江下游
东江下游河流鱼类群落健康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东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廊道,了解东江下游河流鱼类群落健康对于流域水生态保护尤为重要。本次调查了东江下游地区河流的鱼类,选用丰富度指数(d_(M))和香农-威纳指数(H′)评价群落健康,并探究其与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江下游河流共发现鱼类7目19科43属50种,其中鲤形目最多,鲈形目次之,外来鱼类有10种。鱼类群落健康状况与COD_(Cr)、BOD_(5)、TP等水质污染因子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水质污染影响到鱼类群落健康。河流被侵占、硬质化改造、建设闸坝拦河设施等破坏栖息地的行为也对鱼类群落造成了不利影响。大部分调查位点发现有外来鱼类,且在受污染河流中外来鱼类更占据优势。需要从改善河流水质、恢复鱼类栖息地多样性与连通性以及加强外来鱼类管理防控等多方面入手,制定科学的治理对策及管理措施,推动流域鱼类保护与恢复工作。
马卓荦胡良和蒋任飞王赛
关键词:鱼类河流健康评价东江下游
基于B-IBI的东江下游河流生态健康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底栖动物群落变化能敏感地反映出河流生态系统受损情况,常用于水生态健康评价。本研究调查了东江下游地区河流的底栖动物,首次构建了该地区受损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B-IBI)评价体系,并探究影响河流水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参照位点B-IBI在2.23~3.53之间,处于优或良状态;受损河流B-IBI在0.04~2.61之间,大部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较差和很差状态的占比为45%。B-IBI与溶解氧、COD_(Cr)、BOD5、氨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密切相关,水体受污染是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河流周边高强度开发建设也会给底栖动物尤其是水生昆虫类群造成负面影响。在感潮河段进行B-IBI评价时,建议选择有针对性的候选参数构建评价体系以及确定评价标准。
马卓荦胡和平胡和平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东江下游底栖动物B-IBI
东江下游流域突发性重金属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2023年
流域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不确定性较高,难以预测和防控,严重威胁流域生态安全、人群健康乃至社会稳定。本研究以东江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基于"多风险源(危险性)-多胁迫因子(联合暴露)-多风险受体(脆弱性)-生态风险"的风险传递框架,运用贝叶斯网络,计算东江下游流域突发性Cr6+-Hg2+复合污染生态风险,概率化表征风险不确定性,进而提出流域风险防控与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东江下游深莞惠地区67家涉重金属风险源均会对其子流域造成生态风险,惠州市的生态风险明显高于深圳市和东莞市;(2)东江下游西枝江子流域的生态风险最为显著,其次是东江下游干流子流域和东江下游河网区子流域;(3)基于敏感性分析,"河流水体脆弱性"是造成东江下游流域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可为东江下游流域生态风险防控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刘静刘仁志张瀚文邹长新张志娇
关键词:东江下游贝叶斯网络生态风险
河流突发性二元重金属复合污染暴露风险研究———以东江下游为例
2023年
Ⅱ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事件是威胁人群健康、河流生态和财产安全的主要环境风险之一.对突发性重金属急性联合暴露风险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河流风险管理水平,增强风险决策科学性.针对宏观尺度上缺乏突发性重金属复合污染联合效应研究的问题,以河流突发性重金属污染的水动力-水质动态模拟为基础,引入Copula函数,构建二元重金属联合暴露风险评价模型.以中国东江下游河段为案例,开展典型电镀企业突发性Cr(Ⅵ)-Hg(Ⅱ)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突发性Cr(Ⅵ)-Hg(Ⅱ)污染急性联合暴露的概率分布受Cr(Ⅵ)/Hg(Ⅱ)单一暴露的边缘分布共同影响,非“线性加和”关系;Cr(Ⅵ)边缘概率分布对Cr(Ⅵ)-Hg(Ⅱ)联合暴露概率分布的影响更显著.基于Copula函数的联合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宏观水环境中多种重金属急性联合暴露风险的定量化表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刘静刘仁志邹长新林乃峰张瀚文张志娇
关键词:COPULA函数东江下游
东江下游流域城水耦合协调关系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2年
针对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系统干扰逐步加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子系统构建水资源环境评价体系,基于空间、人口、社会经济子系统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测算东江下游流域14个区县单元的城水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城水动态耦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大湾区东岸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环境水平波动上升,城水耦合度提升显著,由磨合阶段转变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在2010—2015年显著提升,2016—2020年微弱下降,其中黄埔、龙华等城市边缘区耦合协调度降幅较为明显,空间分异显著;高水平城水耦合关系下,人口增长、建设用地扩张是胁迫水资源环境的主要因素,水资源紧缺、用水效率低下以及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恶化是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林蔚陈梓林李晖
关键词:城镇化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灰色关联模型
东江下游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被引量:5
2020年
大气降水是水循环系统的主要输入源,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 O)受区域气象、地理等因素变化影响较大,可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及时的响应,是研究全球和局地水循环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东江流域地处我国珠江三角洲,季风环流通过影响水汽输送场的分布控制降水的时空分配。为研究区域降水成因及机理,本文采集并测定东江流域下游地区2017年逐日降水样品中δD、δ18 O,以月为研究时间尺度,分析其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追踪降水气团的传输路径,进一步探讨区域降水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降水样品中δD的变化范围为-105.10‰^+9.98‰,雨量加权平均值为-57.88‰;δ18 O的变化范围为-14.80‰^-0.55‰,雨量加权平均值为-8.61‰,局地大气降水线为δD=8.60δ18 O+16.15(R 2=0.99)。月尺度下δ18 O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为-3.47‰,最低值出现在8月份,为-10.17‰。δ18 O与气温、降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现“反温度效应”和“降水量效应”。太平洋水汽带来的降水δ18 O、δD偏高,印度洋水汽带来的降水δ18 O、δD偏低,而南海降水气团中δ18 O、δD则随季节的不同而改变,表现为夏、秋两季明显较春季贫化,存在明显“降水同位素环流效应”。
谢林环江涛曹英杰黎坤唐常源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大气降水水汽来源HYSPLIT
东江下游典型饮用水源地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ResistanceGenes,ARGs)是环境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为了解东江下游地区水源地中ARGs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东江下游地区9个河流型饮用水源地和5个湖泊型饮用水源地8种ARGs[sul1、sul2、sul3、tet(M)、tet(O)、tet(Q)、tet(G)、ermB]的绝对丰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东江下游饮用水源地总ARGs绝对丰度水平偏低,ARGs总丰度范围为2.37×10~7-4.80×10~8 copies?L^(-1),其中抗性基因sul1的丰度相对较高,这可能与磺胺类药品是常用药品有关。磺胺类ARGs(sul1、sul2)在所有饮用水源地中均有检出,而sul3的检出率为85.7%;四环素类ARGs[tet(M)、tet(O)、tet(Q)、tet(G)]的检出率较高,为64.3%-100%;大环内酯类ARGs检出率最低。河流型水源地上游点位ARGs绝对丰度为1.03×108 copies?L^(-1),下游点位绝对丰度为2.89×10~8 copies?L^(-1),因此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的ARGs绝对丰度水平随着河流方向呈现逐渐升高趋势。除了一处曾为水产养殖的备用湖泊型水源地外,河流型水源地除sul1外的抗性基因丰度(3.25×10~5 copies?L^(-1))明显高于湖泊型饮用水源地(1.14×10~5 copies?L^(-1))。通过对东江下游典型饮用水源地ARGs进行研究,为该地区ARGs污染现状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水环境中ARGs污染整治提供依据。
房平代鹤峰庄僖谢宏琴罗伟铿任明忠郑晶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实时荧光定量PCR
东江下游网河区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及治理技术研究
重金属生态风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东江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其下游网河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区域,重金属对该区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东江下游网河区布设14个地表水站位和21个表层沉积物站位,采样分析。...
林泽峰
关键词:重金属生态风险
文献传递
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下的航道维护设计水位变化及确定——以东江下游博罗站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对东江下游沿程各水文(位)站不同时期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进行计算,研究受人工采砂和梯级枢纽建设影响下基本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变化情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东江下游航道建设和维护设计水位确定提供参考。
游梦琦
关键词: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东江下游

相关作者

王艳捷
作品数:20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垃圾渗滤液 COD 东江下游 重金属污染 水环境
陆永军
作品数:202被引量:1,101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数学模型 航道整治 数值模拟 泥沙 三峡工程
刘仁志
作品数:30被引量:254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环境承载力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风险 流域 环境规划
黄东
作品数:155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水利普查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水利 北江下游
许振成
作品数:559被引量:3,783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沉积物 系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