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79篇“ 个人信息权“的相关文章
- 霍菲尔德权利理论视域下个人信息权的法理重构
- 2025年
- 霍菲尔德权利理论经过中文语境转化后包含了八个基本法律概念,其中主张权、自由权、支配权、豁免权构成了广义上的权利概念;应为义务、禁为义务、服从义务、放任义务构成了广义上的义务概念。根据这一霍菲尔德权利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个人信息权的内在结构形态应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主体享有的个人信息受保护权、私权处理者享有的个人信息处理权利和公权处理者享有的个人信息处理权力。这三种类型的个人信息权中的具体权利(力)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被霍菲尔德权利理论中的八个基本法律概念所解释。
- 黄锫
-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
- 我国个人信息权的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 2025年
- 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个人信息权研究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并作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个人信息权研究正处于指数增长阶段,尚未进入成熟期,形成了以法学学科为基础,融合新闻与传媒、计算机、公共管理、情报、金融等学科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与隐私权的比较研究以及保护研究;研究热点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新的研究热点的出现往往由信息技术的新变革而引发;现有研究存在研究框架不成熟,缺乏底层逻辑,前期研究对个人信息权重视不足,学科交融度有待深入推进等局限。未来研究将逐渐更加关注个人信息跨境流通、数据主权、国家数据安全主题等方面的研究。
- 王哲
-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信息保护
- 个人信息权的宪法保护研究
- 伴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数字社会,个人信息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我们体验着互联网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面临的个人信息风险也越来越显著。在我国,宪法作为最高的法律,对个人信息权的...
- 李锐
- 关键词: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权宪法保护
- 个人信息权的宪法保护研究
-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相继通过,标志着个人信息保护进入崭新的阶段。个人信息保护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领域化的面向,伴生着个人信息处理的各类风险。在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国家机关...
- 聂志豪
-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宪法保护信息处理基本权利
- 个人信息权的弱势主体法理批判被引量:1
- 2024年
- 法律和企业相关隐私政策须要以弱势群体而非消费者为叙事,关注其作为弱势权利主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既有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忽视了弱势主体,他们难以有效地行使个人信息权利。依据情境一致理论的启发,分析个人信息权需要立足于信息关系中信息主体双方的情境要素以表达权利主体的角色及弱势要素。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语境下,进一步完善目的和同意原则需要反映弱势主体的真实期望,相关权利的实现需要企业的技术助推。
- 陈天翔
- 关键词:弱势群体个人信息权
- 个人信息权立法完善的路径与选择被引量:2
- 2024年
- 当前,信息泄露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各国纷纷就个人信息权进行立法保护.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优化了我国对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但我国相关规范性文件未能有效衔接,某些规范性文件位阶不明,特殊领域的个人信息权立法保护不成体系,部分地方缺乏立法能动性,对公权力的监管规定存在漏洞.相较而言,美国在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和教训.通过比较分析法,对美国就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优势、劣势加以辨别,对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提出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对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
- 王璨
-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保护法》
- 数字弱势群体个人信息权之保护
- 2024年
-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以农村老年人为代表的数字弱势群体信息素养不足,面临着严峻的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挑战。基于我国数字弱势群体广泛存在,且个人信息权保护较为紧迫的前提,探索该群体在个人信息权实现过程中的困境及解决方案具有必要性。数字弱势群体识别困难、个人信息权性质和内容等存在争议,以及权利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相关人员技术或知识限制、司法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共同导致了该群体在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的困境。对此,应当引入反射保护思路,通过对易识别的群体施加义务的方法,间接保障权利实现。同时,可从权利要件的角度出发,明确个人信息权作为权利的性质,厘清其范围及与其他权利的关系,为后续提供法律保护奠定基础。最后,还应通过法律、政策和社会合作进一步增强对于数字弱势群体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 姚青
-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
- 数字时代个人信息权的权利构造研究
- 2024年
- 数字时代的到来,赋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同时也使公民个人信息成为数字时代的巨大商机。随着而来的是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个人信息泄露、滥用事件层出不穷。公民作为信息主体却失去了对个人信息的控制和使用的权利,在数字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社会共识,越来越多人期望确立个人信息权利,给予其民事权利的地位,更全面、更好地保护公民关于个人信息的相关权益。本文将从个人信息的概念、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含义等理论基础出发,围绕个人信息权的权利构造,树立“两头强化,三方平衡”的理论,并此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厘清个人信息权的权利构成的三项必备要素,即义务主体、客体和权利内容。
- 甘增义
-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权
- 论个人信息权的正当程序面相
- 2024年
- 尽管我国立法规定了告知同意、更正、删除、携带等权利内容,但对于是否应当赋予信息主体权利以及赋予何种权利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对个人信息赋权的担忧,主要源于实体性权利视角下信息主体绝对控制的信息流通阻碍以及对应保护模式的失效。因此,应当从正当程序角度理解并设计个人信息权,以程序赋权平衡信息处理者与信息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并通过平等、透明、合作等程序价值激励信息主体、处理者以及相关第三方形成技术化、标准化、契约化的程序性权利保障制度。个人信息权确立的正当程序,一方面遵循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公法逻辑以有效预防强势信息处理者的非法处理;另一方面,由于正当程序以法律明文列举为限,避免了信息主体滥用权利而阻碍信息流动,实现信息保护与信息利用的平衡。
- 何晓斌
-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正当程序权力制约
- 个人信息权的内涵界定
- 2024年
- 信息化时代下带来的信息爆炸,数据的快速传输,使得人们必须承认一个现状,就是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市场的运转中,关于信息和数据的部分是日趋增加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现实的社会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是,在更大范围、更多群里内,关于个人的信息和数据的权利、经济纠纷会走向必然。在《民法典》和202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我们都可以注意到的是,如何去界定个人信息、隐私权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界定清晰关于个人信息的权利和隐私权、数据的关系,是建立我们对这种权利及其发展的学术观点的基础工作。
- 梁日俣辰
- 关键词:隐私权信息保护
相关作者
- 王利明

- 作品数:675被引量:18,321H指数:8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民法典 人格权 物权法 《民法典》 民法
- 彭诚信

- 作品数:107被引量:1,902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研究主题:个人信息 民法典 《民法典》 法学 数字社会
- 杨显滨

- 作品数:43被引量:30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个人信息权 航行自由 条款 公平正义 中国式
- 韩旭至

- 作品数:20被引量:3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权 人格权 大数据时代 隐私权
- 张建文

- 作品数:158被引量:911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个人信息 隐私权 宗教财产 民法典 权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