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94篇“ 中国城市社区“的相关文章
- 中国城市社区
- 本书包括城市社区的发展、城市社区建设、城市社区服务、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城市社区教育建设、城市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社区治安等14章。
- 李会欣
- 关键词:城市
- 分化的接纳:中国城市社区外来居民比例与本地居民社区安全感知
- 2024年
- 弱化城市外来居民与本地居民的群体边界是当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城市社区中外来居民的构成比例对本地居民社区安全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外来居民比例的增加开始会降低本地居民的社区安全感知,随着比例的进一步增加,本地居民的社区安全感知不再继续下降,甚至出现回升趋势。分样本分析表明,上述相关关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存在差异。本研究在中国内部迁移背景下检验了群际接触理论与群体“风险”理论的适用性,呈现了中国城市中本地居民群体有分化地接纳外来居民这一现象,强调了关注“外围”社区中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群际关系的重要性。
- 干一卿
- 关键词:中国城市社区差异化
- “被生产”与“自生产”:中国城市社区自组织有效性研究——基于双案例的比较
- 2024年
- 社区自组织建设是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研究领域对“被生产”与“自生产”两类社区自组织有效性看法不一。通过构建社区自组织有效性衡量维度,跳出单类型研究的局限,基于双案例比较研究回答:“被生产”与“自生产”两种不同建构路径的社区自组织的有效性存在何种差异?为何存在这种差异?研究发现两类社区自组织均有效,二者有效性差异表现为:“被生产”的社区自组织在“组织长效发展”维度表现更好;“自生产”的社区自组织在“社区治理功效”维度更具潜力。有效性差异的背后是两类社区自组织在政策环境、关键主体及行动策略(资源来源、角色定位、制度设计)上的不同表现。提升社区自组织有效性则需要寻求两种建构路径优势的深度融合,通过优化政策环境、重塑孵化方案、培育社区精英突破社区自组织有效性的不同困境。
- 许文文石煊刘一靓关炳倩
- 关键词:社区自组织
- 城市政体论视域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 2024年
-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承载着公共服务提供、社会秩序维护等职能。其作为多权力互动的空间场域,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文章根据城市政体论“政府-市场-社会”的分析框架,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划分为三类,分析其优劣。根据斯通“主体多元合作及相互赋权”的治理目标,提出“一核多元”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以供参考。
- 姚雨汐
-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居民自治
-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数字化陷阱”
- 2024年
- 在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场景中,大量数字技术应用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可能会提高城市社区治理效率,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大量数字技术引入城市社区场景,而没有重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相互融合,那么它将可能会使各种社区力量和社区组织陷入各种类型“数字化陷阱”。具体而言,城市社区居民可能面临的“数字化陷阱”是“数字残缺”;社区管理力量可能面临的“数字化陷阱”是“数字错位”;社区市场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可能面临的“数字化陷阱”是“数字失败”。唯有高度重视各种类型“数字化陷阱”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保证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改善城市社区环境和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 杨海涛
-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
- 迈向“共治”: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评述被引量:5
- 2024年
- 城市社区作为中国社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空间载体,而且是多元主体紧密互动的枢纽平台。受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社区建设相关政策的影响,中国社区治理的主体、模式及结构近年来经历较大转变,基于多元主体协商的“共治”模式成为社区治理的新趋势。通过梳理国内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相关文献,从内涵演变、主体关系、模式演变、制度结构等4个维度,识别了社区治理在中国语境的概念化特征。21世纪以来,中国社区治理各行动主体间关系体现了从“一元结构”向“多元共治”的转变,相关研究内容与近20年中国社区发展政策及制度体系的变迁紧密相关,体现为政府统筹建设、多元主体分化、数智精细治理3个发展阶段。最后,在本土化理论创新、跨学科视角转向、技术化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 刘玉亭黄燕如赵楠楠黄世臻
- 关键词:多元共治
-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衍生逻辑、运行机理与发展路径研究
-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作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关键实践形式,同时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特质。该治理模式是解决复杂社区公共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不仅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奠定坚...
- 谭婷婷
- 关键词:协商治理
-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报告 2022
- 深化推进和谐宜居的高品质社区建设发展及治理创新,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报告(2022)》的年度主题为“绿色、健康、韧性、智慧”。本书由总报告、分...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
-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方式变革路径探析
- 城市社区治理是城市基层社会发育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事关人民群众民生福祉的基础性制度活动场域。社区治理方式决定着治理主体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基本关系特质,意味着居民的合法地位、身份与角色及其在社区生活实践中得以保障的状况...
- 张晓涵
- 中国城市社区复合空间结构的生成机理及治理困境被引量:3
- 2023年
- 住房商品化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和治理模式,国家在城市进行社会治理的对象不再是固定的单位组织,而是高密度、原子化和异质化的城市社区流动空间。理解城市社区治理,就必须了解城市社区空间中复杂的权利关系。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维度解构城市社区内部权利格局,并对引发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房权政治下的城市社区结构以物权归属为划分依据,是由私有空间、共有空间和关联空间整合而成的复合空间结构。复合空间中相互缠绕的权利关系最终表现为个人主义的无限扩张、集体行动的难以实现和关联主义的不断弱化,成为裹挟城市社区陷入治理困境的病理要素。
- 何萍
相关作者
- 鲍勇

- 作品数:567被引量:3,704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管理 可持续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
- 张静

- 作品数:7被引量:10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中国城市社区 健康促进工作 康复保健
- 莫志兵

- 作品数:11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中国城市社区 社会支持 自我评价
- 赵东霞

- 作品数:191被引量:797H指数:15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ABEEM 分子形貌 分子 Π 分子动力学模拟
- 吴晓林

- 作品数:179被引量:2,309H指数:27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政治整合 城市 五保 阶层分化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