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6篇“ 中国电影史“的相关文章
- 中国电影史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史前期的电影入埠(1896-1905);萌芽期的电影发展(1905-1922);成长期的电影发展(1923-1931);变革期的电影发展(1932-1937)等。
- 潘国美著
- 关键词:电影史
- 中国电影史
- 本书是普通高校影视专业基础教材,由我国中国电影史学权威专家李少白先生主编,参编者均为目前我国电影史学研究领域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本书在李少白先生数十年电影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电影史100年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对中国...
- 李少白主编
- 关键词:电影史
- 中国电影史
- 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刘立滨主编:本教材从把握历史的真实入手,总体把握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并注重各个时期电影艺术创新的成就。书中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内地电影、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
- 倪骏著
- 关键词:电影史
- 中国电影史纲
- 本书将中国的近百年电影史分为拓荒期、探索期、发展期、停滞期、复苏期和繁荣期几个阶段,并对代表性影片进行具体论述。
- 王晓玉主编
- 关键词:电影史
- 中国电影史
- 陆弘石
- 关键词:电影史
- 中国电影史
- 胡星亮
- 关键词:电影史
- 中国电影史
- 北京电影学院教材:本书共有6章,包括:“‘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30年代电影”、“战时与战后”、“‘十七年’中国电影”、“‘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新时期’的中国电影”。
- 钟大丰
- 关键词:电影史
- “连结的翻译史”与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碎片化”
- 2024年
- 在“重写电影史”口号下,近四十余年的中国电影史尤其是早期电影史研究在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也一直因研究论题分散琐碎、研究内容就事论事、研究队伍各自为政等现象遭学者诟病。在如火如荼的重写实践中,集中审视“碎片化”问题,深入考察其发生、成因表现,并将“连结的历史观”引入中国电影翻译通史的理论操演与学术实践,重新理解阐发“整体史观”,不仅有助于“碎片化”问题的消解,还对中国电影史研究具有方法论更新的重要意义。
- 柳谦金海娜
- 关键词:碎片化整体史观
- 中国电影史学研究述评——2020—2023年中国电影史学研究成果
- 2024年
- 近年来,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成为学界新的研究热潮。数字技术引入中国电影史学研究带来研究范式的转向,为传统史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路径,也为几乎停滞的电影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此,在交叉学科的视野下,学派建设、电影美学、多元视角与数字人文这四个方面,作为电影史学研究的不同切入点,能够厘清近几年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现状,继而推动电影史学研究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电影史学研究场域。
- 乔宁鲍佳文
-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电影美学
- 电影工业美学: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写作的视野、原则及方法被引量:4
- 2024年
- 新世纪中国电影能否写史?如何写?国内目前的理论思考与写作实践仍不多。以“电影工业美学”作为原则与方法,能为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写作提供一种可能性,如整体性思维与工业/美学视角。《新世纪中国电影史(2000—2022)》便是这一方法的有效实践。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写作面临“如何划分”“何种方法”“何种理论”等难题。作为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写作的方法,“电影工业美学”对影史写作有如下“原则”:“整体观”思维或视野;以工业/美学的张力为书写的脉络或标准;以“大众性”与“常人”观为基准及案例选择标准。正是遵循上述原则与方法,《新世纪中国电影史(2000—2022)》以“工业美学”为线索,系统梳理新世纪20多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变革、美学变迁、观众流变、文化表达与工业制作升级的脉络,进而在“整体上”把握新世纪中国电影史。
- 陈旭光张明浩
- 关键词:整体观方法论
相关作者
- 李道新

- 作品数:201被引量:1,31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电影 中国电影史 电影史 中国早期电影
- 陈山

- 作品数:44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电影理论 电影 中国电影史 中国早期电影
- 陈犀禾

- 作品数:101被引量:72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电影理论 中国电影 电影 当代电影 理论思潮
- 钟大丰

- 作品数:97被引量:43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电影 迪斯尼 电影剧本 迪斯尼动画电影
- 檀秋文

- 作品数:54被引量:19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电影 中国电影 影片 电影史 青年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