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279篇“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相关文章
-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新挑战与创新发展逻辑
- 2024年
-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依赖传统要素投入,以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带来的低生产要素成本为基础,高外需结合高储蓄、高投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面临新阶段的困境,要素投入性发展模式也引发了不同维度的失衡问题。中国经济未来必须走向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种转型,在法治和良好营商环境的前提下,要素和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是基础,数字经济将为这种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基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杨汝岱的这篇演讲提出了上述问题并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本文根据其演讲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 杨汝岱
- 关键词:数字经济
-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解释框架--基于“土地财政”的演进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尝试解释中国经济的近中期增长模式。在考虑“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两期世代交叠(OLG)模型说明基本原理,随后将两期模型扩展到多期OLG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将通过“土地财政”机制获得的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部门资本重新配置、均衡条件重构,推动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对占比的稳定均衡。在这一机制下,GDP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上升但增速逐渐下降;资本的总体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优化速度出现下降,民营企业占比先增后稳。多期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1998—2017年期间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储蓄率、投资率、对外投资与外汇储备等宏观指标。随着“土地财政”作用的进一步弱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深化国企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等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 文竹文竹
-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土地财政全要素生产率
- 双循环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被引量:10
- 2021年
- 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国际大循环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施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客观形成的格局,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贸易摩擦的加大,国际大循环发展战略需要进行调整,中央适时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通过推动双循环战略,辅之以其他经济金融政策的调整,即使面对困难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仍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经济增长,实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百年梦想。
- 余永定
- 关键词:中国经济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探析:生产要素视角的国际比较被引量:3
- 2021年
- 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框架,从要素视角出发测度1978—2017年中国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四十年,物质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2%,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劳动力要素投入方面,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和工作强度贡献率分别为12.7%、10.8%和1.7%;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则为18.6%。国际比较显示,中国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位于世界前列,劳动力要素贡献率正在由"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仍处于较低水平。通过与主要经济体同期发展阶段比较发现,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国情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未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性因素。
- 胡晨沛
- 关键词:经济增长模式全要素生产率中等收入陷阱
- 卡莱斯基宏观经济学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 2020年
- 卢西欧·巴卡洛(Lucio Baccaro)与仲纳斯·彭图逊(Jonas Pontusson)在《政治与社会》杂志2016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反思比较政治经济学:一个增长模式的视角》的文章。他们在文中重新挖掘米哈尔·卡莱斯基(Michal Kalecki)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增长模式为切入点,正面挑战“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以企业为分析单位的静态分类和以功能分析为特点的主流研究范式,力主把各种增长模式背后的政治联盟之间的冲突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并以1994-2007年英国、德国、瑞典和意大利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四种不同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利弊。
- 高柏
- 关键词:经济数据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功能分析
- 疫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更加迫切
- 2020年
- 鼠年新春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危害已经明确显现。有学者估计,仅春节7天假期,全国电影票房损失70亿元,餐饮零售业损失5000亿元,旅游市场损失5000亿元,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否超过2003年的"非典"?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
- 赵静梅
- 关键词:直接经济损失零售业电影票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疫情
- 创新型人力资本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研究
- 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因此,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创新源泉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分析,这也是解决经济持续增长、加...
- 秦晓钰
- 关键词:经济增长创新型人力资本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
- 文献传递
- 从国际收支的变化和国际比较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被引量:17
- 2019年
- 在当前内外部新形势下,特别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反思国际收支格局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全面、客观地为未来中国政策选择提供参考。本文从国际收支角度,对比分析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结构,并着重分析了国际收支结构及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从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判断中国国际收支格局演变趋势。从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经常项目中贸易顺差是一国储蓄投资状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金融账户中外商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与证券、贷款等其他方式相比更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已出现新变化,由长期经常账户与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双顺差"向更为均衡的方向收敛,且这种国际收支新格局将大概率延续。
- 陈卫东梁婧范若滢
- 关键词:经济增长模式双顺差
- 人大汉青研究院副院长陶然:中性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 2018年
- 陶然结合国内六十年的发展,从政府和企业之间、产业和地方之间分析并得出“中国模式”是存在的,且是比较中性的。
- 洪静
- 关键词:中国模式经济增长模式副院长人大
- 休生养息与强筋健骨——卡莱斯基宏观经济学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被引量:6
- 2018年
- 卢西欧·巴卡洛(Lucio Baccaro)与仲纳斯·彭图逊(Jonas Pontusson)在《政治与社会》杂志2016年第2期发表题为《反思比较政治经济学:一个增长模式的视角》的文章。
- 高柏
- 关键词:经济增长模式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