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篇“ 中央地堑“的相关文章
北海中央地堑三叠系Skagerrak组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在Skagerrak组深层碎屑岩中已发现多个高温高压油气藏。制约该类油气藏进一步增储上产的瓶颈因素是其复杂的沉积相类型和极强的储层非均质性。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薄片鉴定,结合油田生产资料,分析了不同岩石类型的沉积相与沉积...
李建平孙瑞廖计华杨小晏
北海盆地中央地堑碳酸盐岩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北海盆地是欧洲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中央地堑为北海盆地主要的油气区之一,其上白垩统-古新统含油气白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储层,与一般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运用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白垩储层的沉积特征...
张志宇
关键词:中央地堑石油地质特征成藏特征
文献传递
冲绳海槽宫古段中央地堑中的火山分布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调查船及国家海洋局“向阳红9号”调查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海底地形及反射地震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首次详细展示了冲绳海槽宫古段南北长约200km区域内海底火山的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本段冲绳海槽发育的中轴火山和岛弧火山,分别位于中央地堑和海槽盆地东部边缘紧靠琉球岛弧的西侧。岛弧火山连续性强,总体上自东北而西南都有分布;中轴火山不如岛弧火山的连续性强,只在崂山段、黄岛段、胶南段、莱西段、城阳段和李沧段分布。中轴火山是在中央地堑之后发育的。中轴火山的发育不仅改变了原来中央地堑的位置,也改变了原来中央地堑的形态。中央地堑的左旋雁行排列,以及其形态的改变都是由于中轴火山发育的结果。中央地堑的右旋展布以及海底火山对中央地堑的改造,标志着冲绳海槽的演化已经在拉张和沉降的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更高级的演化阶段(海底扩张),在岩浆供应不太充足的条件下,海底火山活动是冲绳海槽低速扩张的一种形式,海底扩张沿中央地堑正在进行。
栾锡武岳保静
关键词:中央地堑海底火山海底扩张
冲绳海槽宫古段中央地堑的形态与分布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调查船及国家海洋局“向阳红9号”调查船最近几年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海底地形及反射地震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首次详细展示了冲绳海槽宫古段南北长约200km区域内中央地堑的形态及空间展布特征。本文给出的成果大大加深了关于冲绳海槽中央地堑各种变化的认识。指出,按照形态,中央地堑分为U型、V型和半地堑三种。其中大部分中央地堑为U型地堑地堑的深度40~250m,宽度6~14km,长度17~33km。冲绳海槽宫古段的最大水深为2244.4m,位于中央地堑城阳段北端底部靠东的一侧(125°19.3′E,25°49.8′N)。本研究区的中央地堑可分为断续的9段,从东北向西南大致呈右旋雁行排列。但黄岛段相对于崂山段,城阳段相对于莱西段,李仓段相对于城阳段又稍微向西偏出,呈现为左旋雁行排列。地堑的走向一般为N60°E左右,相对于冲绳海槽的走向更偏向于东西方向,偏角在15°左右。各段中央地堑是被NW向断裂错开的。这些断裂在海底表现为明显的海底断崖地貌和陡沟地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地层错位,其错位的幅度往往老地层比新地层要大。根据地震剖面分析,这些NW向的断裂应该是走滑性质的。本文展示的中央地堑在形态上和空间展布形式上都和扩张洋脊类似。莱西段和城阳段中央地堑之间重叠地堑,在形式上也类似于扩张洋脊的重叠扩张中心。从地堑深度较浅并发育重叠地堑来分析,冲绳海槽的扩张速率应当介于慢速扩张和中速扩张之间。本研究区莱西段、即墨段和平度段海底地形相对较高,中央地堑深度变浅,并发育重叠中央地堑,应该相当于快速扩张大洋中脊的轴高,可能是正在孕育岩浆活动的位置。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中央地堑的错断和有规律的排列说明海槽的主体演化过程已经在拉张盆地和断陷盆地的基础上
栾锡武高金耀梁瑞才秦蕴珊
关键词:中央地堑海底扩张
冲绳海槽宫古段中央地堑及其地质意义
冲绳海槽是琉球海沟-岛弧-弧后构造单元.本文给出了中央地堑在该段冲绳海槽展布的形态.对中央地堑的形态特征、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栾锡武
关键词:海槽中央地堑地质意义
文献传递
英国中央地堑的压力单元和压力封堵层
1998年
北海中央地堑以较高程度的超压为特征(在4500m深达到40MPa)。本文介绍了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储层压力资料。依据区域上“排泄”作用,古新统砂岩控制第三系泥岩和白垩系白垩储层的压力,我们将侏罗系划分为18个压力单元。地堑的裂谷构造控制每个单元的压力规模。在较深埋藏的地区(深度大于5000m)以及较浅的构造高地(深度小于4500m)之间大于10km的距离上存在侧向水动力联系。
Darby.,D
关键词:地堑储集层
英国中央地堑Fulmar组深埋阶段次生孔隙形成与超压释放的关系
1998年
Wilki.,M
关键词:油气藏形成
深埋藏阶段与超压泄漏有关的次生孔隙的形成——以英国北海中央地堑Fulmar组为例
1998年
如果一个地区的埋藏史曲线和地质背景已知,那么砂岩的超压史曲线就可以用数值模型来估算。根据所产生的有效应力,我们可以计算出最大潜力孔隙度(MPP)。MPP是模拟一定埋深和孔隙压力下岩石理论上能够保持连通的最大孔隙度。实测的岩石孔隙度应该等于或小于MPP。我们已测定出北海中央地堑Fulmar组砂岩(上侏罗统)的MPP历史,并且把预测值和实测的岩心数据进行了比较。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的Fulmar组砂岩的孔隙演化模式较为简单,孔隙度在埋藏期间随压实和胶结作用而减小。然而,位于区域超压泄漏点附近的井,其孔隙度值从渐新世末期的平均21%明显增加到现令的平均31%。孔隙度的增加是由于长石发生溶解,并且其反应生成物被搬运出了砂岩。次生孔隙的生成和溶液的排出发生在砂岩具有较高超压期间,虽然砂岩是开放水文地质系统的静止部分。深埋藏砂岩中次生孔隙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商业意义,并且可以对它们的潜在分布做出预测。
M.Wilkinson杨玉峰
关键词:原生孔隙埋藏深度次生孔隙
英国北海中央地堑的压力区间和压力封闭层被引量:1
1997年
D.Darby
关键词:油气田地堑
北海中央地堑五国区域构造特征和构造型式
1996年
Wrio.,VC
关键词:油气区中央地堑

相关作者

栾锡武
作品数:214被引量:867H指数:18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天然气水合物 冲绳海槽 南黄海 潜标 南海北部
岳保静
作品数:66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 南黄海 冲绳海槽 航行器
李乃胜
作品数:36被引量:23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冲绳海槽 地质构造 热流 边缘海 菲律宾海
高金耀
作品数:197被引量:732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
研究主题:冲绳海槽 卫星测高 岩石圈 南海北部 有效弹性厚度
李常珍
作品数:10被引量:7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冲绳海槽 菲律宾海 海底地质 地势 中央地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