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94篇“ 中学课本“的相关文章
- 《中学课本中的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导读》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探赜
- 2024年
- 《中学课本中的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导读》(以下简称《作品导读》)作为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专业最重要的素质拓展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矢志爱国精神,涵养学生人文气质,造就其责任担当品质,积淀其治学精神。本文首先从资源导入,多师协同挖掘思政元素;其次从内容融合,多线并举开发育人课程;再次以实践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方法;最后借助多维评价,多科融合建设思政课堂,最终完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指标。
- 卢晓瑞吴梦汐
- 关键词:中学课本设计教学方法全程育人
- 课本剧与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H中学课本剧实践活动考察
-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语文课堂正呼唤新的教学形式来践行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育工作者也纷纷探寻着实现教学内容灵活转换的阀门。课本剧作为一种融合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等多因素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一直以来为广大师生所喜闻...
- 张陈杰
- 关键词:课本剧
- 基于核心素养的庄子美学探析——以入选中学课本《逍遥游》为例
- 2020年
- 《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道家经典,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思想,带给后人一种超凡脱俗和崇高美妙的美学体验。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逍遥游》是庄子美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引领学生了解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的一个重要窗口。
- 陈孝荣
- 关键词:《逍遥游》中学课本中国文化史道家经典庄子美学超凡脱俗
- 读选入中学课本的两篇散文诗
- 2020年
- 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之余,喜欢读些中外散文诗佳作,以为既是一种享受审美与陶冶思想的需要,又是一种不需用很完整的时间,轻松愉悦地增强文学素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的阅读选择。中国散文诗学会原会长、著名散文诗作家、儿童文学作家郭风先生曾指出:"散文诗是一种很好地吸取了散文和诗的美学特点,并舍去了二者的‘拖累’的优秀的独立文体。"散文诗既有散文精美的细节,又有诗的想象飞扬、诗意浓郁的美,对于思想活跃、创造欲望强烈而且正在努力增强审美和写作能力的中学生而言.
- 陈心宇
-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家中学课本独立文体散文诗美学特点
- “藩子者,特智也尔”——对中学课本苏轼诗文的心理解读
- 2019年
- 根据《东坡志林》中《赠张鹗》《与雪堂问潘邠老》二则来探究苏轼的内心挣扎,以此从心理角度解读高中课本中的苏轼诗文.苏轼际遇无常,故而时时苦恼,他总是故作旷达,以非凡的才情编织理由安慰自己,以达到精神之胜利,但他又明悟这种安慰的虚假与无效,以智弃智,由此陷入循环的悖论.藩己者“智”尔,苏轼是以“智”来筑其心灵的篱笆,最后又以己智明悟谎言欺骗来摧折淬炼自己的内心.智识是他无法逾越精神痛苦的疆界.
- 雷声秦竹梅
- 关键词:精神胜利法
- 中学课本剧编演中的搞笑闹剧现象及对策探究
- 2018年
- 在课本剧教学中,学生因追求娱乐性而热衷于夸张的表演、戏噱的语言、嬉笑怒骂的调侃方式,将课本剧改编成搞笑闹剧。这种闹剧往往忽视了原作的思想意义,会对学生的思想人格及文化品位产生消极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原著内容,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引导学生忠实于原著的语言风格,并把自己定位为课本剧的监制,指点和调控学生的编演,从而提高课本剧教学的效果。
- 陈劲松
- 关键词:课本剧改编监制
- 中学课本中鲁迅小说阅读指导研究
-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科书《语文》选入鲁迅的小说共四篇,分别是《社戏》、《故乡》、《孔乙己》和《祝福》。本文对这四部小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阅读指导:第一,是解剖小说中谁是“谋杀者”。首先,指出“谋杀”祥林嫂和孔乙己不...
- 李金燕
- 关键词:语文小说
- 文献传递
- 岳飞死因的探讨——对中学课本的不同看法
- 2018年
- 中学历史教材中,岳飞是保家卫国的"抗金英雄",秦桧是陷害忠良的奸相。岳飞是"抗金英雄"无可争议,但岳飞的死除了和秦桧有关外,宋高宗是杀死岳飞的主谋和元凶,北宋以来的军事集权体制也不能容忍岳飞的存在。
- 欧波
- 关键词:秦桧赵构
- 从文本分析的角度试论中学课本中小说篇目的选材——以初中为主
-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在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品读与学习。中学课本中也出现...
- 徐杨
- 关键词:小说文本分析中学语文教材课程标准
- 文献传递
- 建国初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故事化”叙事——以《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无论从编写制度和编写水平,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史教科书作为前代历史和当代历史的双重载体,其编撰中所蕴含的智慧与价值应该重新予以重视。作为建国后第一部成熟的“统编”教材,1956年推出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是积极准备和酝酿,经过大量访谈研究,
- 郑士璟
-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建国初期故事化当代历史
相关作者
- 朱冬民

- 作品数:24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巢湖市第二中学
- 研究主题:《边城(节选)》 故事情节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中学课本 叙事学角度
- 梁衡

- 作品数:299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数理化 演义 通俗 新闻 记者
- 王凤林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滨海中学
- 研究主题:《故都的秋》 名篇 中学课本 标题 新课程改革
- 莫言

- 作品数:34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
- 研究主题: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创作 写人 文学经验
- 子张

- 作品数:40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吴伯箫 年谱 诗学 诗人 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