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841篇“ 中西医结合临床“的相关文章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本书分31章介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一些新进展。
- 王文健主编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 冠心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中西医结合临床预测模型建立
- 2025年
- 目的 构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风险中西医结合临床预测模型,为高风险患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借鉴。方法 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19年9月-2022年3月冠心病PCI术后的连续病例1 137例,按5:1分为训练集(956例)和验证集(181例),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asso回归筛选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冠心病PCI术后MACEs风险中西医结合临床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临床影响曲线(CIC)综合评估模型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 生存分析显示两数据集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44、18.87个月(P=0.950)。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判断20个变量为PCI术后MACEs的影响因素,保护因素包括较高的血红蛋白(Hb)、左室射血分数(LVEF)、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用药史;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较高的年龄、心率、体重指数(BM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植入支架数量及中医血瘀、气滞、痰浊、气虚证素,其中年龄、心率、BMI、FBG、HCY、LVEF、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植入支架数量及中医血瘀、气滞、痰浊、气虚证素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χ2=7.703,P=0.463)、校准曲线和ROC分析(AUC=0.908)提示模型的拟合度和区分度较好,且正确判断MACEs事件的综合能力提高了11.8%(NRI=0.118,95%CI:0.041~0.187,P=0.002);CIC结果表明当风险阈值60%,MACEs阳性估计值较接近实际人数。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冠心病PCI术后MACEs风险中西医结合临床预测模型具备较好的临床预测效能,有望协助预警高危人群,指导临床决策。
- 陶诗怡于林童杨德爽黄力吴佳芸李军邵明晶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中西医结合
- 基于指南意见构建膝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 2025年
-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在给患者带来疼痛、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的同时带来较大的社会负担。通过参考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意见制定临床路径,可实现指南在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下的本土化。然而,现有临床路径存在中西医结合诊疗缺失、医患共同决策欠佳,或临床路径可视化效果差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指南推荐意见的综合整理和本土化研究,解决并优化KOA临床路径;通过医患共同决策的路径构建,体现中西医结合理念,强调诊断与筛选并存、临床与影像分期结合、医患共同决策、治疗阶段性。该路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疼痛缓解和功能康复并行,实现循证理念在实际医疗实践中的落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KOA提供了具体的医患共同决策依据,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 刘鲁平王锡友张龄匀雷园安易高艺轩邢振东刘佳琪刘佳琪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 目标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中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目标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中的研究。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实习生3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前后教学成绩、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综合能力、实习生对临床教学方法满意评价。结果教学后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技能考试成绩高于教学前(P<0.05)。教学后临床思维能力评分高于教学前(P<0.05)。教学后教学效果优于教学前(P<0.05)。教学后临床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教学前(P<0.05)。教学后综合能力高于教学前(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目标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中效果较明显,能够提高实习生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同时对此教学方法满意度较高。
- 王欣波
-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中西医临床教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 2024年
-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日益成为医务人员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多数落地应用集中在合理用药方面,因为在诊断辅助、治疗安全和疗效分析3个重要环节依然存在诸多技术难点,缺乏系统性和工程化解决方案。本文基于中医智能系统性的发展和临床中西医结合的现实需求,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实现闭环的关键技术,即中西医多源异构数据分析与交叉验证;中医知识图谱和算法模型的智能辅助辨证论治;疑难杂症治疗的智能推荐和用药模型构建;疗效分析的语义理解、隐私安全与数据保护机制等。通过部分工程实例,提出中西医结合CDSS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为卫生信息管理和研究人员、企业级产品开发和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 温川飙周力赵煜覃旭慈宏福谭坤邓韧许雅馨闵新徐鑫垚黄朔
- 关键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西医结合临床数据
-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草案)被引量:3
- 2024年
-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为特应性湿疹、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中医学称为“四弯风”,也称“奶癣”“胎[疒剑]疮”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2])。AD可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出现,并可能在儿童期缓解,在某些情况下,AD可能会反复复发不能缓解.
- 莫秀梅刘俊峰林颖梁云生李欣赵巍孙晓冬李红毅顾军陈达灿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
- 小儿支气管肺炎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方案效果分析
- 2024年
- 验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方案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参与研究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我院于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中西医结合路径管理)。干预后比较各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肺功能。结果 组间总有效率呈差异化对比,之中观察组更高(P<0.05)。组间咳嗽、发热、气促、肺部啰音等异常表现的消失时间存在较大差别(P<0.05),之中观察组用时更短。组间抗生素总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别(P<0.05),之中观察组更低。组间肺功能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别程度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用力肺活量(FVG)、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E1)、呼气峰值流速(PEF)上升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发生显著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FVG、FVE1、PEF差别程度较大,之中观察组各指标比对照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有利于规范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可提升整体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
- 李永
-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疗效
- 卵巢癌腹水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 2024年
- 腹水是腹膜腔内的过量积液,主要由原发或转移性肿瘤表面裸露的毛细血管渗出导致。恶性肿瘤相关腹水占所有腹水类型的10%,其中又以卵巢癌最为常见。卵巢癌的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1]。绝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初诊时已出现广泛腹腔转移,大量腹水增加腹腔压力,引起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纳差、腹部胀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控制可进一步诱发心肺功能不全,危及生命。
- 李鹤张旭应亮茹丹丁忱欢俞超芹张婷婷徐莲薇董莉
- 关键词:卵巢癌腹水中西医结合
- 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设有弧形托板,支撑柱相对的两侧面上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设有可转出的辅助支撑组件,辅助支撑组件包括下端铰接连接于收纳槽内...
- 胡子然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之思辨
- 2024年
- 中西医临床专业桥梁课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是中医与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衔接的重要理论课程,是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的关键课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为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目录教材之一,目前已投入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反馈良好。文章将结合战丽彬教授主编教材编写过程与思路及其教师团队的教学心得,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思辨,以期提出更好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思路。
- 臧凝子李品战丽彬罗金童路童
-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