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6篇“ 二溴丙基“的相关文章
- 死亡受体信号通路在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致大鼠肝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新型溴代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并从死亡受体途径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确定TBC的急性毒性为无毒,再将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0.313、0.625、1.250 g/kg),灌胃染毒28 d。解剖后通过生化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肝脏病理学检查探讨TBC对大鼠的肝脏毒性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对TBC诱导死亡受体通路的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PARP、TRAIL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间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大鼠经TBC染毒后淋巴细胞百分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学结果显示,TBC染毒后大鼠肝脏出现明显损伤及炎症反应,高剂量染毒组出现大面积肝组织坏死。细胞内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PARP、TRAIL蛋白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TBC具有肝毒性,且可通过死亡受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 綦峥孔凡字高海云王彦富
- 关键词:肝脏毒性
- 分析血清中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的前处理方法
- 一种用于分析血清中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的前处理方法,血清样品在丙酮和正己烷混合溶液中丙酮作用下蛋白变性沉淀,使用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混合溶液进行振荡萃取,再使用Supelclean ENVI‑Carb<Sup...
- 侯兴旺张澍延李圆圆刘稷燕江桂斌
- 一种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有机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的制备方法,先使用具有弱氧化性的二甲基亚砜与氢溴酸反应原位生成中间体硫盐,后与原料四溴双酚A‑双烯丙基醚发生反应,制备得到四溴双酚A‑双(2,3‑...
- 林俊义胡新利窦盛华刘斌俞秀丽吕巧莲
- 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对秀丽隐杆线虫氧化应激与神经毒性的作用研究
- 目的: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TBBPA-BDBPE)是四溴双酚A的一个衍生物,同时作为一个添加式溴化阻燃剂而广泛地使用于电子设备和建筑材料中,其使用率也呈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TBBPA-BDBPE可经...
- 杨岳
-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氧化应激神经毒性
- 基于质谱技术的小鼠器官中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分析方法研究
- 溴系阻燃剂(BFRs)是重要的商用添加剂,可为产品提供防火保护。传统的BFRs因其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已被逐渐禁用。为保证产品的防火性能,新型溴系阻燃剂(NBFRs)作为传统BFRs的替代产品被广泛生产和使用。三(2,3-...
- 童艺
- 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致大鼠肝毒性的死亡受体途径作用机制
- 现如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在众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01-2013年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
- 杨明
-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肝毒性死亡受体
- 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致大鼠肝毒性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新型杂环类溴代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ri-(2,3-dibromopropyl)isocyanurate,TBC]对大鼠肝的毒性作用,并探讨TBC是否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细胞凋亡。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4个剂量组(0、0.313、0.625和1.250)g/(kg·bw),每组雌雄各半,经口连续染毒28 d。通过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及肝病理检查-检查探讨TBC对大鼠的肝毒性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对TBC诱导线粒体凋亡通路的Bax、Bcl-xl、Bcl-2、Cytochrome C(Cyt-C)、Caspase-3和Caspase-9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雌大鼠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雌、雄大鼠的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总蛋白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病理学检查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大鼠的肝逐渐出现损伤,组织变性,甚至局部坏死。肝组织中Bcl-xl和Bcl-2蛋白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而下降,Bax、Cyt-C、Caspase-3、Caspase-9蛋白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而上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TBC具有肝毒性,且可能与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冯雅杰綦峥杨明韩馥蕊乐志威孙源
- 关键词:肝脏毒性线粒体信号通路
- 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通过死亡受体信号通路诱导HepG2细胞凋亡
- 2021年
- 目的探讨环境外源性污染物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死亡受体途径。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确定TBC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对死亡受体信号通路关键蛋白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PARP和TRAIL的蛋白水平表达进行检测。结果TBC处理浓度增加(0、12.5、25和50)μg/ml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凋亡峰越明显,表明DNA合成受到抑制。且细胞内PARP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细胞内的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和TRAIL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环境外源性污染物TBC具有细胞毒性,且可以通过死亡受体途径进行诱导细胞凋亡,为其他外源性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和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
- 綦峥韩馥蕊乐志威冯雅杰杨明李金龙
- 关键词:细胞毒性细胞凋亡死亡受体
- 溶解性有机质引发2,3-二溴丙基-2,4,6-三溴苯基醚光转化机理
- 2021年
- 光转化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转化途径,决定污染物的环境暴露和风险.激发三线态溶解性有机质(^(3)DOM^(*))能够引发酚类、胺类和共轭二烯类污染物的间接光降解,反应机理涉及电子转移、质子转移和能量转移.然而,3DOM^(*)与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及具有类似结构的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2,3-二溴丙基-2,4,6-三溴苯基醚(DPTE)为NBFRs模型化合物,以苯乙酮模拟DOM,通过光化学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究3DOM^(*)与NBFRs的反应活性、反应位点和反应途径.结果表明,激发三线态苯乙酮(^(3)AP^(*))对DPTE表观光降解的贡献为41.7%±2.2%,二者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9±0.24)×10^(8)L·mol^(-1)·s^(-1).DPTE的子结构模型化合物与苯乙酮的光化学实验表明,3AP^(*)与DPTE的反应位点为DPTE苯基上的溴.DFT计算表明,3AP^(*)通过向激发态DPTE转移电子使DPTE生成脱溴中间体,脱溴中间体与基态苯乙酮发生质子转移反应生成脱溴产物.所揭示的3AP^(*)引发DPTE光转化机理,有助于评价和预测水体中其他有溴代苯基醚结构的污染物光转化产物和动力学.
- 张焱天陈景文张亚南崔飞飞陈曦郭忠禹张思玉
-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光转化
- 三(2,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脲酸酯合成研究
- 2020年
- 研究了一种以氰酸钠与氯丙烯为原料合成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并与液溴加成反应制备三(2,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脲酸酯的方法,对反应配比、反应温度.结晶溶剂等因素进行了试验。得到的较佳的工艺条件为:①在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的合成中,氰酸钠与氯丙烯的摩尔比为1:1.05,反应温度为95~100℃,反应溶剂采用二甲基甲酰胺,催化剂采用溴化钠,脱水剂采用氯化钙的条件下,产品收率在95%以上。②在三(2,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脲酸酯的合成中,液溴过量1%(摩尔分数)左右,反应温度为35℃,结品溶剂采用石油醚,用量与三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1的条件下,产品收率在92%以上。
- 刘毓红张新江孔诚
- 关键词: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加成反应
相关作者
- 孔庆池

- 作品数:45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研究主题:溴素 亚硫酸钠 双酚 溴 四溴双酚A
- 李永华

- 作品数:11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阻燃ABS 二溴丙基 四溴双酚A 十溴二苯醚 ABS
- 王彦林

- 作品数:517被引量:294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阻燃剂 化合物 硅酸 阻燃增塑剂 溴
- 李懂懂

-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研究主题:溴素 溴 二溴丙基 异氰脲酸酯 醇类
- 綦峥

- 作品数:43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甘薯多糖 二溴丙基 异氰脲酸酯 粗多糖 葡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