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篇“ 互动观“的相关文章
- 数字平台场域互动观的建构研究
- 2024年
- 文章依据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提出“数字平台场域互动观”。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具有“场域”属性,是一种商业场域,场域理论在此具有独到的解释力;互动在数字平台中扮演核心角色,是数字平台运行的微观基础;数字平台的场域互动模式包括同场域互动模式、跨场域互动模式和复跨场域互动模式;数字平台的互动模式决定了其治理机制,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要求有相对应的保障机制。文章构建了一个平台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为推动数字平台领域研究、数字平台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政府有效精准地规制数字平台提供了新思路。
- 舒成利刘芳颖赵晶旭高山行
- 关键词:场域理论互动模式
- 主观减量构式“浅X一下”研究--基于构式互动观
- 2024年
- “浅X一下”是主观减量构式,构式义为言者对自身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做出反事实的主观减量性陈述,带有纡尊降贵的戏谑效果。从构式互动观来看,“浅X一下”的构式义及构式用法在构式与构件的互动下浮现,构件对构式义具有凸显作用。在各构件互动下,构式发生量的整合,整合过程可以看作是构式中量性元素在主观上投射产生新的量表达式的过程,整合结果为主观双重减量后的小量。构式互动中,常项“浅”的功能发生扩展,由低量程度副词语法化为减量程度副词;计量层次发生转移,由客观事物转移到语言本身。“浅X一下”在构式与构式群的互动中生成,涉及“群际互动”和“网络互动”。
- 黄佩锦
- 具身交互:智慧学习环境下身体在场的互动观
- 2024年
- 智慧学习环境中身体意义在教学交互中的缺失,使得课堂教学变革难以从深水区突围。身体在场成为教学变革的核心突破口。该研究首先依托现象学哲学的发展脉络,溯源身体在场的理论基础,解读现象学、认知科学、交互系统设计、教育元宇宙等领域中身体在场的侧重点,从中抽取出“身体在场”的具身性本质。其次,依托具身性的演化路径,从互动观视角重构身体在场的理论体系,即具身交互理论。该理论秉持“身体参与意义建构的体验性交互活动”的观点和“感知-行动-反思”的循环结构,支持身体、大脑与环境协同参与意义建构,体现出基于身体感知、感知为了行动、行动伴随意义的特征。最后,通过归纳并融合教学交互模型与具身交互模型的双重优势,结合具身交互的本质内涵和循环结构,生成具身交互模型的设计原则和行动机制,构建由“被动感知交互、主动感知交互、行动交互和反思交互”组成的、以学为中心的RBAP模型,明确四要素及相互作用关系、智慧学习环境对四要素的支持作用,助力具身交互行为的识别、具身交互教学设计的开展与具身交互程度的评估,继而突破理论的桎梏实现常态化应用。
- 杨重阳武法提
-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现象学
- 意义研究的策略互动观:博弈语用学新进展
- 2023年
- 博弈语用学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开启语用推理形式化分析,探究听、言者的策略互动过程,给尚处于哲学推论困境中的语用意义研究投来一束亮光。然而,国内对博弈语用学等认知互动视角下语用形式化研究的关注尚不够充分。本文拟从简单刻画博弈语用学问世的历史必然性入手,就其理论依循、研究议题、研究贡献及前景展望等四个话题评述该领域的最新成就。研究发现:博弈语用学正尝试将会话含义、言语行为、话语社会意义等各类语用现象纳入最优决策过程,构建统一的意义分析框架,揭示言语交际行为背后的理性动因。博弈语用学适时精进传统语用学研究,为有效指导言语交际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 向明友刘欣雅
- 关键词:交际互动语用意义形式化方法
- 一种湿地景区互动观鸟台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地景区互动观鸟台装置,包括经支撑柱支撑的架空一层,所述架空一层包括休憩室及水平延伸的一层架空平台,所述休憩室上方依次设有检测二层及植被三层,所述检测二层包括检测室与二层架空平台,所述植被三层自下而上依...
- 卢晓雪陈琛陈祖建
- 论城市语言景观的空间符号互动观被引量:1
- 2023年
- 近15年(2008—2022年),语言景观逐步成为城市语言研究的新兴领域。城市是由实践—社会活动构成的空间,城市语言景观通过对社会空间、多模态符号的组合,并经由社会性活动,构建出新的城市空间话语。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方式,是城市空间社会话语的一部分。城市语言景观作为充满符号意义的城市社会话语交汇点,或探讨空间与符号互动关系,或将多元城市空间视为一种“生态场域”来重新解释权力,是一种社会行为和创造性的表达空间。基于Scopus数据库,对2008—2022年1209篇以语言景观为主题的研究性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语言景观研究的空间符号互动为主要线索,从学科交叉视角爬梳语言景观对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探究语言景观研究的社会意义及其构建的空间社会性特征。基于空间与符号的研究路径是城市语言景观治理的突破口。研究的结论可为城市语言治理范式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启示。
- 沈骑孙雨
- 关键词:城市语言
- 良知与认知的中国之辩——从“以真导善”与“以善启真”的互动观之被引量:3
- 2022年
- 利用比较哲学的方法,从"知什么"(knowing that)和"知如何"(knowing how)的区分出发,以陆象山和王阳明思想为考察中心,重思知与德之辩。从孟子的良知到王阳明的致良知,从四端始发的小良知到涵盖宇宙的大良知,其中的中介环节就是陆象山的"吾心"。王阳明的良知既非"知什么",也非"知如何",而是一种良觉,即对至善的一种道德直觉。既然致知非知,那就揭示出德性之"尊"与问学之"道"的张力。关键问题在于,从陆象山到王阳明恰恰割裂了德性之"尊"与问学之"道",并试图用前者去涵盖与包纳后者。尽管从陆王心学开端就已割裂德与知,如今恰恰要找回认知与良知的本然关联,这也是中国哲学可以贡献给世界的独特之处。从人类的真善关联来看,"以真导善"与"以善启真"恰为真善关联的两个基本维度,中国古典哲学尽管更倾向于在"以真导善"上逡巡反思,但也在"以善启真"上给当代发展以诸多启示。
- 刘悦笛
- 关键词:良知尊德性道问学
- 中国档案学的历史哲学反思——以时空观和互动观为视角被引量:3
- 2020年
- 中国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建,始于新中国的成立。70余年来,中国档案学已经实现从“无学”到“有学”、从“附属”到“独立”、从“零散”到“相对系统”的转变,在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国档案学作为一门关照现实、深耕理论的社会科学,应如何走向学科的成熟与强大,仍是未来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中国档案学的历史哲学反思,则是档案学走向成熟的内在要求,是对档案学发展元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以“关联性”所引申的时空观和互动观这一历史哲学的重要命题,思考中国档案学的时间性、空间性、客观条件与主观创造的互动性则为档案学元问题的反思提供了依据。
- 闫静
- 关键词:档案学理论历史哲学时空观互动观
- 生成与动力:具身认知研究中的互动观被引量:25
- 2020年
- 从方法论上讲,认知研究中的个体主义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个体身上,倾向于从个体内部寻求对社会行为的解释。与个体主义取向不同的是,具身认知中的互动观更注重人际和社会互动对于理解他人的重要作用。心理学中的生态学方法最早关注了环境与有机体之间的互动对知觉产生的影响。生成认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互动不仅发生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而且表现为主体与主体的交互影响,两个主体间的交互不是两个笛卡尔式心灵的对话,交互的主体是身体,是一种“肉身间性”的过程。具身认知研究中的互动观强调身心一体论,反对身心二元论,在方法论上表现出反还原论的特色。
- 叶浩生国礼羽麻彦坤
- 关键词:互动论
- 基于层级观和互动观的汉语动结构式句法语义界面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层级观和互动观是构式语法理论的两种基本思想,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的层级观和互动观,重新审视了汉语动结构式的句法语义界面问题,认为汉语动结构式是复杂述谓构式,提出其句法语义界面研究涉及三个层级和三重互动关系,即微观层级的动词、中观层级的动结构式、宏观层级的论元结构构式和中观层级动结构式的句法语义映射关系、微观层级动词与中观层级动结构式的互动关系、中观层级动结构式与宏观层级论元结构构式互动关系,构建了基于层级和互动的动结构式句法语义界面分析的新框架。
- 文旭姜灿中
- 关键词:构式语法互动观
相关作者
- 施春宏

- 作品数:110被引量:1,635H指数:28
-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
- 研究主题:构式 动结式 构式语法 互动 语义关系
- 朱利娜

- 作品数:18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科学课 情感教学 大学生 情感因素 幸福教育
- 樊琪

- 作品数:34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心理矫正 EAP 成人学习 企业 实证研究
- 李佳楣

- 作品数:13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教学 英语专业 文化 语言文化教学 文化内涵
- 常永才

- 作品数:133被引量:66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 涵化 文化多样性 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