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7篇“ 传统儒学“的相关文章
- 葛洪的传统儒学思想及文学价值观
- 2024年
- 在玄风日盛的两晋,儒学已然呈现玄学化新面貌,而江南吴地却继承着两汉经学脉络,展示出传统儒学的抵抗姿态,葛洪就是其中著名的士人代表。葛洪分别从“破”与“立”两方面显示了向传统儒学思想复归的意旨,前者表现为对玄学玄风展开批判,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言行放诞、士无特操,二是社会失序、风俗衰败,三是仿洛新风、丧失传统,较之他人,葛洪的批评力度更大;后者表现为对封建礼法及等级制度的大力维护,而其极致思想就是对君主制的张扬与鼓吹。葛洪对文章价值的判断颇具特殊意味,实则为其传统儒学思想的投射映照,他认为“德”应与“文”并重,文章须为世而作,尤重子书而轻视诗赋,受传统儒家文学观浸染颇深,而与时代潮流相左。
- 刘伟
- 关键词:传统儒学文学价值
- 传统儒学中俭德的内涵、现代性转化与现代价值
- 2024年
- 传统儒学中的俭德是一种重要德性,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从传统内涵来看,它具有节制、节约的含义,主要展现了主体在农业社会中的生存智慧;从现代内涵来看,它具有资源节约、物尽其用的含义,主要体现了市场主体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的品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俭德尽管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质疑,但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性价值和个体性价值。从社会性价值来看,提出节俭,并不会导致生产难以维系,也不会制约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相反,俭德有助于生产和消费的顺利进行,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个体性价值来看,倡导俭德符合消费时代的长远发展趋势,有助于个体之间形成良好的道德关系、提升道德修养、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俭朴的社会风尚。
- 杨豹邓凡
- 关键词:传统儒学现代性转化
- 传统儒学书院的现代转译——泰顺文礼书院方案设计
- 2024年
- 中国传统书院以传授儒学文化为核心,并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诸多著名的儒学书院。这些书院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儒学文化,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后世教育建筑的发展。在如今的书院设计中,应充分汲取传统儒学书院的设计思想,并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使传统儒学书院产生新的活力。本研究以泰顺文礼书院方案设计为例,通过总结传统儒学书院的特点,以儒学思想为出发点,结合现代设计方法,分别从整体规划、功能布局、建筑风貌三个方面探讨传统儒学书院的现代转译,并总结出其中的设计策略,期望能为未来书院乃至教育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 闫佳
- 关键词:儒学
- 优秀传统儒学资源在高校思政课的运用被引量:6
- 2023年
- 优秀传统儒学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优秀传统儒学资源在高校思政课运用的路径包括与高校思政课课程内容、教材体系、教学形式和新教学手段的融合以及参与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和优秀传统儒学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的契合度两个层面出发,优秀传统儒学资源在高校思政课的运用,在路径上可行,于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有利。
- 张三萍徐小丰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
- 中国传统儒学对欧洲启蒙文学的影响研究
-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共同推动了西欧社会从古典迈向现代的历史进程演变,参与了西欧文化现代性精神的主体建构。自16世纪起,西方传教士逐渐了解到中国儒学思想,并将其传播至欧...
- 武丽娜
- 关键词:传统儒学启蒙文学
- 传统儒学与马克思对“人-物”关系的比较研究
- 2023年
- 传统儒家和马克思都更为关注社会物,传统儒家在人物一体的基础上研究人-物关系,马克思则在物质生产实践中研究物,二者研究的目的都在于通过研究物研究人。在对人-物关系理想状态的探究中,传统儒家更强调天人合一的人物大和谐,马克思则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又可以改造自然,二者都认为人-物关系面临被物欲遮蔽的现实困境,传统儒家提出道德实践的解决方法,马克思则是从物质生产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之道。
- 景馨玉
- 关键词:传统儒学
- 明末清初云南传统儒学的复兴与诗坛走向
- 2022年
- 明末清初时期,面对社会的危机重重,部分文人学者掀起了复兴传统儒学的浪潮,以期通过振兴儒家正统思想来匡扶世道人心,挽救国运。云南地处偏远,步伐却并未滞后,学术上体现了儒学复兴的鲜明倾向与实践精神,诗歌创作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预示着新的走向。
- 董雪莲段伟
- 关键词:明末清初传统儒学诗歌创作
- 从朱熹对《孟子》的诠释看理学对传统儒学的改造被引量:1
- 2022年
- 《孟子》一书在宋代得到了“尊经”地位,但理学家对其的解读却由传统“政治实践”路向转为“心性体证”理路。究其原因,与理学对儒学进行的“内向化”改造有关。作为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对宋代“尊孟”与“疑孟”问题的思考中,展开对《孟子》的诠释。他创造性地发挥《孟子》文本中关于心志实践方面的论述,深刻挖掘其中人本主义伦理学之内涵,开辟出一条心性诠释经典的路线。从他运用“理气”架构,突出“理”对“天道”与“人性”的统一化作用,以及弱化经学功利主义,倡导主体进行工夫修炼的“释孟”特点中不难看出,理学家对于提升孔孟伦理实践学之必然性论证逻辑,以之改造传统儒学的努力,使儒学的发展部分地脱离了外在政治势力对主体行为能动性的制约,从而拥有了与佛道之学对抗的根基。
- 康宇
- 关键词:《孟子》政治实践
- 传统儒学视域下的西周政体理念管窥---基于《诗经·周颂》首四篇的探讨
- 2022年
- 以高度凝练的方式记述周由地方诸侯到天下共主的历史进程,体现传统儒学对周人的天道观念、政治理念及礼乐典章的深层诠释。在传统儒学视域下,《清庙》《维天之命》《维清》与《烈文》这四篇诗分别对应文王受命、武王伐纣、周公摄政和成王亲政这周初政治建设四个阶段,再经由孔子的整理及创发,周代的政体理念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渊源,对后世传统中国的政治、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张舒
- 释“言不必信”:传统儒学视野下的守信问题
- 2022年
- 在传统儒学视野下,“信”作为一种重要的德性,由于具有高度的内在性,因此在论说上遇到了其客观性“尺度”何在的巨大难题。对此,儒学中有两种论说形态:一种是抽象的论说推导出行为准则,本文举朱熹的论说为例;另一种则是需要面对具体场景和条件的具体权衡,本文主要围绕“要盟”展开。对于作为生活方式的传统儒学来说,第一种形态必然要诉诸一种信仰性的前提作为最终的尺度,而第二种形态难以形成简明的理论和教义。历史上儒家的哲学思考也正是在这抽象与直观之间徘徊。
- 王格
- 关键词:儒学守信德性
相关作者
- 郭萍

- 作品数:30被引量:37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儒学 儒家 传统儒学 生活儒学 本源
- 李瑜青

- 作品数:137被引量:33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治 民间法 人文精神 法治文明 法律
- 张文彪

- 作品数:36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传统儒学 台湾佛教 佛教发展 闽学 佛教
- 赵吉惠

- 作品数:64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
- 研究主题:儒学 明清实学 张载关学 关学 宋明理学
- 余秉颐

- 作品数:32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方东美 现代新儒家 中国哲学 美论 文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