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5篇“ 储层地质建模“的相关文章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研究进展
2024年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法,以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统计学为主要模拟算法;第2阶段提出了溶洞内部结构建模方法,划分了溶洞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溶洞组合方式,通过成因约束构建不同的岩溶相控模式,建模算法以基于目标与多点地质统计学为主;第3阶段进一步细化储集体成因,针对地下暗河等特定成因的溶洞储集体,通过野外露头与溶洞数据构建训练图像,将先验地质成因模式和后验地震响应相整合,构建综合约束概率体,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细,能表征出暗河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要素。对未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断控岩溶储层建模方法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方法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王琦张银涛张晶姚超张琪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质建模塔河油田
基于全空间变差函数的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全空间变差函数的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井位坐标将单井储层属性解释硬数据和井间储层属性趋势软数据进行网格划分,以得到井数据并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将训练数据集通过交叉验证方式...
董少群杨旭许韬孟得新郝静茹王乐婷李心琦侍上青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被引量:2
2024年
沁水盆地煤系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处于初期阶段。基于钻井、测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结合有机地球化学与储层物性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山西组底部—太原组上部煤系页岩地质模型,并预测了煤系页岩气“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1)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模型反映了煤系页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呈“东浅西深、整体连续”的分布格局。(2)基于序贯指示法建立沉积相模型,指示研究区在太原期—山西期由海陆过渡相转变为近海陆相沉积环境,为稳定优质页岩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3)通过相控属性建模实现了储层参数空间分布模拟和精细表征,泥地比、孔隙度、含气量、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57,10.02%,1.21 m^(3)/t,2.18%,2.45%,揭示了研究区煤系页岩较好的储集能力、含气性、有机质丰度和资源潜力,脆性指数模型指示出页岩压裂后的有利区带。(4)在精细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将三维网格单元赋值积分,计算研究区二叠系煤系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 344.98×10^(8)m^(3),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预测页岩气“甜点”区,Ⅰ类“甜点”区为地质与工程双重甜点,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中部和西北部局部区域。
申有义王凯峰唐书恒张松航张松航杨晓东
关键词:煤系地层地质建模二叠系沁水盆地
利用反推法速度建场技术提高储层地质建模精度
2024年
针对常规方法下地震速度建场进行时深转换后存在的井点误差和断裂带构造畸变的现象,提出了反推法速度建场技术。该技术利用开发阶段已有的高精度构造层面和地震时间层面,将深度构造面与时间面一一对应,通过层间深度差和时间差逐层求取层间平均速度,并将各层平均速度纵向叠加生成空变速度场,进而进行时深转换。该方法适用于由目的层段、纵向可靠转换层段控制的层位间纵向范围,操作方法简单、高效,适用于构造简单区域和断裂复杂带,井点近于零误差,断裂带内构造形态保持较好,已得到推广应用。
张野许胜利刘佩佩彭胜琴张瀚澎
关键词:地质建模反推法时深转换
Capella油田孔隙-裂缝型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2023年
哥伦比亚Capella油田地质储量潜力大,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油藏评价,探明石油储量。Capella油田的储层是第三系Mirador层、白垩系的Conglomerate层以及前寒武系基岩。Conglomerate层砾岩、砂岩储层为双重介质、孔隙-裂缝型储层。裂缝型油藏常见模型有双孔双渗、双孔单渗和三重介质渗流模型。针对目的储层Conglomerate层特点,利用现有岩芯资料、成像测井研究成果等对Conglomerate砂砾岩裂缝地层建立的了准确的双孔双渗模型,能够定性地预测裂缝,从而作为Conglomerate层砂砾岩裂缝油藏有效开发的重要依据,并将模型中的渗透率与试井解释的油藏动态渗透率对比,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裂缝-基质型双孔双渗储层建模方法,建立了符合该油田油藏地质特征的双孔双渗三维地质模型。为储层表征及后续的油藏数值模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斌
关键词:储层建模三维地质模型
一种陆相页岩油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陆相页岩油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包括:在目标区域内,针对目标陆相页岩构建对应的岩相组合模型;基于岩相组合模型,构建岩相模型和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将岩相模型作为约束条件,结合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
马存飞詹远韩文中杜争利时战楠
鄂尔多斯盆地任山井区延10~1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2023年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任山井区延安组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较复杂,为了掌握优势储层空间的发育规律及寻找有利的储层聚集区,利用变差函数结合储层的微相模型,构建并优化了延101储层的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和属性模型。通过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及储量核算验证,发现属性模型误差较小,可较准确地模拟储层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同时采用三维网格法,计算出随机性模型下研究区原油地质储量为58.17×10~4 t,计算结果可信。通过地质建模预测出研究区延101的2个Ⅰ类储层,该研究为油田中后期剩余油开采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为同类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张伟杰雷博杏福音刘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建模优质储层
地震反演数据体约束的储层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2023年
SN东部过渡带区块井资料少、井距大,难以对储层进行精细的描述,不利于过渡带外扩寻找有利区。地震资料具有横向分辨率高、横向信息丰富的特点能够约束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和不确定性。综合测井数据纵向高分辨率和地震数据横向高分辨率的优势,以测井数据为硬数据,地震反演数据体作为软数据协同约束建立沉积相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和建模相结合进行储层三维表征,在无井区砂体空间展布形态、接触关系、边界位置更加精准,更加忠实于原始地质特征,对于井位稀少的区域效果尤其明显,实现了油气储层的精细建模,降低了储层建模中的不确定性,为目标区潜力井位优选提供了依据。
白雪
关键词:储层建模过渡带
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多尺度多类型储层地质建模方法及矿场应用
2023年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断控缝洞型油藏具有埋藏深、地质环境复杂、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规律复杂及多尺度性显著的特点.勘探生产实践表明,有效储集体受不同级次的断裂影响大,断、缝、洞的发育规模、空间形态及空间配置关系是井位部署和开发方式的优选的地质基础.基于岩溶背景、断裂刻画和开发动态等多学科信息,有机整合地震反演、钻测录井、地质露头和生产动态等数据,首先,应用PCA方法优选不同类型储层敏感性参数,井震联合标定不同类型储层合理划分阈值.其次,应用多地震属性组合参数确定大尺度裂缝识别方法,基于对抗神经网络和地质统计学等数学方法,构建断控缝洞型油藏中、小尺度离散裂缝地质模型.最后,基于有效储层优先原则,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和流量等效构建断控缝洞型油藏断、缝、洞多尺度储层融合属性参数地质模型.矿场实践表明,本方法显著提高了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模型精度,为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效开发夯实地质基础.
汪彦
关键词:多尺度地质建模
一种基于储层地质建模的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气地质勘探领域,是提供一种利用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对油气储量进行计算的解释技术。本发明方法首先通过测井和地震解释的层位和构造为基础建立了构造模型,再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地震储层预测成果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沉积相...
霍飞王兴志杨西燕黄荟文杨雪飞李阳

相关作者

陈恭洋
作品数:137被引量:732H指数:16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研究主题:沉积微相 储集层 相控建模 波阻抗反演 储层
胡勇
作品数:30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研究主题:相控建模 地震约束 存储介质 河道砂体 储层地质建模
周艳丽
作品数:8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相控建模 地震约束 储层地质建模 波阻抗反演 储层建模
胡忠贵
作品数:158被引量:1,326H指数:23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研究主题:长兴组 川东 沉积相 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
柳益群
作品数:218被引量:2,227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作用 三塘湖盆地 二叠系 芦草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