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63 篇“ 全细胞膜片钳 “的相关文章
全 细胞 膜片钳 破膜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 细胞 膜片钳 破膜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该装置包括摄像头、处理器以及破膜组件;摄像头用于获取细胞 参数图像;破膜组件连接于外部电极,用于破碎电极隔离出的细胞 膜片 ;处理器内部署有训练好的图像分类模型,用于通过训... 柴安平 王玉田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在遗传性长QT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猝死中的研究进展2022年 基因突变导致的心脏离子通道疾病被认为是引起不明原因猝死的首要死因,长QT综合征作为最常见的心脏离子通道疾病之一,其致病基因突变在各类SUD中被不断报道。利用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进行心脏离子通道功能验证对于评估基因突变的致病性、明确SUD死者的死亡原因、筛查SUD危险人群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对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长Q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不明原因猝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舒俊杰 陈红羽 刘凯 雷普平关键词: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不明原因猝死 适用于全 细胞 膜片钳 装置的视网膜成像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全 细胞 膜片钳 装置的视网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影装置,用于给光;显微镜装置,包括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灌流装置,包括浴槽,用于盛装预定溶液以及视网膜;滤纸,设置在浴槽底内,位于视网膜下方;其中... 郑奇宝 葛敏燕文献传递 生理药动学模型结合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评价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的体外心脏安全 性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结合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研究胺碘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对心肌细胞 hERG通道和动作电位的影响,评价其体外心脏安全 性。方法基于复合PBPK模型预测胺碘酮、去乙基胺碘酮在人体心肌药动学曲线。选用模型预测的胺碘酮、去乙基胺碘酮浓度(预测胺碘酮血浆浓度0.76 mg/L,心肌浓度17 mg/L)、(预测去乙基胺碘酮血浆浓度0.13 mg/L,心肌浓度8.5、17 mg/L)分别灌流HEK293细胞 (hERG)、人干细胞 诱导分化心肌细胞 ,采用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记录并观察药物对外向钾流、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PBPK模型预测胺碘酮心肌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23倍,而去乙基胺碘酮心肌浓度是血浆的约130倍。静脉滴注或口服多次给药后胺碘酮的血浆、心肌浓度均基本保持恒定,而去乙基胺碘酮的血浆、心肌浓度均呈持续升高,消除缓慢,易蓄积。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均对hERG通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胺碘酮在血浆浓度、心肌浓度下,对hERG通道的抑制率分别为78.9%和95.8%,去乙基胺碘酮在血浆浓度、心肌浓度下(0.13、8.5、17 mg/L)对hERG通道的抑制率分别为28.3%、87.4%和96.7%。胺碘酮、去乙基胺碘酮在血浆浓度下对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的影响不显著,但在心肌浓度下对动作电位幅度、动作电位时程、静息电位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使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加快,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临床常用剂量下,分布在心肌的胺碘酮、去乙基胺碘酮对钾离子流、心肌动作电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对心律失常的心肌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但可能具有一定的安全 性风险,特别是去乙基胺碘酮在心肌组织的蓄积效应。 杜海燕 李静 张颖超 赵桂平 刘之光 郭成军 苏俊武 林阳关键词:全细胞膜片钳 胺碘酮 心脏安全性 利用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记录大鼠脑片NMDA电流的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采用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记录大鼠脑片实验中NMDA电流,并介绍诱发NMDA电流的自制刺激电极制作方法。方法:在大鼠目标脑区快速取材并获取活性良好的脑片,分别通过含受体激动剂NMDA的孵育液灌流和电刺激诱发NMDA电流两种方式进行膜片钳 记录;利用针灸针自制刺激电极。结果:通过记录到大鼠脑片神经元的EPSC和AP可判断神经元的状态,比较两种方法诱导的NMDA电流幅度,即直接灌流受体激动剂NMDA(282.0±24.3)pA和自制刺激电极诱发(261.4±40.1)pA,二者电流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n=4);自制刺激电极与进口刺激电极诱发的NMDA电流幅度分别为(267.2±36.5)pA vs(239.2±41.0)pA,二者电流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n=4),证明自制刺激电极成功。结论:大鼠脑片实验中,通过直接灌流激动剂与电刺激两种方式均可诱导NMDA电流,自制刺激电极为在脑片上记录诱发电流提供了一种经济、可靠的实验手段,便于各实验室应用。 黄燕云 高洁 张利娜 张利娜 张雨彤 郭霞 郝娜 郭霞 张宇关键词:电刺激 全 细胞 膜片钳 结合单细胞 RT-PCR技术在NMDA诱导的小鼠青光眼模型视网膜双极细胞 G蛋白通路研究中的应用2017年 目的:介绍一种视网膜全 细胞 膜片钳 联合单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在视网膜单细胞 信号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并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ON型双极细胞 中G蛋白相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3~5周龄C57BL/6J/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分别玻璃体腔注射3μlNMDA(30nmol/L)构建青光眼模型,3μl PBS(10nmol/L)作为对照组,24h后取视网膜,膜片钳 下钳 取单个ON型双极细胞 ,并做RT-PCR观察几种目的mRNA的表达差异。2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RT-PCR结果显示蛋白激酶Cα亚基(PKca)、瞬时感受电位离子通道1(TRPM1)、G蛋白α亚单位(Gα0)的表达在NMDA青光眼模型构建后分别为0.536±0.339、0.337±0.271、4.36±1.83,构建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O,P=-O.001;U=O,P=O.002;U=36,P=O.002o结论:NMDA诱导的青光眼模型可影响视网膜ON型双极细胞 G蛋白耦联通道的信号传导。 高青 沈雨濛 娄翔峰 罗雪 卢苇 沈吟关键词:膜片钳 G蛋白 小鼠 全 细胞 膜片钳 研究离体小鼠内侧膝状体亚核神经元电生理特性2017年 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是听觉通路在丘脑的重要中继站,为了探究小鼠MGB亚核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使用离体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记录到99个MGB神经元,其中腹侧核(ventral division of MGB,MGBv)神经元36个,背侧核(dorsal division of MGB,MGBd)神经元34个,内侧核(medial division of MGB,MGBm)神经元29个。结果表明,神经元对去极化电流的反应具有爆发型(bursting)(16.2%,16/99)和紧张型(tonic)(83.8%,83/99)两种发放模式,并且所有MGB神经元在超极化电流刺激结束后均有去极化反弹(rebound),而仅有少数神经元(17.2%,17/99)在超极化刺激过程中有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inward current,I_h)。此外,MGB各亚核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和激活阈值(active threshol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表明MGB各亚核的电生理特性存在差异,该结果有助于理解MGB各亚核在听觉信息处理中产生不同功能的原因。 杜小凤 贾慧娟 王欣关键词:小鼠 全细胞膜片钳 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在神经元钙通道药理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是研究离子通道和药物对离子通道影响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但是由于其对实验技术要求高,对实验标本制备和实验环境、实验用溶液等条件均有严格要求等原因致使其在实际运用中较为困难。本文报告了运用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进行神经元钙通道药理研究的一些经验。 林智颖 张静 黄天文 陈晓春关键词: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海马神经元 人参皂苷RB1 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检测化学损伤致痫大鼠海马脑片电生理特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检测化学损伤致痫大鼠海马脑片神经元基本电生理特性。方法将成年SD大鼠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模型后,急性分离获得海马脑片,应用全 细胞 膜片钳 电流钳 技术实时观察化学损伤致痫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膜电位及其单位时间内动作电位频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全 细胞 膜片钳 电压钳 技术,检测化学损伤后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分离所得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胞体饱满并可见突起。可在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记录到自发的动作电位及刺激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且化学损伤后神经元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动作电位频率加快,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幅值升高。结论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可以用于癫痫大鼠急性分离所得海马脑片的电生理研究,化学损伤后神经元兴奋性明显升高,为开展癫痫相关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徐祖才 张骏 黄浩 王静 徐忠祥 彭燕 陈娅 徐平关键词:全细胞膜片钳 癫痫 海马脑片 全 细胞 膜片钳 研究离体小鼠下丘亚核神经元电生理特性被引量:1 2015年 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是听觉通路的重要中继站。本实验采用红外可视脑片全 细胞 膜片钳 技术对昆明小鼠IC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共记录获得88个神经元,其中背侧核(dorsal cortex of IC,ICd)神经元21个,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IC,ICc)神经元43个,外侧核(external cortex of IC,ICx)神经元24个。根据神经元对注入正电流的发放模式,将其分为起始型(6.8%,n=6),适应型(39.8%,n=35)和持续型(53.4%,n=47)三种类型。约一半的神经元(49/88)具有超极化电流激活的内向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inward current,Ih)。ICd和ICc神经元主要表现为持续型(61.9%和67.4%),ICx主要为适应型(75%)。比较发现,ICd、ICc及ICx神经元之间在动作电位发放阈值和膜时间常数等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IC亚核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神经元的类型、它们所接受的投射以及在声信息处理中作用不同相关。 刘玲 杜小凤 付欣 李慧 贾慧娟 王欣 罗峰 陈其才关键词:全细胞膜片钳 下丘
相关作者
李之望 作品数:137 被引量:293 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背根神经节 激活电流 神经元 调制作用 DRG 司军强 作品数:276 被引量:598 H指数:10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 研究主题:背根神经节 平滑肌细胞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DRG神经元 DRG 马克涛 作品数:223 被引量:477 H指数:9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平滑肌细胞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CX43 DRG神经元 背根神经节 王腾 作品数:275 被引量:900 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家兔 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 心肌细胞 心房颤动 李丽 作品数:183 被引量:441 H指数:9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平滑肌细胞 DRG神经元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背根神经节 膜片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