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7篇“ 公共生活“的相关文章
治理嵌入生活:大都市郊区乡村公共生活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乡村公共生活是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状况与组织程度是衡量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指标。本文以上海郊区乡村治理经验为典型案例,基于系统与生活分析视角,分析大都市郊区乡村良好公共生活治理的实现路径,不同主体在公共生活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中体现的国家与农民联结关系。研究发现,国家介入下的公共空间生产、社会组织协同下的公共服务递送以及村民的行动参与,构成了乡村公共生活治理的三重实现路径,共同形塑了当下的乡村公共生活样态。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系统从行政吸纳社会,转向嵌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借此弥合系统与生活之间张力的治理逻辑。在这一过程中,民众在获得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的认同,而国家则实现其权力在农村基层的重塑,最终将国家与个人进行有效联结。这启发我们在化解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的现实困境时,要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力度,构建公共生活治理的多元主体共治格局,并充分发挥农民的行动主体性。
佘国梁马流辉
关键词:乡村治理公共生活公共服务
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及制度防范——基于公共生活伦理的分析
2024年
以伦理的视角看,公共生活受陌生人伦理和契约伦理的支配。陌生人伦理排斥道德情感,契约伦理过分注重个人权利和形式合理性,导致美德丧失了存在的空间,本该具有崇高性的道德在公共生活中被拉向了底线水平。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盲目迎合公共生活底线要求的趋势,造成规范主义的突显和美德的消解。正因每个主体(学生)进入制度化的公共生活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才呈现出公共生活之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具体表现为:公共生活默认的规范主义对道德教育的侵蚀;道德教育崇尚的美德在公共生活中的消隐。公共生活伦理视域中道德教育的危机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内部问题,更是制度伦理的问题。要摆脱学校道德教育制度化趋势的负面影响,就要健全“扬善”的制度功能,强化“正义”的制度建设。
姜子豪刘潞
关键词:道德教育公共生活契约伦理制度正义
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的实现
2024年
教师课程决策是一种存在于学校公共生活中的公共性行动。在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具有公共理性、公共协商、公共制度三种公共表征。具体而言,公共理性是教师课程决策的公共性基础;公共协商有助于教师课程决策共识的达成;公共制度是教师课程决策的保障。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的实现需要唤醒教师的“公共人”意识;建立教师研究共同体,推动教师课程决策的公共参与和协商;建立教师公共意志表达机制与利益共享机制。
李洪修丁玉萍
关键词:公共人
从巴黎到东京:巴尔扎克等著《动物私生活公共生活场景》在近代日本的流传与接受
2024年
《动物私生活公共生活场景》是一部由斯塔尔、巴尔扎克等15位法国代表文学家在1840年至1842年间共同创作的动物寓言短篇故事集。该作品在法国初版后,不久在日本出现了两种翻案版本:一是田岛象二于1885年撰写的《人类攻击禽兽国会》,二是菊亭香水于1904年撰写的《禽兽会议人类攻击》。为了迎合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两位日本作者对原著中主人公的转述者视角进行了改编,采用了传统梦游主题故事中的观察者视角;同时,为了弘扬“接受欧洲现代化、日本传统及尊重皇室”的思想,他们对原著中关于西方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显著的“近代日本风格化”改写。此后,这些“禽兽会议类”的小说也在朝鲜半岛和中国广为流传。可以说,《动物私生活公共生活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日韩近代反乌托邦寓言文学的新篇章。
林惠彬
关键词:动物寓言
党建引领“四步两带” 营造美好公共生活
2024年
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营造良好的公共氛围,通过公共生活的丰富,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同心向上的社会共同体。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受工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等浪潮影响,不同程度出现公共生活不够丰富、公共性不足等问题,代之是农民转向个体化、理性化和市场化的生活。这种现代生活方式和观念,正在瓦解着乡村共同体,不利于美好生活的实现。
金江峰杨海峰
关键词:现代生活方式社会共同体精神文化需求市场化
儿童织网:盘活乡土社会关系以重构公共生活
2024年
养育孩子需要一个村庄,而激活村庄需要一群孩子。当乡村公共生活出现裂痕时,儿童作为乡村的新生力量何以重构乡土公共生活?儿童在乡土社会关系网中产生的联结效应又将如何重构公共生活?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实践一同探索。从儿童生活看乡土社会闭环圈乡村儿童的生活空间局限于室内。村落的集体性户外游戏逐渐消失,家里及附近广场成为其主要游戏场所。乡村户外健身器械较少考虑儿童的使用需求和兴趣,针对儿童的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和阅读书籍不足。
薛曼莉王海英
关键词:户外游戏社会关系网乡土社会集体性
母亲教养方式对高职学生班级公共生活参与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本研究以553名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母亲教养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班级公共生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母亲采用拒绝、母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对高职学生班级公共生活参与具有负向影响,母亲采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高职学生班级公共生活参与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其中,母亲拒绝对政治生活参与的负向影响程度最高;母亲情感温暖对文化生活参与的正向影响程度最高;母亲过度保护对文化生活参与的负向影响程度最高。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黄紫悦
关键词:母亲教养方式高职学生
公共生活的发生
本书在公共生活的论题下考察了民主制度、法治国家以及管理型社会治理方式的形成和演进,揭示了市民社会在公共生活生成中的作用,分析了现代社会治理中市民社会的异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形式化,并试图在“新市民社会”兴起的现实条件下去构想...
张康之
基于郊区公共生活复兴的社区商业设计新模式--以燕郊嘉都茂Mall项目为例
2024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郊区的城市功能逐渐单一化,无法为人们提供必要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公共生活空间。在燕郊嘉都茂Mall项目中,设计团队将社区商业与社区交往空间相结合,赋予建筑以城市属性和社会交往功能,希望为周边市民创造公共交往的场所和机会,为未来郊区的社区商业设计提供新思路。
夏露任玥李楠
关键词:交往功能
公共生活:类型与意义
2023年
不同类型的公共生活试图回答共同的主题:如何让个体参与现代社会的改造与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个体的个性特征,培植一种社会化的精神力量,重建现代人的公共生活。无论是政治学家笔下描绘的政治自由,还是古典社会学家将公共生活道德化的阐释,都印证了国家作为“守夜人”的角色。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也使得公共生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跨地域特征,从而,公共生活就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国家性质也具有超国家性质的二维特征。与此同时,在面对生活世界的风险化以及社会的不平等时,个体如何重建现代人的公共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杨君
关键词:公共生活政治自由道德化

相关作者

冯建军
作品数:463被引量:6,664H指数:40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研究主题:教育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生命教育 教育公正
陈付龙
作品数:74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公共意识 公共生活 公共领域 和谐社会 大学生
张康之
作品数:631被引量:7,260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治理 公共行政 后工业化 任务型组织 公共管理
张乾友
作品数:174被引量:962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公共行政 社会治理 政治 民主 公共性
刘超
作品数:9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公共生活 画家 公众 教师品格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