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791篇“ 公约“的相关文章
公约被引量:1
2013年
从社会层面而言,现代遗产事业拥有两大具体的基石,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份与遗产相关的公约,它们共同搭建了一套日趋成熟的现代人类遗产保护体系。这套体系可视为是人类自我知识(self-knowledge)不断更新中的成果,对它们的理解和解释本身也是这套体系生命力的一种表现。
李春霞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公约
强链 惠链 聚链 找到产业发展“最大公约数”
2025年
江苏省南通市以党建共同体凝聚产业链合作、创新、发展“最大公约数”,打造“强链兴企·新质赋能”产业链党建工作品牌,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船舶海工产业链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试点”。
奚杰谢橦
关键词:最大公约数供应链产业链竞争优势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理念与中国非遗保护实践
2025年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后者重视统一性、民族主体性与传统性。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特色在于:国家主导的系统性保护格局与相关制度创新,社会全面参与的中华文化传承,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逐步增强的“非遗的人民性”。基于非遗保护的历史与经验,未来的中国非遗保护实践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应该抓关键与重点;鼓励社区民众的文化创造与族际的文化交流与共享;处理好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的道、艺、器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
贺少雅萧放
关键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文化共享
2024年农药相关国际公约的评审进展及磋商建议
2025年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不断关注到全球化学品的协调管理,组织政府间谈判共同促进全球农药和化学品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间谈判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对农药和化学品进行全球管控。中国已成为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密切跟踪国际公约对农药的管控进展,对于保障农药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4年9月,鹿特丹公约化学品审查委员会第20次会议(CRC20)和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委员会第20次会议(POPRC20)在意大利罗马背靠背召开。本文介绍了CRC20和POPRC20会议对农药的评审进展,从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视角总结了参与本次会议磋商的主要经验,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武丽辉曲甍甍张宏军黄心禾宋和平
关键词:国际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强制调解制度的适用、局限及对策
2025年
强制调解制度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适用于解决符合特定条件的特殊类型的海洋争端。设立强制调解制度的目的是协调沿海国管辖权与其他国家合理利用海洋诉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确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强制调解制度已经付诸实践,并切实解决了国家间的海洋争端。强制调解制度虽然有其自身优势,但是仍存在诸多局限。为充分发挥强制调解制度的功效,应采取相应措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原则性规定加以补足,以突破该制度的局限。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当事国在调解开始前和进行中合作推动程序顺利进行,明确委员会的自身定位及其职权范围,以及避免失败的调解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黄影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调解程序海洋争端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直线基线规则发展的司法能动主义之维
2025年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条规定的直线基线规则属于国际法上司法造法的成功典型。随着国家实践的陆续发展,《公约》中较为原则和抽象的规定在解释和适用中争议不断。国际法院新近在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被控诉违反加勒比海主权权利和海洋空间案”中发挥了司法能动主义,对沿海国适用直线基线的前提条件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解释,首次将“遮盖效应”转化为直线基线的评估标准,事实上突破了《公约》第7条的文义范畴,明显构成司法造法。国际法院此番在直线基线问题上的创造性裁决开启了新一轮的司法造法进程,将持续影响后续有关直线基线的国际法律商谈。但是,由于方法论方面的缺陷,国际法院的法律推理和裁决结论不值得过分推崇。考虑到国家实践的多元化趋势,国际社会理应对直线基线持更加宽容的态度。《公约》中的直线基线规则宜提倡动态和灵活的解释路径。
张华
关键词:司法能动主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2025年
美国并未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但美国公共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地影响了《非遗公约》的核心理念与基本框架。以1999年教科文组织和史密森学会联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为切入点,细致梳理会议对1989年联合国《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的评估,以及如何针对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关切,调整民俗传统保护方式的探讨。会议从根本上奠定了2003年《非遗公约》的基础,而史密森民俗生活中心的学者亦因之深度参与了公约起草等工作。勾勒美国公共民俗学传统,特别是史密森民俗生活中心与公约形成的密切关联,对于探讨非遗保护以社区为中心、社区参与理念的学术渊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彭牧
关键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社区参与
全球气候治理语境下的气候传播图景: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新闻引用的考察
2025年
本文认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形成了以国际组织为核心框架的“权威缺失”治理模式,同时重构了全球气候传播的权力格局。本研究引入“工具型领导”概念,理解围绕全球气候治理核心舞台 “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所展开的全球气候传播图景。
童桐张锐
关键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角度认识春节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2025年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视角对春节的重新认识。在文化意义层面,春节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在社会功能层面,春节的传承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促进家庭社区和睦,增强社会凝聚力,为中国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符合该公约所强调的社区参与原则。在当代价值层面,春节从粮食安全、优质教育等多个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其所代表的非遗活态性、广泛性、基础性、核心性和向心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深入认识春节的多重价值,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对非遗保护及其重要性的再认识。
王晨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春节申遗
“以检察力量守护非遗瑰宝”系列报道之一 寻找法律监督“最大公约数”,留住文化根脉——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
2025年
北京,一座拥有3000余年建城史、870余年建都史的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璀燦的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北京地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3项。13个项目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量居全国之首。
张纯
关键词:最大公约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名城历史底蕴人民检察院

相关作者

薛达元
作品数:342被引量:2,881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多样性 传统知识 遗传资源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郑成思
作品数:237被引量:1,909H指数:24
供职机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保护 商标法 伯尔尼公约
杨宇冠
作品数:140被引量:1,35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事诉讼 非法证据排除 合规 证明标准
何其生
作品数:79被引量:578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管辖权 公约 判决 国际民事诉讼 法院
武建勇
作品数:60被引量:638H指数:12
供职机构: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遗传资源 传统知识 生物多样性 获取与惠益分享 生物多样性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