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9篇“ 内耳眩晕症“的相关文章
- 中药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用于内耳眩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22年
- 研讨中药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用于内耳眩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2021-1~2021-12内耳眩晕症患者70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将70例患者分为不同小组。常规组35例:选择西医方案治疗;试验组35例:应用中药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干预;比对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与价值。结果:试验组眩晕、耳鸣、呕吐及眼球震颤好转时间短于常规组,互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性94.29%高于常规组的74.29%,试验组疾病复发率2.86%低于常规组的17.14%,互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度97.14%高于常规组治疗满意度80.00%,互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耳眩晕症属于临床常见病,选择中药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案对疾病治疗效果确切,快速改善患者耳鸣、呕吐、眩晕等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率,更易获得患者认可与接受,值得推广。
- 沈天琪唐旭霞
-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加减中药方剂内耳眩晕症疾病复发率
- 痰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内耳眩晕症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痰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内耳眩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氟桂利嗪治疗,实验组加用痰定眩汤。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AS、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发作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内耳眩晕症效果较好,且安全。
- 孙卫红
-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氟桂利嗪
- 中西药合用治疗内耳眩晕症72例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内耳眩晕症的效果。方法:7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45例(62.5%),有效24例(33.33%),无效3例(4.16%),总有效率95.83%。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内耳眩晕症效果较好。
- 郑剑
-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中西药合用
- 藿夏苓泽汤治疗痰湿中阻型内耳眩晕症42例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藿夏苓泽汤治疗痰湿中阻型内耳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内耳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38/42),对照组为70.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眩晕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52%(4/42),对照组为37.50%(1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医常规疗法联合藿夏苓泽汤治疗痰湿中阻型内耳眩晕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谦罗让刘蓉罗思敏邓天好
-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痰湿中阻型中西医结合疗法
-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患者方法及预后效果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内耳眩晕症患者接受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69例内耳眩晕症患者。以治疗方法为标准,A组行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B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比疗效与预后。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B组为73.53%;A组的中医症状持续天数均短于B组;随访6个月,A组的复发率均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内耳眩晕症患者行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可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疗效确切。
- 李世虎
-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苓桂术甘汤加减方中医症状复发
- 五苓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86例探索
- 2020年
- 通过本次研究明确五苓散和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用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研究中86例触诊内耳眩晕症患者,设置两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将86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西医治疗方案,具体应用的药物为艾司唑仑、胞二磷胆碱和甘露醇,试验组的治疗方案为五苓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两组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眩晕症状积分这一指标,两组在治疗前比较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均为试验组更低,且组间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均显示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这一指标也为试验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显示,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指标为对照组更高,两组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仍显示P<0.05。治疗后3个月、8个月、1年期间的疾病复发率,均为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中均存在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和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用治疗内耳眩晕症的近远期疗效均较确切,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医方案。
- 陶建明
-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五苓散半夏白术天麻汤
- 涤痰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0年
- 目的探讨涤痰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0例内耳眩晕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交替分为2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涤痰定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2.0%(P<0.05)。结论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西药使用的基础上加用涤痰定眩汤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王俊伟谢荣波
-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盐酸氟桂利嗪
- 涤痰定眩汤对内耳眩晕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涤痰定眩汤对内耳眩晕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内耳眩晕症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涤痰定眩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的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77.78%(28/36),复发率8.33%(3/36)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1/36)低于对照组25.00%(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耳眩晕症采用涤痰定眩汤治疗,可滋养肝、肾、脾,燥湿化痰,平肝养血,药效温和,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疗效高于西药治疗。
- 王少华
-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
- 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中成药
- 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中成药是由:当归300g‑600g、怀山200g‑400g、酸枣仁200g‑400g、天麻200g‑400g、龙眼100g‑200g、五味子50g‑100g制成,可补心安神、键脾利湿、益肝肾、补气血、化风...
- 刘军刘新江刘琼艳
- 文献传递
- 涤痰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涤痰定眩汤应用于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内耳眩晕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8例,给予涤痰定眩汤,并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症状辨证加减;对照组38例,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采用涤痰定眩汤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仅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例、14例、12例及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涤痰定眩汤治疗后,仅发生1例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患者中,出现3例嗜睡、2例不自主运动及4侧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组间比较,P<0.05。结论:涤痰定眩汤应用于内耳眩晕症临床治疗中,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世希陈虹年
-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疗效
相关作者
- 刘兆华

- 作品数:121被引量:327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内淋巴囊 豚鼠耳蜗 耳蜗 内耳 冲击波负压
- 卢永德

- 作品数:164被引量:72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突发性耳聋 中耳炎 耳聋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外科手术
- 张素珍

- 作品数:165被引量:1,285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眩晕 前庭 梅尼埃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功能
- 钟乃川

- 作品数:83被引量:3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耳声发射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眩晕 听性脑干反应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 王正敏

- 作品数:484被引量:1,26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研究主题:耳显微外科 耳蜗 人工耳蜗 颞骨 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