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5篇“ 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文章
-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10月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59±10.84)岁],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0例[HT+HU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2.27±10.12)岁]。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健康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1.23±9.43)岁]。比较各组之间的血压、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UA、CIMT的差异,分析SUA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3组之间性别、年龄、心率、吸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U+HT组SUA水平高于对照组与HT组[(496.52±74.82)µmol/L比(253.42±80.46)µmol/L比(267.78±75.72)µ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14,P<0.05);HT组与HU+HT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164.72±12.86)mmHg(1mmHg=0.133kPa)比(165.87±12.96)mmHg比(106.75±7.46)mmHg、(98.82±6.56)mmHg比(98.78±6.85)mmHg比(73.68±4.6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6.07、239.34,均P<0.05);HU+HT组与HT组的CIMT均高于对照组,HU+HT组高于HT组与对照组[(1.02±0.18)mm比(0.85±0.19)mm比(0.60±0.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5,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HU+HT组患者的SUA水平与CIMT水平正相关(r=0.42,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是高血压患者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CIMT增厚显著,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CIMT密切相关,当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进一步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进程。
- 屈文涛黄勋王琳
- 关键词: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至11月行肝脏、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诊断为NAFLD的患者154例,评估患者NAFLD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测量患者cIMT值,计算肝纤维化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AFLD轻度组患者cIMT值、血管狭窄发生率低于中-重度组患者(W=6905.500,P<0.001);有颈动脉斑块组患者cIMT值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患者(W=3361.500,P<0.001);BMI是NAFL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NAFLD严重程度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肝纤维化评分是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cIMT的增加、颈动脉狭窄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其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cIMT呈正相关。另外,其肝纤维化评分增加,对颈动脉斑块出现也有提示意义。
- 马召任永凤王洲李健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
- 中老年人群中炎症标志物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都是身体全身免疫和炎症状态的重要指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然而,关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 IMT)与这些炎...
- 崔德华
- 关键词:炎症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联合超声心动图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效能
- 2024年
-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联合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7月扬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否增高分为三组,均行血管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三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及心功能参数差异。结果:DKD患者左房内径(L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质量(LVM)、Tei指数、IMT、斑块积分均为从A组、B组、C组逐渐增大(P<0.05);C组的EF低于A组、B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LVM、IMT、Scr是影响DKD诊断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LVM、IMT、Scr单独及联合诊断DKD的AUC分别为0.830、0.835、0.742、0.914,联合诊断的AUC最大。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DKD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 徐子璇陈勇杨菲包萍袁静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TEI指数颈动脉斑块超声心动图
- 深圳市成年居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值范围的建立
- 2023年
- 目的:建立适合深圳市成年居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正常值范围。方法:本研究数据源自2021—2022年开展的深圳市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深圳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一般信息、心血管疾病(CVD)相关行为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等资料。数据分析排除具有CVD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史、颈动脉斑块,以及无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调查对象,并利用分数多项式回归模型估计年龄、性别的CIMT正常值范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63名成年居民,其中男性576名(26.6%),女性1587名(73.4%)。男性CIMT均值(mean)和标准差(SD)的分数多项式回归模型分别为mean_(CIMT)=0.3247+0.0069×年龄,SD_(CIMT)=0.0769+0.0012×年龄;女性分别为mean_(CIMT)=0.3549+0.0054×年龄,SD_(CIMT)=0.0416+0.0020×年龄。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深圳市成年居民年龄、性别CIMT的正常值范围,为亚临床CVD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最新数据依据。
- 谢雨欣吕德良彭轲谢红卫江勇钟新波温熙麟符紫薇周桂丽赵志广李镒冲
-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正常值范围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将170名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探查测定其内中膜厚度,并根据内中膜增厚与否分为正常组与增厚组。综合四诊及临床症状辨证分型。分为本虚证和标实证两方面。本虚证分为气虚证(以脾肾气虚多见),阳虚证(以脾肾阳虚多见),阴虚证(以肝肾阴虚多见),以及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标实证分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以及风动证。通过2组数据相对比以探究中医各证型分布与I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本虚证中脾肾阳虚证多见,标实证中血瘀证为主。内中膜增厚组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多,标实证以湿浊证最多。结论:该研究表明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王飞宇张坤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并探索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血清尿酸控制截点,为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至云南省第一人民...
- 周静娴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清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心血管疾病
- 深圳市居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值范围的建立及增厚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建立适合深圳市居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正常值范围及探讨CIMT增厚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 谢雨欣
-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值范围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
- 残余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正常人群与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近年来不少研究均提示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均紧密相关。本研究主要探索RC与LDL-C水平正常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行健康检查且LDL-C<4.1mmol/L的人群。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进行标准化的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公式:TC-LDL-HDL计算RC,并进一步依据RC的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最后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RC与异常c IMT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181例,平均年龄(61.1±9.5)岁,共有549例(25.2%)具有异常cIMT。RC水平较高组异常cIMT发生率明显升高(18.9%vs. 24.4%vs. 32.5%,P <0.001)。在单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中,RC无论作为连续性变量还是分类变量均与异常cIMT显著相关。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RC仍与异常cIMT独立相关(连续性变量OR=2.175,95%CI:1.244~3.802,P=0.006);分类变量:以T1作为参考,T2与T3的OR 95%CI分别为1.299(1.007~1.676), 1.615(1.200~2.175)。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RC预测cIMT的效力一般,曲线下面积为0.606。结论:在LDL-C水平相对正常的大众人群中(LDL-C<4.1mmol/L), RC与异常cIMT显著独立相关。
- 夏颖汪蕾刘海翔孙婷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高频超声在健康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估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在健康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出生的400例早产儿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足月儿400例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期、1岁时进行高频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两组升主动脉IMT,分析新生儿期IMT与胎儿出生状况及母体孕期患病史的相关性,并对高频超声测定升主动脉IMT值进行组间、组内一致性检验。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出生72h内、1岁时的升主动脉IM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早产儿左室直径小于对照组,卵圆孔未闭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儿升主动脉IMT值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后1min Apgar分值呈负相关,与母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发生呈正相关(P<0.05)。Altman-Bland分析显示,观察者内及观察者之间超声测量的升主动脉IMT值大部分分布在95%一致性界限范围内。结论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出生时升主动脉IMT偏厚,故在新生儿出生早期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及早识别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干预,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
- 韦馨代丽黄志强王莉娟胡德军郑红
- 关键词: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高频超声早产儿
相关作者
- 李彦州

- 作品数:72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 中医证型 股总动脉 内-中膜厚度 中西医结合
- 陈柏楠

- 作品数:193被引量:43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 中西医结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宋福晨

- 作品数:73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中医证型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 肢体淋巴水肿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彩色多普勒超声
- 赵波

- 作品数:47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 中医证型 内-中膜厚度 下肢静脉性溃疡 股总动脉
- 钱蕴秋

- 作品数:297被引量:1,666H指数:2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冠心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波诊断 彩色多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