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1篇“ 农户经济“的相关文章
农户经济
本书对农户经济进行了全面分析,运用了典型调查资料和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一些分析方法。对农户经济运行的特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技术进步、储蓄与借贷、组织和制度进化、家计变动以及农户经济运行与调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
陈凯著
关键词:农户家庭经济学
中国东部地区农户经济收入与耕地“非粮化”的关系
2025年
利用2005—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中国东部地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收入占总种植收入比重与农户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户收入对耕地“非粮化”依赖程度较低;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不会过度影响农户经济收入;东部地区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收入的增长。因此,需要将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愿景相结合,针对东部地区的情况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政策方针,为农业农村发展赋能助力。
徐文杰刘兆普
关键词:农户经济收入向量自回归模型
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的效应及机制——基于重庆市1022个农户的实证
2025年
农民合作社通过发挥互助合作功能无差别联结小农户,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已有研究对获得感的贡献多集中在理论认知层面,从实证角度分析获得感影响的文献较少。文章以重庆市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022户农户为样本,在构建经济获得感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反事实分析框架”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思想,逐步递进地回答了农民合作社能否提升入社农户经济获得感、如何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以及影响入社农户经济获得感的显著因素等关键问题。结果表明:①农民合作社的互助合作功能可显著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②户主性别和土地要素对入社农户经济获得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③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入农民合作社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化解生产风险和拓宽营销渠道的途径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因此,本文提出要进一步重视农民合作社的互助性联农带农作用,继续鼓励小农户积极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要从生产成本、生产风险和销售渠道3个方面深化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要强化政府对农民合作社运行的指导力度及政策激励制度建设。
王刚石飞孟玉山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
数字不平等对农户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2024年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进入乡村,农户间的数字不平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基于此从数字接入、信息获取、学习发展和娱乐互动四个维度阐述了数字不平等对农户经济韧性的影响路径,并利用2014、2016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不平等显著降低了农户经济韧性,通过工具变量法检验内生性和更换阈值、缩尾处理后,结果依然稳健;分维度结果显示,数字接入不平等、信息获取不平等和娱乐互动不平等对农户经济韧性的负向影响显著,而学习发展不平等的影响微弱;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数字不平等对农户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大,中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应当加快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开展乡村数字素养教育,不断消除农户间的数字不平等,增强农户经济韧性。
张笑寒邹坤
关键词:数字不平等
宕昌县蜂蜜产量提升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
2024年
文章阐述了宕昌县蜂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蜂蜜产量提升因素进行探讨,近年来宕昌县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和蜂蜜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蜂蜜产量的提升直接增加了农户的蜂蜜销售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进一步推动宕昌县蜂产业的发展。
杨晓春王新海
关键词:蜂产业蜂蜜产量农户经济收入
数字金融驱动农户经济韧性提升的机理、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4年
传统金融在服务覆盖范围、成本控制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农户有效利用金融资源,进而制约了其经济韧性提升。随着数字金融的兴起,技术创新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降低服务成本以及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数字金融成为增强农户经济韧性的关键路径。然而,在推动数字金融赋能农户经济的过程中,我国仍面临数字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人才匮乏、网络安全风险等问题。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纵深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亟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网络安全监管与法律体系,推进数字金融的标准化与普及化发展。
宋孜涵贾曼莉
关键词: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
非农就业对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影响
2024年
基于福建省林改监测数据,使用OLS最小二乘法和Tobit方法进行估计,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经济林经营投入及收入的影响效应和组群差异,并对森林保险和林业补贴政策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投入与收入均产生抑制作用;本地非农就业与外出务工对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投入与收入均产生抑制作用;非农就业对家庭居住地距离城市20 km以内的农户经济林经营投入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家庭居住地距离城市20 km以外的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影响不大;非农就业对闽西北林区的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投入与收入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闽东南的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投入与收入影响都不大;非农就业对有森林保险或森林补贴的农户经济林经营的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对其投入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就业类型的农户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帮扶政策,引导农户经济林经营;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采取差异化管理手段;完善森林保险、森林补贴政策,设计“重点倾斜性”的补贴政策。同时,积极引入技术人才,加强推广农技服务,完善林业生产外包服务制度。
卢素兰丛海龙钟海霞
关键词:非农就业经济林
喀斯特山区农户经济结构演变特征研究
2024年
厘清农户整体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从微观角度探知农村经济情况。本文以贵州贞丰县小花江村为调查对象,调查了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农户经济收入、生产经营、消费支出、投资结构等情况。研究表明:农户收入虽有显著增加,但农户经济结构不平衡,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外出务工收入;农户消费支出仍以生存性消费为主,消费层次还有待提升;农户投资结构由以生产性投资为主转为以非生产性投资为主,农户在非农投资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农户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但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不降反升。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山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配置等提供参考。
梁小克罗娅张春长薛习习张荣星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
组织化程度、“干部下乡”驻村帮扶与小农户经济效益——制度逻辑的调节作用
2024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注重内生发展能力的“小农户组织化”和注重外嵌治理资源的“干部下乡”被认为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基于在陕西、甘肃和宁夏19个县“深度贫困地区预警监测实地调查”中采集的95个村和5252户农户数据,实证探究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干部下乡”制度逻辑对小农户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织化程度在小农户经济效益中显现关键性的正向提升效应;(2)“干部下乡”制度逻辑被证实调节了组织化程度对小农户经济效益的影响;(3)“干部下乡”外嵌治理资源的市场逻辑被证实发挥了强化作用,科层制逻辑体现出抑制作用,专业逻辑虽然体现为强化作用但不显著。研究明确了外嵌治理资源制度逻辑需要匹配乡村发展中的内生发展能力,为进一步优化驻村干部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带来启示。
倪大钊林琛章文光
关键词:干部下乡制度逻辑
现代化视角下脱贫农户经济行为研究 ——以Q村为例
李若昕

相关作者

史清华
作品数:258被引量:6,322H指数:4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农民工 实证分析 农户家庭 劳动力转移
孔祥智
作品数:854被引量:11,974H指数:5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 乡村 农民
饶旭鹏
作品数:64被引量:219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农户 思想政治教育 非正式制度 社会治理 民族地区
史清华
作品数:15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经济 实证分析 农业 非农化 农业风险
宋圭武
作品数:315被引量:4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乡村 经济学 公平 经济发展 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