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91篇“ 农村居民点“的相关文章
- 基于可达性的云南省典型县农村居民点整治策略研究
-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人们选择自然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进行定居,由此形成了我国的农村居民点,长期以来,居民点建设过程中普遍缺乏规划和有效指导,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导致农村居民点存在外缘扩展无序、内部闲置衰败和面积大幅超标、生态...
- 刘乐轩
- 关键词:可达性农村居民点整治
- 面向乡村振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研究框架
- 2024年
- 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是由农村居民点系统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用地结构与功能动态交互及平衡重塑过程,对促进乡村内部空间有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该研究综述了有关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内容、主题与进展;建立了以“过程-机理-效应-调控”为主线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研究框架。主要结论如下:1)现有研究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特征、演变、驱动机理及优化开展了大量工作,初步建立了两者的静态对应关系,但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过程不清、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服务于土地调整实践的用地结构与功能适配机制尚不明确。2)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研究体系应涵盖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过程、互动机理、互动效应及用地结构与功能配置优化等内容。3)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趋向下,未来应以振兴乡村生产功能、强化乡村乡土文化功能及统筹“村-乡镇-县域”各层级功能为重点探索用地结构与功能配置方案;实践层面上通过创新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形式,探索用地结构与功能适配型乡村空间重构模式促进用地结构与功能协调与适配。
- 田亚亚姜广辉姜广辉周涛吴思多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互动
- 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关系——理论框架与应用方向
- 2024年
-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背景下,探索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关系、促进两者适配发展,对重塑乡村空间、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在解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的基础条件、动力机制、互动过程及互动特征,尝试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理论框架,进而探讨了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理论的应用方向。研究认为:①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是农村居民点系统受到内外部环境影响而引发的“要素-结构-功能”适调过程,具有阶段性、自适应性及驱动性等特征。②受区域经济发展速率、转型程度及社会结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可能存在时空尺度上的不对应,呈现错位、竞争、协同等互动类型。③可通过“以功能引导用地结构调整”的思路开展乡村空间重构、重视村庄功能到物质空间的投射、创新混合性村庄规划及完善相关制度配套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协调适配。
- 田亚亚姜广辉周涛周涛靳雯喧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互动关系
- 河南省浚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 本文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地区为研究区,采用文献综述法、Arc GIS空间分析法、熵值法对浚县地区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获取了浚县数字高程图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等相关数据;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在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的...
- 赵欣冉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 天镇县农业空间农村居民点现状评估
- 2024年
- 文章从天镇县的自然条件、区域发展等因素出发,运用泰森多边形、景观格局指数、缓冲区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天镇县各乡镇的城乡发展情况,提出农村居民点优化整治方向,为天镇县后续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 温开朗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治
- 中国农村居民点重心迁移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 2024年
- 运用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法,研究2000—2018年中国农村居民点重心迁移轨迹及对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和耕地被占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农村居民点重心向西北迁移17545.67 m,其中向西迁移8843.191 m,向北迁移15154.162 m。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和2015—2018年4个阶段,中国农村居民点重心迁移沿着“西南-东南-西北-西北”的轨迹,迁移速度分别为894.326,854.994,1368.894和8108.936 m/a。2010年之前农村居民点重心主要向南迁移,移动速度较慢,2010年之后转向西北方向迁移,移动速度迅速上升。2000—2018年,中国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范围先缩小后扩张,其中2000—2015年分布范围缩小,2015年以后分布范围扩张,农村居民点在主趋势方向(南北)呈现集聚特征,在东西方向呈现离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农村居民点的利用较为粗放,尤其是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及增长率较快,集约利用程度低,农村居民点净占用耕地在全国的占比也最高,成为耕地占用最严重的地区;中南和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点的利用较为集约。研究结果可为理解农村居民点的演变动态以及指导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 张佰林张紫涵周艳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迁移耕地保护
- 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优化布局研究
- 近年来,城市化转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类生产要素大量向城市区域转移,导致乡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日益增大。农村居民点目前存在土地利用混乱、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等现象,迫切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整治和优化布局,缩小城乡...
- 王北成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影响因素
- 中国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综述与展望
- 2024年
-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布局乱、效率低,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有利于城乡空间重构与国土空间品质提升。论文基于文献研究、归纳演绎及逻辑推演的方法,按照“概念内涵—时空格局—机制效应—思路方法—优化模式”的研究思路对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体系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研究明晰了不同的学科认知偏好造成的农村居民点概念内涵的差异性、丰富性与动态性,以及地理学视角下要素多元、尺度多维及系统集成的基本属性;发现了中国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区域差异性与地理指向性特征以及整体大规模、高密度的演化趋势;归纳了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与政策制度三大类驱动因素以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生态”效应;认为“3S”空间技术、计量经济模型及大数据智能等多学科技术方法交融为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提供工具与方法基础,有效支撑了“规模管控、要素重组、结构优化和功能重塑”四种主导优化模式。未来研究应着重面向城乡融合、远程耦合和数字乡村等复杂背景,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点的混杂转向特征与调控模式、城乡远程耦合与农村居民点变化的互馈机制、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居民点用地“存量盘活”与“增量管控”等核心议题。
- 冯德东龙花楼龙花楼姜棪峰黄萤乾
-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村居民点
- 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及分异研究
- 2024年
- 本文基于1980年、2000年、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80~2020年漓江流域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面积变化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格局及分异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40年间,1980~2000年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数量变化不明显,其数量在200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在规模上,居民点斑块的规模变大,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密度下降,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体呈扩张趋势;并且农村居民点在规模上呈现高密度小规模分布和低密度大规模分布。在形态特征上,农村居民点斑块更破碎、更复杂,聚集程度高。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呈现出“低密度广泛分布,整体分散和局部聚集”的点状分布特征,空间分异显著。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分异主要受DEM、NDVI和气温影响,且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着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发展。研究结果对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钟启翔蔡湘文魏玺罗海凤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时空分异漓江流域
- 晋城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以山西省晋城市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核密度估计、Voronoi图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居民点集聚在阳城县北部、市区中心和高平市中部,陵川县居民点分布比较分散,高平市、沁水县、阳城县和泽州县呈现为高度聚集分布;(2)高程、坡度、河流等自然因子和距离道路、中心城镇距离等人文因子影响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单因子影响最大的为高程,交互影响最大的为高程与距离中心城镇距离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和布局提供依据。
- 侯小萌张娇娇孙舔轲牛俊杰赵乐聂震西吴朝巧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 张凤荣

- 作品数:449被引量:9,012H指数:5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 耕地 耕地保护 土地管理
- 姜广辉

- 作品数:159被引量:3,218H指数:3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用地 耕地保护 驱动力
- 曲衍波

- 作品数:92被引量:1,925H指数:29
-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用地 山区县域 农村
- 杨庆媛

- 作品数:529被引量:5,777H指数:4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耕地 休耕 农村居民点 影响因素
- 张佰林

- 作品数:59被引量:833H指数:19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 户籍制度改革 农户 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