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7篇“ 前兆异常“的相关文章
- 基于LSTM的地下水水位预测及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 2024年
- 由于在地震之后的地下水水位会受其影响而发生异常变化,通过水位变化的预测研究对于分析可能的地震前兆、次生灾害的减轻等有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选取了2015年4月13日10时28分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发生的4.7级地震,通过获得该地震周边观测井的地下水水位数据,利用地震活跃期以及非活跃期的理论将数据集进行划分,然后使用LSTM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发现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发现因为地震而导致的地下水水位异常变化,对研究地下水水位异常变化作为地震前兆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赵晗清陈新房杨丽佳汪世伟刘义卿
- 关键词:时间序列地下水水位地震前兆异常
- 干湿循环作用下岩桥破裂演化及前兆异常定量识别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锁固段型岩质边坡内部岩桥的破裂演化及前兆异常,对岩桥试件开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实现加载过程中试件全场变形的实时测量,通过求解位移矢量识别裂纹扩展类型。引入协方差矩阵,定量描述应变场多元分量的离散程度,提出一种识别岩桥应变场前兆异常的方法,并分析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桥的起裂应力和抗压强度均逐渐劣化。岩桥中裂纹发展时,周围岩石的位移矢量会发生明显的差异,共识别出两种基本裂纹,即张拉裂纹和剪切裂纹。裂纹起裂和贯通所需的轴向应力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应变场有效方差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分异、稳定分异和加速分异3个阶段;当剪切裂纹起裂时,干燥状态下的试件有效方差突增,而干湿循环作用后的试件有效方差出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均可识别为前兆点。经过干湿循环作用的试件前兆应力水平和时间水平均小于干燥状态下的试件,这是因为干湿循环作用对岩样产生了软化作用。
- 张科李娜
- 关键词:岩桥数字图像相关协方差矩阵前兆
- 东昆仑断裂带温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 地震活动引起的应力变化和断层滑动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和化学成分,监测和分析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变化有助于为地震预警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东昆仑断裂带(EKF)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但近年...
- 卢超
-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
- 地震亚失稳过程中前兆异常演化的综合解释——以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为例
- 2024年
- 文中以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为例,在亚失稳实验及理论指导下,基于震前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并结合地震成核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分析前兆异常时空演化与亚失稳过程的关系,首次提供了一个可明确佐证亚失稳阶段震源区成核、震源区附近协同化过程持续加剧的典型震例和观测事实。研究结果显示,依据大区域强震活动及流动重力观测,可判定鲁甸地震前研究区已处于高应力状态。在高应力背景判定的基础上,依据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观测前兆异常,可粗略判定鲁甸地震亚失稳过程可能起始于震前7、8个月,最突出的现象或判定指标是由震中附近小地震活跃所表征的断层应力状态由积累为主向释放为主的转变,以及由定点地球物理观测异常数量显著增加所表征的断层运动协同化现象,从地震成核的角度与成核后期核心弱化区扩张过程有关。之后至主震发生,还有2个时间节点需要关注:一是震前4、5个月,定点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空间分布范围自震中附近向外围的明显扩展,显示断层变形的加速协同化;二是震前2个月之后,震中附近小地震活动开始减弱、微震活动及定点地球物理异常出现向震中的迁移收缩,与地震成核过程核心弱化区扩展之后的收缩过程相关联。
- 蒋海昆邓世广姚琪宋金王锦红
- 关键词:地球物理观测
- 2014年云南盈江5.6级、6.1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分析
- 2023年
- 流体是地壳的重要组成物质,与地震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2014年云南盈江5月24日5.6级、5月30日6.1级两次破坏性地震前,震中300公里范围内出现的突出地下流体宏观、微观前兆异常进行分析探讨、对各项指标异常形态进行总结,对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和实际观测两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震中附近地下流体异常与破环性地震孕育具有较好映震关系,水位、水温、流量震前异常形态主要表现为上升、下降、毛刺、阶变,气氡、气汞异常形态主要表现为突升、突降、突跳,水中的各种离子,主要是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动态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对映震效果较好的前兆数据加强关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地震短临预报水平。
- 王洪英
- 关键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地震孕育
- 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温泉水文地球化学与地震短临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 2023年
- 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可以提供很好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信息。通过采集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8个温泉出露点的水样进行水化分析,研究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关火山温泉有6种水化类型,分别是Na·Ca-HCO_(3)、Na·Cl-HCO_(3)、Na-HCO_(3)、Ca-HCO_(3)、Na·Ca-SO_(4)·HCO_(3)和Na·Ca-Cl·SO_(4)型。(2)δ^(18)O和δD值分别为12.69%~-10.80‰和-89.2%~-81.5‰,表明研究区温泉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2.0~2.7 km。(3)温泉的热储温度在81.7℃~86.3℃,热循环深度为1.1~1.3 km,其热源主要是地热增温及岩浆热。(4)2020年云南绿春M_(L)4.4地震前,清平热水塘和西萨温泉的Na^(+)、Cl^(-)、SO_(4)^(2-)浓度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升高;2021年双柏M_(S)5.2地震前,清平、西萨、厄里3个连续监测点的Na^(+)、Cl^(-)、SO_(4)^(2-)短临前兆异常响应较为明显,表现为震前5~10 d离子浓度异常升高,震后离子浓度降低至平均值上下波动。(5)短临前兆异常主要原因是震前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了变化,断裂带裂隙通透性改变,岩层渗透率增加,断裂带内的水循环发生变化,原有的水-岩反应平衡状态改变,温泉水各组分含量相应发生了变化。
- 欧阳澍培周晓成何苗天娇李静超董金元李营颜玉聪刘峰立姚炳宇王昱文曾召君陈曲菲罗志鑫吉庚凤
- 关键词: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前兆异常
- 一种基于GNSS位移信息的地震前兆异常识别及地震短临预报方法
- 本发明属于地震短临预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GNSS位移信息的地震前兆异常识别及地震短临预报方法。本发明根据不同区域测站的位移协调系数,能够更加灵敏捕捉地震变形前兆,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通过构建目标区域的绝对变形...
- 冯增朝沈永星赵阳升
- 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地震短临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 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可以提供很好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信息。本人采集了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8个温泉出露点的水样,送实验室水化分析,以期研究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宁洱-通关火山温泉有6种水化类型,分...
- 欧阳澍培
- 关键词: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
- 昌平台钻孔应变资料观测质量及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 2023年
- 1研究背景。地壳应力的状态变化是引起褶皱、断裂及地震等地表变形及破坏发生的根本因素,发生在地壳表面的各种地质灾害都与地应力的作用息息相关。钻孔应变仪是揭示中短期(从数秒到数月)连续变形的仪器,作为台站形变监测的主要仪器之一,钻孔应变仪一般被安装在地下数十米甚至数百米深处,以便连续监测观测区域内地壳应力应变状态,可精细观测到地层内部应变状态的连续变化,因而在对地震发生之时和之前现象的观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研究地震应力、应变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地震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背景。资料(李希亮等,2013)。
- 周启超高小其蒋雨函汪倩彭莱
- 关键词:钻孔应变观测数据
- 基于土壤氡地震前兆异常识别及地震预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土壤氡地震前兆异常识别及地震预测方法,判断地震活动区中断裂带的位置并研究断裂带的展布特征,在具有土壤覆盖的地段布置土壤氡监测点对断裂带开展土壤氡浓度实时监测,土壤氡监测点将数据实时传输回监控中心。结合气...
- 李怀渊王培建刘波江民忠王志宏陈江源李寿华杨波程莎莎石岩
相关作者
- 付虹

- 作品数:237被引量:1,065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
- 研究主题:地震 M 地震预报 地震序列 地震前
- 高小其

- 作品数:135被引量:44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地下流体 地震前兆 乌鲁木齐 泥火山
- 范雪芳

- 作品数:104被引量:38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西省地震局
- 研究主题:水氡 地震预报 地震 井水位 地下流体
- 张淑亮

- 作品数:104被引量:31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西省地震局
- 研究主题:井水位 地震 前驱波 地震前兆 前兆异常
- 马震

- 作品数:47被引量:192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震局
- 研究主题:地震 前兆异常 钻孔应变 M 地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