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8 篇“ 前胃癌 “的相关文章
治疗前 胃癌 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 胃癌 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并分析影响胃癌 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并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70例胃癌 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 在本院行PET/CT全身显像,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及视觉分析。不同病理分型、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脏器转移组间原发灶SUVmax值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原发灶部位组间SUVmax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原发灶最大厚度值与原发灶SUVmax值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66例原发灶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2-fluro-D-deoxy-glucose,^(18)F-FDG)显像阳性,灵敏度94.3%,SUVmax9.6±4.9;PET显像灵敏度肠型胃癌 高于非肠型胃癌 〔33/33(100%)vs 27/31(87.1%)〕、非粘液腺癌高于粘液腺癌〔54/55(98.2%)vs 12/15(80.0%)〕。PET/CT对胃癌 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50.0%、76.2%、81.3%、60.0%;PET/CT提示23例患者存在脏器转移,以肝转移最常见。对各组间原发灶SUVmax值比较:肠型胃癌 高于非肠型胃癌 (12.2±6.3 vs 7.9±4.1,P=0.008)、非粘液腺癌高于粘液腺癌(12.9±7.1 vs 5.7±2.0,P=0.001)、伴脏器转移高于无脏器转移(13.1±7.5 vs 7.4±2.0,P=0.016);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原发灶部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最大厚度值2.3±1.4与原发灶SUVmax值无相关(r=0.075,P>0.05)。结论PET/CT检查在胃癌 原发灶诊断及淋巴结、脏器转移探查中具有重要价值,病理分型、脏器转移是影响原发灶SUVmax值的相关因素。 党娜 孔钰 董有文 高建英 程楠 王寻关键词:胃癌 健脾化痰方对裸鼠前 胃癌 MFC瘤组织P53 Bcl-2 Survivin 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对前 胃癌 (MFC)裸鼠肝转移模型瘤组织中P53,Bcl-2,Survivin,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化痰方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MFC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中,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尿嘧啶(5-Fu)组及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4周后处理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分别检测P53,Bcl-2,Survivin,Bax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健脾化痰方各组均能下调P53,Bcl-2,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健脾化痰方的抗胃癌 作用与下调P53,Bcl-2,Survivin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有关。 许瑶 沈明勤 许尤琪关键词:胃癌 健脾化痰方 MFC P53 BCL-2 SURVIVIN 健脾化痰方对裸鼠前 胃癌 肝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健脾化痰方对裸鼠前 胃癌 (murine foregastric carcinoma,MFC)肝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MFC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5-fu注射液组及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80、40、20g/kg的健脾化痰方煎剂,5-fu组腹腔注射60mg/kg 5-fu注射液,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共4周.实验结束时计算裸鼠体重、脾脏瘤重,评估肝脏转移情况,用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53、Bcl-2基因和相应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裸鼠体重[(21.40±1.43)g、(21.70±1.02)g比(20.37±1.17)g]明显增加(P〈0.05),脾脏瘤重[(0.26±0.13)g、(0.16±0.05)g比(0.63±0.17)g]明显减轻(P〈0.05);健脾化痰方中、高剂量组裸鼠肝脏表面转移瘤数目较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P53 mRNA表达[(8.32±0.38)、(5.42±0.45)、(3.09±0.26)比(9.67±1.31)]、Bcl-2 mRNA表达[(4.65±0.61)、(3.22±0.21)、(2.49±0.19)比(5.32±0.42)]均降低(P〈0.05);健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脾脏接种瘤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6.11±5.23)、(45.20±3.77)、(23.11±3.14)比(81.63±5.01)]均低于模型组(P〈0.05),Bcl-2蛋白[分别为(58.67±5.27)、(32.00±3.13)(19.00±2.54)比(63.00±4.10)]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健脾化痰方可抑制裸鼠前 胃癌 移植瘤的生长及肝转移,下调P53、Bcl-2基因和相应蛋白的表达. 许瑶 许尤琪 沈明勤关键词:BCL-2 健脾化痰方 肝转移 GENES BCL-2 GENES 细胞周期中小鼠前 胃癌 (MFC)细胞核仁结构和功能位点的动态研究 核仁是真核生物细胞间期细胞核中最显著,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结构,因为核仁内存在核糖体基因和核糖体生物发生因子。根据常规电镜制片观察,真核生物核仁的基本结构为:纤维中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颗粒组分(GC),其中D... 陈玲玲关键词:核仁 细胞周期 RDNA NUCLEOLIN 文献传递 扶正解毒方治疗对小鼠前 胃癌 所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治疗对小鼠前 胃癌 所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影响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用75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均为雄性,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 李明 郑志昌 杨继红 耿维凤 孙为民 李娜关键词:扶正解毒方 小鼠前胃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影响性 文献传递 扶正解毒方对小鼠前 胃癌 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对小鼠前 胃癌 所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影响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用75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均为雄性,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空白组灌注生理盐水,其他4组先进行胃癌 诱导肿瘤造模,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组予生理盐水灌胃3周,中药组予扶正解毒方治疗,化疗组予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中西医结合组先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后再中药灌胃3周,然后采用相关检测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相关指标含量。结果 CD68+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上,模型组为3+,中药组为2+,化疗和中西医结合组为1+;M2型巨噬细胞含量中模型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L-4、IL-10、IL-13、TGF-β含量上,空白组和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中药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能通过降低CD68+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减轻M2型巨噬细胞含量,降低炎症指标IL-4、IL-10、IL-13、TGF-β含量等对小鼠胃癌 起抑制作用。 李惠惠 李全富关键词:扶正解毒方 胃癌 巨噬细胞 小鼠 HMGB1基因沉默对化疗药物诱导小鼠前 胃癌 细胞自噬的影响 胃癌 是目前 最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化疗是治疗胃癌 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应用中往往出现多药耐药现象(MDR),其详细分子机制仍然值得探索。近年研究表明HMGB1诱导自噬并参与了结直肠癌、骨髓瘤、白血病等的耐药。但HMGB1... 豆文利关键词:HMGB1 SHRNA 自体吞噬 MFC 文献传递 猕猴桃多糖对前 胃癌 MFC细胞及其原位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索猕猴桃多糖对前 胃癌 (MFC)细胞及其原位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猕猴桃多糖对MFC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FC细胞Mcl-1、Bcl-2、Bak和Bcl-xl蛋白的表达;OB吻合胶粘贴法建立胃癌 原位移植瘤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方法检测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实验表明随着猕猴桃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对MF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猕猴桃多糖作用于MFC细胞24 h下调Mcl-1、Bcl-2、Bcl-xl蛋白的表达,上调Bak蛋白的表达;体内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猕猴桃多糖中、高剂量组及5-氟尿嘧啶(5-Fu)阳性对照组中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平均阳性指数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均能够显著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P<0.01)。结论猕猴桃多糖能够诱导胃癌 MFC细胞凋亡,下调MFC细胞Mcl-1、Bcl-2、Bcl-xl蛋白和上调Bax、Bak蛋白表达,提示猕猴桃多糖的抗肿瘤机制与其通过Bcl-2家族蛋白所参与的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申力 张光霁 张广顺 宋文瑛 许冠华关键词:胃癌 原位移植瘤 MFC 细胞凋亡 扶正解毒方对小鼠移植性前 胃癌 术后复发肺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对615小鼠移植性前 胃癌 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肺转移、淋巴结转移的治疗作用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以615小鼠前 胃癌 术后复发模型为对象,应用扶正解毒方(FZJD)治疗,并与化疗组(5-FU)、中西结合组(FZJD+5-FU)、正常术后组(Normal-operation)、正常组(Normal)、模型组(untreated)进行对比,观察术后肺转移、淋巴结转移、局部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期。结果:模型组肿瘤复发率为75.00%,肺转移率85.71%,淋巴结平均转移等级15.50,平均生存期为45.83天。扶正解毒中药组复发率为42.86%,肺转移率57.14%,淋巴结平均转移等级10.75,平均生存期为49.23天,生存期延长率达7.42%;5-FU化疗组复发率为37.5%,肺转移率62.50%,淋巴结平均转移等级9.58,平均生存期为51.27天,生存期延长率达11.87%;中西结合组肿瘤复发率为14.29%肺转移率为42.84%,淋淋巴结平均转移等级3.75,平均生存期为53.58天,生存期延长率达16.91%。结论:健脾益肾方对小鼠移植性前 胃癌 术后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肺、淋巴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延长生存期。 贾程辉 李杰关键词:胃癌 肿瘤复发 生存期 扶正解毒方 扶正解毒方对前 胃癌 荷瘤小鼠术后复发模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对近交系615小鼠移植性前 胃癌 术后复发模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方法:以615小鼠前 胃癌 术后复发模型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扶正解毒方组(FZJD-treated)、化疗组(5-FU-treated)、中西医结合组(FZJD+5-FU)、模型组(Untreated)、正常术后组(Normal-operation)和正常空白组(Normal),比较观察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表型,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组,中西医结合组可明显降低M2型巨噬细胞表达,M1型巨噬细胞表达同M2型具有相反趋势。药物对患癌小鼠机体内M2/M1表现出强干预能力;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组,中西医结合组可降低4种细胞因子分泌(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提高M1型巨噬细胞的表达,降低血清中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肿瘤的转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肿瘤微环境,促使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进而影响肿瘤的转移复发。 贾程辉 李枋霏 何莉莎 李杰关键词:扶正解毒方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相关作者
高进 作品数:115 被引量:489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肿瘤转移 小鼠 金龙胶囊 肺腺癌 维胺酸 贾程辉 作品数:18 被引量:103 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研究主题:扶正解毒方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前胃癌 乳腺癌 荷瘤小鼠 孙桂芝 作品数:256 被引量:1,571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研究主题:肿瘤 孙桂芝教授 名医经验 胃癌 原发性肝癌 潘洪志 作品数:161 被引量:557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健康医学院 研究主题:番茄红素 小鼠 抗氧化 嘌呤 DNA损伤 张晓峰 作品数:52 被引量:164 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神经酰胺 小胶质细胞 百草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HT-29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