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9篇“ 功能性疾病“的相关文章
- 功能性疾病
- 本书介绍了功能性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并对临床常见的100多种功能性疾病的致病因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等作了详细的介绍。
- 邓云龙等主编
- 关键词:功能性疾病
- 用于食蟹猴脑功能性疾病的图形数据库建立系统和方法
- 一种用于食蟹猴脑功能性疾病的图形数据库建立方法和系统,首先获取大样本量全年龄段食蟹猴的脑影像数据,然后分组构建食蟹猴种群年龄特异性的平均MRI脑模板、平均脑组织概率图、平均PET脑模板和平均脑图谱。使用个体化空间分割算法...
- 谭志强聂彬彬吴环华王璐单保慈徐浩
- 神经衰弱,可以治得好的功能性疾病
- 2024年
- 阮先生年近五十,是一家软件公司的高管,但近几个月他身上出现一些病症,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状态,眼神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原来,他近期常感头晕脑胀,尤其起床后更甚,上班时这种状况会加剧,并且工作一小会儿便感到异常疲倦、全身无力。这让他心情烦躁,动不动因为小事激动生气。下班回到家,也是吃不下饭,夜晚难以入睡,脑海中总是充满了杂念。阮先生想摆脱这些念头,但却难以自控,感到极度痛苦,这才决定去医院。经过一番全面的检查后,医生告诉他身体没有明显病征,判断其属于神经衰弱。
- 沈海健
- 关键词:功能性疾病全身无力神经衰弱
- “一源三岐”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卵巢功能性疾病的神经解剖基础
- 2024年
- 根据任督冲脉循行特点,通过针灸三脉腧穴治疗胞宫疾病,这种取穴方法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吻合。“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揭示了经脉与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此理论指导下针灸治疗卵巢功能性疾病效果显著。本文通过梳理针灸起效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自主神经通过卵巢上神经及卵巢丛神经两条神经通路参与调节卵巢功能,而腹腔神经节-卵巢上神经-卵巢和肠系膜上神经节-卵巢丛神经-卵巢两条神经传导通路与任督冲脉起源及部分循行线路有一定的重合,这可能是任督冲脉治疗卵巢功能性疾病的神经生物学证据。进一步从任督冲三脉的循行与胞宫的联系出发,通过神经解剖和腧穴传导两个方面,分别对任脉、督脉、冲脉与卵巢上神经、卵巢丛神经两条神经通路之间存在的重合位点进行论述,以期为针灸治疗卵巢功能性疾病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 薛松颜靖岚布雨池福娜陈永君张猛
- 关键词:针灸关元穴神经环路
- 生物反馈法针对盆底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方案设计与效果评估
- 2024年
- 评估生物反馈法针对盆底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方案设计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收治的220位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肛门下坠恢复情况以及便秘恢复情况的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在盆底肌力分级比较上,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下坠恢复情况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得分为18.17±3.01,较对照组的23.05±3.55有显著降低。在便秘恢复情况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得分为78.21±8.0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45±6.23。结论 生物反馈法针对盆底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方案设计有效,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病人的性功能,是盆底功能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 秦凯龙
- 关键词:有效率
- 重视哮喘诊断中的功能性疾病
- 2022年
-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误诊漏诊的情况并不鲜见。在进行哮喘鉴别诊断时,最常考虑的是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气道阻塞等器质性疾病,但对非器质性病变认识不足。实际上,2018—2020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提出的居于前列的需要鉴别的病种,更多的是功能性疾病比如呼吸调节紊乱/过度通气综合征、声带功能障碍,而不是器质性疾病。本文就呼吸调节紊乱和声带功能障碍的概念及与哮喘的鉴别进行综述。
- 何丽秀刘春涛
- 关键词:功能性疾病左心功能不全非器质性病变器质性疾病上气道阻塞
- 一种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食道功能性疾病诊断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食道功能性疾病诊断系统,包括多模态信息采集系统、配置有多模态信息预处理系统、多模态信息融合程序以及条件概率表的计算机;所述多模态信息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多种单模态信息;所述多模态信息预处理系统...
- 黄智勇孙大明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食道功能性疾病诊断系统的多模态信息融合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食道功能性疾病诊断系统的多模态信息融合系统,用于配置在计算机内,多模态信息融合系统包括逐级连接的单模态信息输入层、单模态信息条件概率计算层、多模态信息融合概率计算层以及分类判决层;每个单模态信息条件概...
- 孙大明黄智勇
- 文献传递
- 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5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获取并对比两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血浆内皮素水平、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血浆内皮素水平、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临床表现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血浆内皮素水平、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血浆内皮素水平、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异于健康人员,但经过治疗后相关指标及临床表现均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 林晗
- 关键词:胃肠功能性疾病应激反应心理健康血浆内皮素
- 基于里昂共识比较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功能性疾病的食管动力学差异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通过比较胃食管连接部(EGJ)屏障功能、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和激发试验的差异,分析GERD和食管功能性疾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有GERD典型症状的患者,按照罗马Ⅳ标准和里昂共识,结合内镜检查、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GERD组(32例)、反流高敏感(RH)组(33例)和功能性胃灼热(FH)组(35例)。根据HRM检测结果,分析各组患者间食管动力学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GERD组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低于FH组[(19.37±7.92)mmHg比(25.35±12.38)mmHg(1 mmHg=0.133 kPa)],GERD组和RH组的EGJ收缩积分低于FH组[(20.84±21.52)mmHg·cm、(20.72±19.35)mmHg·cm比(35.93±36.82)mmHg·cm],GERD组的远端收缩积分水平低于FH组和RH组[(802.35±496.86)mmHg·s·cm比(1316.84±853.92)mmHg·s·cm、(1141.65±607.93)mmHg·s·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7、-2.069、-2.149、-3.045、-2.467,P均<0.05)。3组患者均无主要蠕动异常,GERD组的无效食管蠕动发生率高于RH组和FH组[62.5%(20/32)比39.4%(13/33)、25.7%(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9.214,P均<0.05)。结论GERD患者存在食管动力异常,主要表现为LES静息压降低、EGJ屏障功能下降、食管体部轻微蠕动异常等;食管RH患者也存在EGJ屏障功能下降。
- 应笑李蒙金超琼吕宾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相关作者
- 张庆宏

- 作品数:21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胃肠功能性疾病 心胃相关 中医药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生存质量量表
- 周福生

- 作品数:453被引量:1,560H指数:20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周福生教授 肠易激综合征 IBS 和胃法 健脾安神
- 侯晓华

- 作品数:788被引量:6,977H指数:3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胃肠病 胃食管反流
- 吴文江

- 作品数:38被引量:2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功能性疾病 肝郁脾虚证 疗效评价 IBS
- 张建国

- 作品数:375被引量:1,262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脑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癫痫 丘脑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