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8篇“ 动脉期“的相关文章
双源CT双动脉增强扫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动脉增强扫描模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HAPVF和非HAPVF患者各60例,分别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行双源CT双动脉增强扫描,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CT征象差异。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动脉动脉和双动脉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HAPVF分型的诊断准确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APVF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HAPVF的价值。结果:双动脉诊断HAPV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分型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2(均P<0.05)。2组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单因素预测HAPVF效果最好的是包膜类型,其次是门静脉癌栓,再次是肝癌大小。综合多因素联合预测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预测效果最好。结论:双源CT双动脉增强扫描模式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且在HAPVF分型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HAPVF的临床及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特点,其中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效果最好,能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许小兰窦斌杨斐魏文鑫朱晓宁刘征
关键词:肝动脉-门静脉瘘
光谱CT鉴别动脉高强化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鉴别动脉高强化肝转移瘤(APHEHM)和肝细胞癌(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6月临床或病理确诊的53例动脉高强化肝脏恶性肿瘤者,将其分为APHEHM组(n=23)和HCC组(n=30),计算光谱参数,包括标准化虚拟单能量图像(VMI)、肿瘤/肝实质的标准化无水碘(NINW-L)、标准化碘密度(NID-L)以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L),并计算肿瘤/腹主动脉的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A)。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Cohen|d|分析其鉴别效能和临床意义。结果动脉中APHEHM在以肝实质为对照的40 keV、50 keV、60 keV下的标准化VMI CT值[NCT-L(40keV),NCT-L(50keV),NCT-L(60keV)]、NINW-L、NID-L、NZeff-L以及NZeff-A均小于HC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下的NINW-L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52,以2.985为阈值鉴别两者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87.0%。结论动脉下的NCT-L(40keV)、NINW-L和NID-L可作为临床上鉴别APHEHM和HCC的重要指标。
黄冬冬梁嘉辉刘猛谢传淼
关键词:肝细胞癌光谱参数
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对肝脏普美显增强MRI动脉伪影及整体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研讨肝脏普美显增强MRI检查中应用不同注射流率对比剂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 2022年4月30日-2023年4月24日选择某院60例接受肝脏普美显增强MRI检查的患者,依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成3组,每组均20例,3组检查方法等均相同,只是对比剂注射流率不同,其中I组为1.0ml/s,II组1.5ml/s,III组2.0ml/s,比较3组动脉伪影、整体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I组伪影发生率25.00%,较II组45.00%和III组60.00%低(P<0.05);I组伪影图像得分低于II组和III组(P<0.05);I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II组和III组(P<0.05);I组普美显注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II组为5.00%,III组为10.00%,相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在肝脏普美显增强MRI检查中,1.0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在动脉伪影发生率最低,所得的图像质量更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罗怀军龙昔珍罗建春雷棚陆玉婷
关键词:肝脏注射流率对比剂图像质量
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动脉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在肺鳞癌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基于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定量参数联合动脉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诺模图模型,探讨能谱CT在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能谱CT增强检查、经病理活检或手术证实的肺癌患者89例,其中LUAD组38例,LUSC组51例。分析LUAD组和LUSC组患者在60keV动脉单能量图像中病灶水浓度、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iodineconcentration,NIC)、CT值、能谱曲线斜率(K)、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Eff-Z)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ormalized effective-Z,NEff-Z)。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LUAD和LUSC基于能谱CT特征的鉴别诊断模型。应用ITKSnap软件提取动脉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mcient,ICC)、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elimination,RFE)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诊断模型,并计算该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能谱CT定量参数与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诺模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Delong检验、校正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及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能谱CT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诺莫图模型进行效能评价。结果LUAD组和LUSC组患者IC、NIC、CT值、K及NEff-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NIC及NEff-Z为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能谱CT模型预测LUAD和LUSC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为0.768,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73%、76.92%和67.86%;影像组学特征经降维后共筛选出的有意义特征有5个,一�
马亚陈亚明李猛靳革革
关键词:肺鳞癌肺腺癌
增强动脉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增强动脉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8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伴LVI将其分为阳性组(n=155)及阴性组(n=143),并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08)及测试集(n=90)。基于增强动脉CT图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LVI的临床影响因素;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及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胃癌LVI的效能。结果以SVM、LR、RF及XGBoost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胃癌LV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6、0.821、1.000及1.000,其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44、0.801、0.740及0.747。基于4种机器学习建立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均为0.810,在测试集均为0.840。基于SVM、LR、RF及XGBoost建立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胃癌LVI的AUC分别为0.920、0.900、1.000及1.000,其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00、0.890、0.840及0.790。测试集中,基于SVM、LR及RF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均大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P均<0.05)。结论增强动脉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有助于术前预测胃癌LVI。
张正杰程云章王庆国张娴张鹏善黄陈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X线计算机
动脉不规则环形强化肝细胞癌的病理学特征及早复发预后
2024年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不规则环形强化肝细胞癌(IRE-HCC)的病理学特征,分析其根治切除术后早复发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1年9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 131例。依据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强化方式分为IRE-HCC和非IRE-HCC。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IRE-HCC相关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特征,Kaplan-Meier法评估HCC术后2年内早无复发生存率,Cox回归分析HCC术后早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CK19(OR=9.027,95%CI 2.533~32.170,P=0.001)、微血管侵犯(OR=3.606,95%CI 1.024~12.701,P=0.046)和扩散加权成像靶征(OR=10.370,95%CI 3.046~35.303,P=0.000)与IRE-HCC相关。IRE-HCC术后2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24.1%)显著低于非IRE-HCC(55.9%,χ^(2)=19.971,P=0.000)。微血管侵犯(HR=2.206,95%CI1.152~4.226,P=0.017)和IRE(HR=2.454,95%CI 1.408~4.275,P=0.002)是HCC术后早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REHCC与CK19、微血管侵犯和扩散加权成像靶征相关,且术后早复发率高、预后差。
徐磊张学琴张学琴张涛
关键词:预后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动脉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患者动脉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伪影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初次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动脉呼吸运动伪影的危险因素。结果30.90%患者发生动脉呼吸运动伪影。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水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动脉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动脉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高,影响因素较多。对高风险患者应及时干预,以降低动脉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
付玲韩菲程瑾郝传玺隆海红
关键词:肝细胞癌对比剂增强磁共振
动脉采集对提高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图像质量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动脉采集对提高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因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检查的患者,其中42例采用放射状星体叠加容积内插式屏气检查(Star-VIBE)行肝脏单动脉(动脉仅1个相)自由呼吸成像(Star-VIBE组),44例采用结合了鸡尾酒并行采集(CAIPIRINHA)技术、水脂分离压脂(Dixon)技术、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TWIST)成像的容积内插屏气检查(CDT-VIBE)行肝脏多动脉(动脉5个相)屏气成像(CDT-VIBE组)。比较2组动脉图像捕获率、呼吸运动伪影评分和小病灶检出率。结果:CDT-VIBE组较Star-VIBE组动脉的图像捕获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2,P<0.05);在CDT-VIBE组的5个相中,第4动脉捕获率最高(65.9%,29/44)。CDT-VIBE组动脉图像呼吸运动伪影评分明显优于Star-VIB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323,P<0.05);CDT-VIBE组第3的呼吸运动伪影评分优于第1(P=0.045)。CDT-VIBE组的小病灶检出率高于Star-VIBE组(P<0.05)。结论:与Star-VIBE序列相比,采用CDT-VIBE序列多动脉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屏气成像可获得质量更高的肝脏动脉图像。
刘芬熊斌
关键词:对比剂图像质量
基于食管癌动脉CT图像的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其T2 T3分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食管癌增强动脉CT图像的深度学习及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资料预测其T2、T3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4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3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71例)和验证集(117例)。提取食管癌增强CT动脉图像的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进行降维和筛选特征,并分别建立组学标签得分(Radscore)和深度学习标签得分(Deepscore)。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影像组学、深度学习和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其差异,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净收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经降维后筛选出9个影像组学特征和12个深度学习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度、边界、Radscore及Deepscore为鉴别食管癌T2、T3分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的AUC在训练集为0.867,与临床模型(0.774,P<0.001)、影像组学模型(0.795,P<0.001)和深度学习模型(0.821,P=0.001)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验证集为0.810,与临床模型(0.653,P=0.002)、影像组学模型(0.719,P=0.033)、深度学习模型(0.750,P=0.009)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临床获益均最高,校正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均拟合良好(P=0.084、0.053)。结论:基于食管癌增强动脉的CT图像的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能较准确地预测其术前的T2、T3分,可辅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刘雪成吴树剑姚琪冯蕾王娟周运锋
关键词:食管癌CT图像TNM分期
全自动分割的CT动脉影像组学分值与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CT动脉影像组学分值与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3例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肿瘤退缩分级,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TRG 0、1级,30例)和治疗无效组(TRG 2、3级,21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使用全自动分割工具对治疗前后胰腺肿瘤动脉横断面CT图像进行分割,利用Python程序包提取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进行特征选择,利用Lasso公式得到动脉影像组学分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影像组学分值和新辅助治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动脉影像组学分值对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获得330个动脉组学影像学特征,经Lasso回归降维后得到9个与新辅助治疗疗效相关的组学特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影像组学分值、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三维直径、胰腺轮廓异常、肿瘤T分、N分、胰周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浸润、十二指肠侵犯均与新辅助治疗疗效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影像组学分值与新辅助治疗疗效显著相关(P<0.001)。以1.93作为临界值,动脉影像组学分值诊断新辅助治疗疗效的AUC值为0.92,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84.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当用动脉影像组学分值诊断新辅助治疗疗效的概率>0.2时,使用动脉影像组学分值诊断新辅助治疗疗效比不使用更能使患者在临床中获益。结论CT动脉影像组学分值与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显著相关,可以准确预测胰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
朱蒙蒙边云陈成伟周健李娜郭逸飞李颖袁小涵俞婕妤陆建平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辅助疗法

相关作者

刘爱连
作品数:469被引量:2,206H指数:18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双能CT 质子转移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癌
方鑫
作品数:54被引量:184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灌注成像 CT REVOLUTION 宽体 V
刘静红
作品数:147被引量:668H指数:1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CT灌注成像 灌注成像 CT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王文献
作品数:252被引量:705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 CT表现 X线计算机
刘义军
作品数:175被引量:583H指数:1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图像质量 能谱CT 能谱成像 双能CT 管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