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63篇“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相关文章
- 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32~76(47.92±4.65)岁;体重指数20.37~27.94(24.57±3.24)kg/m^(2)。另外,选取同期38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4~63(48.23±4.81)岁;体重指数19.86~22.51(20.87±2.39)kg/m^(2)。采用纯音测听检查评估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重度组16例[纯音平均听阈(PTA)>60 dBHL]、中度组39例(PTA>40~60 dBHL)、轻度组23例(PTA 20~40 dBHL)。所有患者均给予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0 d为1个疗程,10 d后评估患者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将治疗后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临床症状、耳聋部位、听力损失程度、基础疾病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均高于参照组[(17.27±3.14)ng/L比(6.63±1.67)ng/L、(157.82±13.47)ng/L比(81.67±10.63)ng/L](均P<0.05)。重度、中度组Caspase-3、sFIt-1水平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中度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81、0.841,均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年龄、听力损伤程度、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 杨启梅李维阁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预后
-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微小RNA-43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耳蜗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微小RNA-431(miR-43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耳蜗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为疾病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存在耳蜗性听力下降或损失分别判定疾病组患者为耳蜗功能异常(35例)或耳蜗功能正常(65例)。比较两组以及疾病组不同耳蜗功能患者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与患者耳蜗功能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疾病组血清Caspase-3、miR-431及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耳蜗功能异常患者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高于耳蜗功能正常患者(均P<0.05)。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与患者耳蜗功能呈负相关(均P<0.05)。耳蜗功能异常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心血管合并症、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占比高于耳蜗功能正常患者(均P<0.05)。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是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功能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Caspase-3、miR-431及sVCAM-1水平升高,与耳蜗功能有关,是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 袁媛李辉周卫东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耳蜗功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依托咪酯对视神经损伤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视神经损伤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8只为正常照组,其余32只采用动脉夹夹持法损伤视神经建立视神经损伤模型并分组,即模型组(视神经损伤大鼠),依托咪酯低、中、高剂量组(依托咪酯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2、4、6 mg/kg。分析比较干预后各组大鼠眼压变化。并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CGs)存活数目及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BDNF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依托咪酯各组眼压高于正常组,依托咪酯各组末次给药后眼压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水肿增厚,以神经纤维层最为明显,且有空泡,RGC细胞肿胀,内、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依托咪酯各组视网膜病理损伤均有改善,高剂量组好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好于低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CGs存活数目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依托咪酯各组RCGs存活数目增多(P<0.05)。依托咪酯高剂量组RCGs存活数目、相对存活率高于中、低剂量组(均P<0.0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Caspase-3低于模型组,依托咪酯各组视网膜组织中BDNF升高,Caspase-3下降,均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结论:Caspase-3蛋白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中表达升高,BDNF蛋白表达降低,依托咪酯干预能够促进视网膜RGCs存活,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赵翠党赵红雷史炯赵广平
- 关键词:依托咪酯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2023年
- 目的探究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对自噬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大鼠60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尼莫地平组,每组20只。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测定心肌{3}、细胞因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心肌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下计数自噬小体,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NLRP3和Caspase-3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心肌细胞凋亡率、TNF-α、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3}、天冬氨酸转氨{3}和乳酸脱氢{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自噬小体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0.55±1.87)个、(6.32±1.43)个vs(3.45±0.67)个,P<0.01],且尼莫地平组自噬小体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NLRP3、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大鼠NLRP3、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心功能,诱发炎性反应,增强机体自噬小体形成能力,与NLRP3/Caspase-3的异常高表达有关。
- 薛同能姚毅仁丁莹谷阳
-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 西红花苷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通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西红花苷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ARP)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红花苷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d),灌胃]组、西红花苷+PPARγ抑制剂T0070907组[西红花苷80 mg/(kg·d)+T00709071.5 mg/(kg·d)]。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构建MIR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_(max));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PPARγ-caspase-3-PARP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间质无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间质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西红花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病变得到改善,西红花苷中、高剂量组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存在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与西红花苷高剂量组比较,西红花苷+T0070907组大鼠心肌组织病变严重。模型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LVDP、+dp/dt_(max)、-dp/dt_(max)、PPARγ、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较假手术组降低,LVEDP、血清和心肌组织中LDH[血清LDH(2762.74±317.69)比(1105.68±286.45)U/L,q=18.605,P<0.001;心肌组织LDH(4852.34±244.82)比(2456.84±315.63)U/mg,q=29.820,P<0.001]、CK-MB、丙二醛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数目、Bcl-2相关X基因(Bax)、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PARP(Cleaved PARP)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红花苷低、中、高剂量组LVDP、+dp/dt_(ma
- 杨爱玲张明国后梅李云飞苏蓉林玲
- 关键词:西红花苷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心肌缺血再灌注
- 慢性鼻-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与鼻内镜手术后嗅觉障碍改善的关系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CRS)伴嗅觉障碍患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与鼻内镜手术后嗅觉障碍改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伴嗅觉障碍患者作为CRS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鼻黏膜中Caspase-3的表达,评价CRS患者治疗24周后嗅觉障碍改善情况。结果CRS组鼻黏膜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S分期及分级、合并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Caspase-3表达是鼻内镜手术后嗅觉障碍改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S鼻黏膜中Caspase-3表达增加与嗅觉功能障碍加重有关,同时也是鼻内镜手术后嗅觉障碍改善的影响因素。
- 刘杨周松
- 关键词:鼻窦炎嗅觉障碍内窥镜检查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 p53、p21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在川崎病小鼠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p53、p21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在川崎病(KD)小鼠冠状动脉病变(CAL)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制备KD小鼠CAL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小鼠(健康对照组和KD组)冠状动脉根部p53、p21和Caspase-3蛋白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定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区(95%CI)、p53、p21和Caspase-3表达,预测KD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CASMCs)凋亡和CAL形成能力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截断值。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KD小鼠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53、p21和Caspase-3表达上调。Caspase-3的免疫反应评分(IRS)与p53和p21的IRSs呈正相关。预测CAL存在的p53、p21和Caspase-3表达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15、4.18和4.22。结论p53和p21表达的上调,通过激活Caspase-3可促进KD小鼠CASMCs的凋亡。p53、p21和Caspase-3可能是KD小鼠CAL形成及CASMCs凋亡的有效预测因子。
- 张健平林春旺曾祥林文芳邓明红李裕强吴海燕刘凤芝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P53蛋白P21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小鼠
- 心理应激对大鼠髁突软骨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大鼠髁突软骨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6组:心理应激组(1、5和9周)及空白对照组(1、5和9周),每组各8只。应激组大鼠予以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相应周数,应激完成后经旷场实验及糖水偏嗜度实验观察大鼠抑郁情况,数据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处理,随后处死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及应激组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法了解髁突软骨细胞中caspase-9的表达情况,两对应时间点的数据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实验中,心理应激组大鼠应激1周后即已开始出现总移动距离减少(t=8.676,P=0.011)、中间格停留时间缩短(t=5.091,P=0.041)、糖水偏嗜度降低(t=10.150,P<0.001)等抑郁样改变,且大鼠髁突表面不整、出现了细胞胶原纤维松解的病理表现;应激5周时大鼠髁突胶原破坏持续存在,应激9周时大鼠髁突内软骨细胞减少,出现了无细胞的空白区域;且各时间点应激组髁突中caspase-9的表达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理应激可导致大鼠出现活动减少、糖水偏嗜度降低等抑郁样改变,且大鼠髁突软骨中caspase-9的表达明显升高,这可能是应激导致颞下颌关节损伤的机制之一。
- 董晶宋文婷郑纪伟秦莹孙晋虎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免疫组织化学
- 尼可地尔调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对猪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调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对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12周龄健康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ME组、尼可地尔组,每组5只。模型建立后12 h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活化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升高,CME组和尼可地尔组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输出量(CO)明显降低(P <0. 05);与CME组比较,尼可地尔组LVEF、LVFS及CO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 <0. 05)。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肌钙蛋白Ⅰ明显升高[(0. 325±0. 128) ng/ml vs (0. 058±0. 028)ng/ml,P <0. 05];与CME组比较,尼可地尔组肌钙蛋白Ⅰ明显降低[(0. 156±0. 089) ng/ml vs (0. 325±0. 128) ng/ml,P <0. 05]。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 <0. 05);与CME组比较,尼可地尔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 <0. 05)。结论尼可地尔能够通过调控caspase-3降低猪CME后心肌凋亡。
- 郭卉张龙岩鄢华宋丹彭剑苏晞王江友
- 关键词:尼可地尔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 眶内及眶外针刺对兔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细胞Bax/Bcl-2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观察眶内及眶外针刺对兔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组织Bax/Bcl-2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NAION细胞凋亡的机制,验证选择眶内腧穴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眶内针刺组、眶外针刺组、眶内+眶外针刺组,每组5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光动力法制备兔眼NAION模型,选取模型组5只左眼为正常组。眶内针刺组腧穴选取"睛明""承泣""球后",眶外针刺组腧穴选取"攒竹""鱼腰""窍明",眶内+眶外针刺组腧穴即为以上两组之和。造模成功后次日,3个针刺组开始针刺干预,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d。通过TUNEL免疫荧光检测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的细胞凋亡个数、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5),Bax/Bcl-2值增高(P<0.01),Bcl-2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眶内针刺组细胞凋亡个数显著降低(P<0.01),Caspase-3阳性表达降低(P<0.05);眶外针刺组细胞凋亡个数、Bax/Bcl-2值均显著降低(P<0.01),Bcl-2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眶内+眶外针刺组细胞凋亡个数、Bax/Bcl-2值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Bcl-2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眶内针刺组比较,眶外针刺组及眶内+眶外针刺组Bcl-2阳性表达增高(P<0.05),Bax/Bcl-2值降低(P<0.05)。与眶外针刺组比较,眶内+眶外针刺组Caspase-3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针刺对NAION组织Bax及Caspase-3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Bcl-2表达有促进作用,以眶内+眶外针刺为优。
- 田紫煜李淑敏郭辉安荣荣苑文佳孟言白鹏王影
-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针刺视网膜神经节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AX/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