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6篇“ 华裔作家“的相关文章
论美籍华裔作家哈金小说中的女性叙事
2024年
男性作家哈金小说中不乏女性人物和女性故事,但在女性声音的表达上呈现出隐约不分明的特点,关于女性的情节也停留在婚恋叙述层面。经由固定式有限视角和变换式有限视角的叙述方法,哈金笔下女性声音的表达可分为直接传达、边缘化和女性失语三类。而于此基础上反复的婚恋情节描写既折射出作家无意识间男权话语中心下的性别特征,也表达了作家渴望突破固有女性生存路径、反思当代女性和华人女性生存现状的愿景。哈金经由此种日常化的生活表达,传递出对女性性别的一种关切。
傅守祥谢苗苗
关键词:女性叙事女性声音
美国华裔作家张岚《赵氏家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张岚(Lan Samantha Chang,1965-)是杰出的美国新生代华裔作家,曾获古根海姆奖、安妮斯菲尔德-沃尔夫图书奖等奖项。她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赵氏家族》,讲述了一个美国华裔家庭中三个儿子面对财产纠纷、家庭...
杨艺佳
关键词:华裔文学文学伦理学家庭伦理
美国华裔作家小说中的“中国元素”话语体系建构
2024年
美国华裔作家生活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双重文化背景给了他们一般作家难以企及的写作资源和极大的跨文化书写自由。丰富的中国元素是美国华裔作家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美国华裔作家通过借用、戏仿、拼贴等写作手法,在对中国元素改写的基础上,将其与美国文化进行融合,并以独特的形式展示给全世界的读者。基于福柯的话语权力观,论文分析了美国华裔作家小说中的“中国元素”书写,认为其既消解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同时也有助于华裔族群话语、政治话语、性别话语、文化话语等话语体系建构。
邵娟萍熊婧
关键词:话语权力
华裔作家张纯如The Rape of Nanking无本译写研究
2024年
华裔作家张纯如于1997年出版了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一书(后文简称The Rape of Nanking),不久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文章将以张纯如的The Rape of Nanking为研究对象,从无本译写研究视角去理解张纯如在通读、翻译多个底本之后,如何将碎片式底本内化,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文章将对该书译的成分展开“底本追踪”,分析原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译”“写”关系和该书对于西方世界与中国所产生的种种建构和影响,以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来深入探讨文本的社会化和反作用力。文章有利于深化对华裔作家写作方式的研究,从当代美华文学回溯其作品展现出来的家国情怀。
赵阳阳刘晓峰
关键词:华裔作家
中国民间信俗的世界传播:华裔作家对冼夫人文化的多维度文学书写
2024年
冼夫人作为我国历史上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俚人首领、政治家、军事家,一生都致力于推动民族团结和统一发展。冼夫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民间信仰。华裔美国作家叶祥添的英文小说《谯国夫人:南疆勇士》对冼夫人故事的文学创作,聚焦冼夫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成长经历,为现有冼夫人研究提供了新的阐释文本。通过对冼夫人文化的书写和研究,本文聚焦冼夫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建构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以及作者通过个人叙事对现有宏大叙事的补充,探索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的启示意义。
汤芳
关键词:华裔作家冼夫人
华裔作家哈金、裘小龙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之抒情传统
2024年
哈金和裘小龙作为华裔新移民作家代表分别因现实主义和侦探小说出名。两者小说皆有诗歌引录,具有中国古典小说“以诗抒情”的特点,注重创设诗意,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引录诗歌”“自创诗歌”“化诗入文”;二者以诗抒情区别主要在于宏观选材引录习惯和微观选词。在皆用清新意象制造诗的意境的同时,哈金倾向引录叙事类、写实性较强的诗歌,而裘小龙往往引录描写性、抒情性强的诗歌;在选词上,哈金一贯坚持语言简约性;裘小龙小说则善用押韵制造乐感,使用大量感官形容词,且其小说“诗”“文”相间模式高度程式化。可见,以哈金、裘小龙为代表的华裔英语作家虽然以英语为西方读者创作不同类型风格的小说,但他们有意无意地再现了祖居国古典小说“诗文相间”的文体特征,彰显了自先秦以来中国文学一以贯之的抒情传统。
余小梅
关键词:英语小说
德籍华裔作家余德美小说《中国公主》中的回忆空间与身份认同建构
德籍华裔作家余德美(Dagmar Yu-Dembski)曾任柏林德中友好协会主席、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执行院长,深谙中德文学关系与柏林华人历史。她以自传体小说《中国公主——我的德中家庭》再现德中家庭的悲欢离合与华裔身份认...
沈雯怡
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小说的身份追问
2023年
小说《骨》是伍慧明的第一部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文化隐喻特征,反映了华裔美国文学对西方话语霸权的隐性渗透。论文以身份构建理论为研究依据,以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为研究对象,围绕身份认同、华裔父辈的历史脉络和新一代华裔的自我和谐人格的构建进行论述,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对两代人身份追寻之路进行梳理和解读,以加深对华裔美国作家身份主体性的阅读体验。
李梓
关键词:美国华裔伍慧明《骨》文化身份自我认同
现实社会批判与理想社会憧憬——以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反乌托邦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摆脱了美国华裔文学聚焦“故国想象”和“文化冲突”的叙事传统,开始关注白人主流社会中“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其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以反乌托邦小说理想社会建构的逆向思维模式作为故事的叙事手段,从精神困境下的反乌托邦书写、反乌托邦的物质困境叙事、“乌托邦”社会成员的自我救赎三个层面讲述了美国白人、非洲裔和华裔等种族人群的故事,并以中华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人性善”及“和为贵”的文化精髓揭示出“乌托邦”社区西克尔高地的居民所崇尚的乌托邦“秩序”和“规则”背后所潜藏的社会危机,并通过对美国“社会病”的诊断及其开列的医治良方,体现出美国当代华裔作家的人文关怀和主人翁精神。
吴玲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流浪异化
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中茶文化思考
2022年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且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是极为巨大的。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提升,全球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频次也在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国家间文化交流频次在不断增加,我国学者之中也有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茶文化。通过了解发现,当下茶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之中已经较为普遍,有不少华裔作家都会将茶文化同自己的创作作品相结合,这样做不单单可以使得中西方文化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可以有效发扬以及继承茶文化,正是由于这些作家的努力,也使得我国在全球文化方面的地位有显著提升。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内容就是将关注对象放到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上,并且细致分析其中茶文化的内容,希望可以对相关学者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姜男
关键词:华裔作家茶文化

相关作者

卫景宜
作品数:19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美国华裔作家 中国故事 美国华裔文学 英语文学 《女勇士》
王凯
作品数:21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华裔作家 雪花 丽莎 姐妹情谊 西班牙语
刘向辉
作品数:51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共同体 谭恩美 《喜福会》 文学批评 教育生态学
范莉
作品数:22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学院
研究主题:美国华裔作家 生态 审计人才 教程 课堂
徐颖果
作品数:44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美国华裔文学 华裔文学 女权主义 美国华裔 文化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