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9篇“ 双峰式火山岩“的相关文章
四川盐源地区晚二叠纪双峰火山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四川省盐源县柏林山一带广泛分布着一套基性岩、酸性岩的火山岩组合,两类火山岩在时空上紧密伴生,二者之间缺失中性火山岩,构成典型的双峰火山岩组合。通过对区内双峰火山岩的空间分布调查,基性岩主要为致密块状玄武岩、斑状玄武岩,酸性火山岩主要为碱流岩,碱流岩位于玄武岩顶部,为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在地质背景、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内双峰火山岩的成因和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表明玄武岩的原始岩浆来自富集型地幔源区,为地幔橄榄岩小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洋岛构造环境,碱流岩主要为玄武岩浆极度分离结晶后的酸性残余岩浆形成,形成于陆内拉张构造环境。柏林山地区晚二叠纪双峰火山岩的发现和厘定为峨眉山玄武岩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为区域成矿研究以及稀有稀土找矿提供了新的启示。
程建康孙宝伟霍加庆肖亮王彬朱凯宁
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
华北克拉通北缘宣化一带中侏罗世双峰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双峰火山岩对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笔者首次在宣化地区蟒头山-祁家庄和滴水崖一带髫髻山组下部发现了玄武岩与粗面岩的双峰火山岩组合,对其开展了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期为中侏罗世时期华北克拉通地幔状态和构造环境研究提供新的地质证据。结果显示,玄武岩分为两类,下部玄武岩的SiO_(2)含量为42.91%~46.63%,K_(2)O含量为0.28%~0.37%,TiO_(2)含量为1.42%~1.51%;Mg^(#)为40~61,属于拉斑系列;ΣREE为56.40×10^(-6)~85.85×10^(-6),La_(N)/Yb_(N)为1.55~2.01,轻重稀土弱分馏;δEu为1.04~1.09,具弱正铕异常。上部玄武岩的SiO_(2)含量为39.49%~49.79%,K_(2)O含量为2.08%~2.74%,TiO_(2)含量为2.32%~3.39%;Mg^(#)为28~42,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ΣREE为248.60×10^(-6)~329.56×10^(-6),La_(N)/Yb_(N)为7.24~8.22,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为1.08~1.20,具正铕异常。粗面岩SiO_(2)含量为61.45%~63.79%,K_(2)O含量为5.22%~5.81%,Na2O含量为4.31%~4.7%,A/CNK为0.96~0.99,属于偏铝质岩石,属于碱性系列,ΣREE=262.55×10^(-6)~323.85×10^(-6),La_(N)/Yb_(N)=8.59~9.98,δEu=0.91~0.99,无铕异常。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62.5±1.3)Ma。髫髻山组下部玄武岩与粗面岩构成双峰火山岩组合,年龄为(162.5±1.3)~(164.3±2.6)Ma,时代为中侏罗世末期,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研究认为中侏罗世末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因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而发生破坏使其地幔转变为大洋型地幔,自下部玄武岩至上部玄武岩,形成其岩浆的地幔源区物质的部分熔融程度降低,地幔源区的深度变大,地幔源区为受古亚洲洋俯冲作用和陆壳富集组分改造的大洋型地幔。粗面岩形成于加厚地壳背景,由碱性玄武岩与高分异新太古代地壳物质混合物部分熔融形成。
白春东许凡李泽阳孟家葆杨济远朱本鸿申伍军
关键词:髫髻山组双峰式火山岩大陆裂谷亏损地幔
北祁连东段白银岩群双峰火山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
2024年
白银厂矿田的含矿岩系白银岩群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南缘,为了揭示该火山岩系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其构造环境,运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白银岩群中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73.0±1.7 Ma和473.9±2.1 Ma,表明白银岩群火山岩形成于早奥陶世.玄武岩具有高Al2O3、低K_(2)O、TiO_(2)和P2O5特征,属亚碱性低钾拉斑系列;流纹岩SiO_(2)含量(>70%)较高,FeO^(T)/MgO比值(2.44~2.80)与稀土元素含量较低(32.1×10^(-6)~44.3×10^(-6)),显示湿冷氧化性流纹岩特征.玄武岩与流纹岩不相容元素Ba、Th、U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明显亏损,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76~0.92),显示岛弧岩浆特征.流纹岩锆石ε_(Hf)(t)值变化于-4.14~14.78,二阶段模年龄为1707~505 Ma.上述结果表明白银岩群玄武岩是受俯冲流体改造的亏损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流纹岩与玄武岩具有不同的岩浆来源,其主要来自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混入了少量幔源物质.白银岩群双峰火山岩形成于岛弧向弧后盆地过渡的环境,是早奥陶世北祁连洋向北俯冲的产物.
计波计波李向民余吉远时超
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LU-HF同位素北祁连
西大别造山带新元古代中期双峰火山岩的发现对扬子陆块北缘构造演化的约束
2024年
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期的构造机制(是俯冲-增生造山、还是后造山-裂谷)是华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研究中长期争论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在西大别造山带红安桃花地区新识别出双峰火山岩,为进一步揭示扬子陆块新元古代中期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制约信息。SIMS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桃花双峰火山岩形成年龄为750~740 Ma。基性火山岩为拉斑玄武质,显示由正常洋中脊型玄武岩向弧型玄武岩演化的微量元素特征,且具有变化的全岩εNd(t)值(0.05~+5.96)。这些基性火山岩可能是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在减压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经历了结晶分异和围岩混染。酸性火山岩中,徐门寨样品富硅(SiO2≥75%)和碱(K2O+Na2O≥7%),富集REE和HFSE(如Zr、Hf、Nb、Y),其Zr+Ce+Y+Nb≥600×10-6,10000Ga/Al≥2.6,与分异A型花岗岩类相似。它们同时具有富集的Hf-Nd同位素组成,其锆石εHf(t)值主要集中在12.32~1.88,而全岩εNd(t)值为13.29~9.60,可能是区域上新元古代早期的岩浆岩在高温低压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综合本文和前人的资料表明,南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新元古代中期(780~635 Ma)的双峰岩浆组合形成于一个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拉张减薄的大陆裂谷环境;高温-低压条件下的软流圈、岩石圈地幔和地壳的熔融及其相互反应,是这一时期不同性质岩浆形成的主要原因。
徐扬金鑫镖邓新刘浩刘浩王令占张维峰李宁宁
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新元古代大陆裂谷
特提斯喜马拉雅东部早白垩世双峰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东冈瓦纳大陆初始裂解时间的界定对古地理重建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关键约束具有重大意义,为了研究东冈瓦纳大陆裂解时间,本次研究以特提斯喜马拉雅东部索努地区桑秀组双峰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其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研究表明:酸性火山岩主要为英安斑岩和气孔杏仁状英安岩,具过铝质(A/CNK值为0.98~1.15)、钙碱性-碱性(AR值为2.15~2.71)的特征,微量元素Th,U,Ce,Zr,Nb,Y及轻稀土含量较高,Sr,P,Ti含量较低,10000Ga/Al比值较高(3.12~3.62),与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为基性岩浆底侵导致的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酸性火山岩的成岩年龄为138.0±1.3 Ma。基性火山岩主要为隐晶质和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具准铝质(A/CNK值为0.67~0.91)、钙碱性(AR值为1.49~1.78)的特征,其TiO2,P2O5,Ba,Ta,Nb,Sm等元素及轻稀土含量较高,Rb,K等元素含量较低,与OIB型玄武岩特征较为接近,为Kerguelen地幔柱与大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在大陆裂谷中形成的产物。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认为桑秀组双峰火山岩记录了特提斯喜马拉雅的裂谷事件,裂谷的形成代表着东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东冈瓦纳大陆的裂解时间应早于138 Ma,即大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裂解时间早于138 Ma。
蔡磊霍艳丁枫丁枫费光春范宇航邹婧张鹏浩
关键词:特提斯喜马拉雅早白垩世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藏南墨竹工卡叶巴组双峰火山岩岩石成因、时代及构造环境
2022年
青藏高原南部早中生代岩浆岩的研究对反演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早侏罗世叶巴组火山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俯冲的早期岩浆记录,目前对于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仍存在争议。选取西藏南部墨竹工卡县地区新发现的叶巴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成分测试。火山岩主要岩性为玄武岩(181.0±5.0 Ma,n=1)和流纹岩(181.4±4.4 Ma,MSWD=0.017,n=18),具有双峰火山岩特征。玄武岩具有较高的TiO_(2)、P_(2)O_(5)和Nb含量,(La/Nb)PM<2,具有富铌玄武岩的特征,Mg^(#)值为54.9~57.3,Ti/V>50,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流纹岩具有较高的SiO_(2)、Na_(2)O含量,Mg^(#)值为49.1~50.4,Th/Ce值为0.1~0.15,Th/La值为0.22~0.31,Nb/Ta值为14.06~14.32,Sr/Y值较低(4.15~4.82),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研究结果揭示,玄武岩岩浆源区为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楔,并在后期演化过程中混入部分地壳物质。流纹岩为幔源岩浆与大陆地壳混染成因。玄武岩具有板内玄武岩及岛弧岩浆岩特征,流纹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墨竹工卡叶巴组火山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弧后盆地环境,区域上叶巴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存在差异,可能代表了俯冲不同阶段的产物。
宋宇航解超明于云鹏于云鹏郝宇杰朱利东
关键词:青藏高原双峰式火山岩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香桃湖地区早二叠世双峰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2022年
青藏高原中部的南羌塘地块是了解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劳亚大陆增生的关键地区。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南羌塘地块分离的动力来源,笔者对首次在香桃湖地区内展金组冰海杂砾岩段发现的一套双峰火山岩(粗玄岩-安山岩组合)进行详细系统的锆石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粗玄岩和安山岩的岩浆喷发时间分别为(290±2)Ma和(281±4)Ma,均形成于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结果表明:粗玄岩属于亚碱性玄武岩,其TiO_(2)、FeO^(T)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微量元素组成类似于洋岛玄武岩;安山岩的主量元素组成明显不同于粗玄岩,以高SiO_(2)和Al_(2)O_(3)以及低MgO、TiO_(2)、FeO^(T)为特征,微量元素组成与前者相似,但更亏损Nb、Ta和Ti。进一步的地化特征研究显示粗玄岩和安山岩均具有大陆板内性质,前者是由地幔柱源区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原始熔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后者在形成过程中加入了大量地壳物质。香桃湖地区双峰火山岩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的研究,为地幔柱活动和俯冲洋壳拖拽共同导致早二叠世基梅里超级地体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并进一步打开新特提斯提供了新的证据。
贾人懿董永胜许王王鹏森陈卓
关键词:早二叠世青藏高原双峰式火山岩
内蒙古野马泉一带泥盆纪双峰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北山地区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启示被引量:1
2022年
北山造山带南缘野马泉一带的泥盆纪火山岩(三个井组)在时空上构成独特的双峰火山岩组合,以大量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交互出现为主要特征。测得三个井组玄武岩、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8±3.9 Ma、402.3±1.8 Ma,为早泥盆世。其中,玄武岩具有富铝、高钠、低钾及钙碱性系列的特征。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母岩浆来自于地幔的部分熔融,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反映其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流纹岩相对富硅和全碱,贫TiO_(2)和MgO,以及较低的Al_(2)O_(3)值,具有较典型A型花岗岩类的特征,为碰撞后伸展环境下底侵基性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早泥盆世三个井组双峰火山岩的厘定进一步证实北山造山带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代表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后转换为拉伸构造演化阶段,表明从早泥盆世开始,不断隆升的山系前陆出现局部引张下陷形成山前裂陷带,对研究北山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陶光活李晓峰陈文良陈薇卢刚郝晨潘硕武康宁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双峰式火山岩
大别山北缘定远组双峰火山岩-新元古代晚期裂解事件记录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了解大别山北缘构造属性,对定远组地层组成、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调查与研究.野外调查表明,定远组主要由一套变火山岩及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浅粒岩、板岩等组成,其中变火山岩包括变玄武岩与变流纹质火山岩,并构成典型的双峰火山岩建造;此外,还含有早古生代构造地层单位.运用LA-ICP-MS对酸性火山岩锆石进行U-Pb定年,获得725.7±1.4 Ma、736.6±5.4 Ma的年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不是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变玄武岩分为低Ti(TiO2=1.19%)和高Ti(TiO2平均含量为3.11%)两种类型.低Ti玄武岩稀土总量较低(低于N-MORB),岩浆来自亏损的地幔源区.高Ti玄武岩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富集Nb、Ta等元素,不相容元素的比值接近大陆裂谷玄武岩;另一种类型亏损Nb、Ta、Th、U等元素,岩浆可能来源于被下地壳或蚀变大洋地壳改造的地幔,其Th/Ta为1.6,与大陆裂谷玄武岩相当.总之,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很大差别,是地幔源区不均一的反映.变酸性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Ta、P、Ti等元素,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主体εHf(t)值为-3.0~-10,二阶段Hf模年龄TDM2(Hf)为1630~2258 Ma,揭示其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定远组新元古代双峰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并非岛弧构造背景.定远组双峰火山岩及广泛分布的同时代岩浆岩,揭示了扬子陆块北缘在新元古代(800~611 Ma)时期一次重要的大陆边缘裂解-岩浆事件,是Rodinia超级古大陆裂解作用深部地球动力学的地表响应.
许雅雯李承东赵利刚孙烜烨许腾滕雪明
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大别山北缘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石炭纪双峰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2
2021年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博格达峰南侧柳树沟组出露大量双峰火山岩组合。本文对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石炭纪双峰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玄武岩具有贫K富Na、富Ti富Al和富Mg的特征,w(K_(2)O)/w(TiO_(2))、w(K_(2)O)/w(P_(2)O_(5))值较低且范围较小,总体上玄武岩有轻度的地壳物质混染作用;H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无明显的分馏,玄武质岩浆可能源于亏损地幔部分熔融。②流纹岩富K贫Na,低Ti、Mg;与其共生的玄武岩不同,流纹岩稀土元素含量高于玄武岩,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为右倾斜率稀土配分模,Eu的负异常较强(δEu=0.17~0.20),流纹岩可能为地壳物质重熔形成。③博格达造山带西段在晚石炭世时期处于大陆裂谷环境,其形成与古亚洲洋顺着克拉麦里碰撞带斜向对准格尔吐哈地块发生俯冲紧密相关。
张振坤孙建东江辉陆凡岳继宗吴守智
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大陆裂谷

相关作者

汪晓伟
作品数:19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
研究主题:东段 岩石成因 双峰式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火山岩
巫建华
作品数:146被引量:53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地质意义 SHRIMP锆石U-PB年龄 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SR-ND-PB
邱啸飞
作品数:60被引量:25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地质意义 杂岩 地球化学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李献华
作品数:292被引量:7,637H指数:5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花岗岩 地球化学 离子探针 锆石 新元古代
章邦桐
作品数:120被引量:1,331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铀矿床 地球化学 花岗岩 铀 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