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篇“ 取食方式“的相关文章
- 不同取食方式鳞翅目害虫对光照强度的生物学响应
- 鳞翅目幼虫的取食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部(隐蔽)的幼虫取食,如潜叶、瘿伤、钻孔、地下取食等;另一类是外部(暴露)的幼虫取食。食叶性害虫,例如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斜纹夜蛾(Spod...
- 徐婷婷
- 关键词:光照强度保幼激素
- 牙形动物取食方式推测——来自华北寒武纪晚期-奥陶纪早期牙形刺化石的证据被引量:1
- 2021年
- 牙形刺作为牙形动物的咽部进食器官,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基于山东青州尧王山寒武系-奥陶系剖面产出的较丰富的牙形刺化石资料,本文讨论了牙形刺在牙形动物行使滤食等进食功能时产生的生理性磨损,与前人对石炭纪牙形刺的磨损类型的三种:破裂(指牙形刺的突出部分受外力而折断、脱离牙形刺主体的现象)、剥落(外层的生长层被剥落,而露出内层的生长层)、磨光(指牙形刺表面的纹饰在磨蚀作用下变浅或变得光滑)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一种新的磨损方式:磨花(与磨光类似,然而原有纹饰变浅或消失之后,继续磨蚀而使刺体表面变得不光滑的现象),以及磨损后修复的现象。根据磨损类型分析,将牙形动物的取食方式分为"沙粒翻找型"与"浮游捕食型"两种。为推测牙形动物的取食方式提供佐证。
- 陈欣然杨爱华杜圣贤陈军胡春林
- 关键词:牙形刺寒武系奥陶系
- 3种鸟类对东北红豆杉的取食方式及传播被引量:4
- 2016年
- 2014年秋季在黑龙江省穆棱镇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内调查取食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鸟类及其取食方式。结果表明:鸟类活动与坡向、坡位有关,与海拔、冠幅无关,在阳坡和阴坡上部活动频繁;取食鸟类有3种,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和白腹鸫(T.pallidus)取食方式为整颗吞下假种皮和种子,消化假种皮后,种子完好随粪便排出从而得以传播;普通?(Sitta europaea)取食方式是啄食种子,种子被破坏,不利于种子的传播。未经取食的东北红豆杉自然掉落在树冠下,假种皮腐烂或被昆虫取食,种子在母树下正常萌发,但存活率很低。东北红豆杉为鸟类提供食物,鸟类帮助其传播种子,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关系。
- 尹雪穆立蔷李中跃韩明浩
- 关键词:东北红豆杉
- 先秦时代闽越人的两种取食方式
- 在汉武帝统治的汉朝以前,现在的福建省的绝大多数地区生存的土著是所谓的闽越人,这已是一个争议不大的共识。不过, 对在这样一段时期内,特别是在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中,生息于闽地的土著为生存而从事的社会生产经济的具体情况与特征...
- 石奕龙董建辉
- 关键词:先秦时代文化层文化遗址
- 文献传递
- 藏东南地区动植物互惠共生网络中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种子捕食者
- 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捕食与传播是协同进化关系研究的基础,一些植物与动物经过长期相互作用,进化出了稳定的互惠关系。因此研究植物尤其是大种子植物的捕食和传播过程,有助于明确生态系统中的互惠网络,加深对生态系统协同进化过程的理解。...
- 渠畅
- 关键词:华山松取食方式
- 文献传递
- 观鸟——一路走来的城市绿色新风尚
- 2011年
- 观鸟是在自然环境中欣赏鸟的自然美,观察记录它们的外形、数量、取食方式、食物构成、繁殖行为、迁徙特点和栖息环境的有益活动。本文叙述了人类观鸟活动的发展史,以及近年来我国观鸟活动的兴起和发展,认为野外观鸟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绿色的新风尚。
- 张秩通
- 关键词:观鸟活动取食方式繁殖行为栖息环境
- 观鸟,生态旅游新风尚
- 2011年
- 观鸟是指在不影响鸟类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在自然环境中欣赏鸟的自然美,观察记录它们的外形姿态、数量、取食方式、食物构成、繁殖行为、迁徙特点和栖息环境等,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国外有关学者认为,生态观鸟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对目的地环境影响的负作用最小,但却能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 张秩通
- 关键词:生态旅游观鸟取食方式繁殖行为栖息环境
- 你从头到脚都是脏的之吸血鬼的真情告白
- 2011年
- 看到标题吓一跳吧,别东张西望了,在找那个西方传说中,满脸煞白。长着尖牙的家伙吗?哼,难道就只许它叫吸血鬼吗?大家同样吸血,凭什么我就不能叫呢!没错,我就是正在你的腿上大吸特吸的蚊子!哎呀,眼看你的铁砂掌就要落下,我闪!
- 贾举
- 关键词:蚊子取食方式
- 固着生活动物概述
- 2010年
- 固着生活动物是动物界存在的一些特殊种类,它们具备动物的特征,却缺乏主动位移的能力,具有一套与固着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固着生活的方式也导致了这些动物取食、防御方式的特殊性。对一些常见的固着生活动物进行了概述。
- 李红梅
- 关键词:动物结构特点取食方式
- 大别山山地次生林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6
- 2009年
-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大别山鹞落坪,对落叶阔叶次生林鸟类的集团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连续取样法采集鸟类取食行为数据,用聚类分析法对繁殖和非繁殖季节鸟类群落进行集团划分,通过无倾向对应分析(DCA)对32种森林鸟类的两个季节资源利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鸟类群落在非繁殖季节可以分为地面、灌丛、树干(枝)、冠层等4个取食集团,而在繁殖季节还出现空中取食集团;候鸟影响鹞落坪次生林鸟类群落取食集团的结构,产生新的取食集团。DCA的第一轴主要代表鸟类取食高度信息,第二轴主要代表鸟类取食位置信息,第三轴代表鸟类取食方式和取食基质信息;用DCA前两轴对32种鸟类排序表明,有6种鸟主要在第一轴发生变化,有4种鸟主要在第二轴发生变化。
- 刘彬周立志汪文革沈三宝韩德民
- 关键词:鸟类群落取食方式
相关作者
- 张辉

- 作品数:55被引量:285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沙棘 孟德尔 RAPD 棱果沙棘 遗传学
- 白智林

- 作品数:16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热带森林 繁殖生物学 长果桑 野生动物 种子传播
- 李秋霞

- 作品数:2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夏农学院
- 研究主题:蚂蚁 觅食行为 取食行为 取食方式 生态系统
- 杨秀芬

- 作品数:230被引量:69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研究主题:蛋白激发子 嗜线虫致病杆菌 激发子 昆虫病原线虫 植物激活蛋白
- 邓晓保

- 作品数:44被引量:61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热带季节雨林 热带森林 样地 数据集 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