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87篇“ 变形破坏机制“的相关文章
西藏某陡顺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2025年
为揭示西藏陡顺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结合现场边坡调研与InSAR分析揭示了边坡变形时空规律,从定性与力学角度分析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与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开挖高度较大且岩性较差边坡区有显著的岩层外鼓、坡面片状剥落、岩层缺失与裂隙发育现象,表明曾产生岩层滑塌破坏且稳定性欠佳;在植被生长、枝叶掉落、卸荷回弹、积雪覆盖与冻胀等影响下,坡顶自然斜坡区出现了最大介于30~40 mm的正变形区,而在卸荷、降雨、气温与片状剥落等影响下,边坡开挖区坡面则出现了最小介于-30~-20 mm的负变形区;监测点变形量历时曲线类型可分为上升型、稳定型与下降型3大类,且上升型与下降型曲线还可分别细分3个亚类与4个亚类;开挖前后的边坡经历了卸荷回弹阶段、岩层塑性变形阶段与岩层压坏滑移阶段,而缺失岩层归因于坡脚因蠕变被压缩破坏后引发的上部岩层剪切滑移;开挖区坡面一些监测点变化表现出不稳定蠕变曲线的迹象,为防止边坡主控岩层在极端降雨或强震下可能产生破坏,宜采用锚杆、锚索或削坡对危险岩层进行加固处理;推导了主控岩层压应力与临界自稳高度的理论解析式,临界自稳高度与单轴抗压强度、相邻主控岩层间抗剪强度参数成正比,而与地震加速度以及主控岩层的倾角、密度与厚度成反比。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陡顺倾岩质边坡成灾的机制认识与稳定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孙巍锋赵冠华兰恒星兰恒星晏长根包含吴兴建
关键词:变形破坏机制INSAR
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变形破坏机制与支护效应连续-非连续分析
2025年
金川二矿深部碎裂岩体具有“岩块强度高,岩体强度低”的显著特点,巷道围岩具有显著的大变形特征,导致喷锚网或衬砌等支护结构破坏频繁,严重威胁采矿生产安全。以该矿深部巷道现场工程为背景,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实测确定该矿深部巷道围岩具有典型层状、碎裂状和复合结构特征,冒落和底臌为典型的破坏形式;其次,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基于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FDEM)提出一种可破Voronoi块体模型和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模拟巷道开挖过程,捕获围岩损伤破裂特征;最后,结合实体单元和锚杆单元模拟支护结构响应,探讨深部碎裂岩体变形破坏机制和支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面间距和倾角显著影响应力释放区的位置和压力拱的形成,导致围岩变形各向异性和破裂非均匀性;锚杆、混凝土喷层+锚杆及U型钢拱架+锚杆3种支护结构对于限制围岩变形具有显著差异性,加入锚杆和衬砌能有效抑制冒落区,限制顶拱位移,但不能有效抑制底板隆起;超前注浆、加长锚杆和钢拱架是控制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大变形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变形控制与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张世瑞江权邱士利周小平寇永渊刘建坡
关键词:大变形深部巷道支护方式
岩溶区高陡岩质边坡崩塌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2025年
针对岩溶区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边仰坡发生严重崩塌变形破坏案例,开展地质调绘、工程测量、工程物探、工程钻探等综合手段,查明崩塌区工程地质条件,采用UDEC离散元方法对其崩塌变形破坏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严重崩塌变形破坏的成因是受地质构造影响,沿高陡岩质边坡节理裂隙及卸荷裂隙发育的溶隙溶槽在强降雨入渗及隧道开挖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形成楔形崩塌变形,从而诱发溶蚀凹槽填充物发生牵引滑塌;整个崩塌过程可分为启动加速、高速运动、碰撞减速和缓动夯实等四个阶段,整个崩塌体运动距离超过100 m,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和运维安全;提出分级放坡+坡面防护+明洞+短路基的处治方案,治理效果良好。
李升科张烽
关键词:高陡边坡岩溶崩塌优势结构面处治效果
临坡地基变形破坏机制与失稳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临坡地基的安全控制是岩土工程设计中常见的稳定性问题之一,而临坡地基的变形破坏规律是临坡地基安全控制的核心要素。为了分析地形因素对临坡地基变形破坏和失稳模式的影响,利用数值仿真试验,以临坡地基为研究对象,引入坡角和坡顶距两个特征参数,对基础进行加载,揭示了临坡地基在受荷加载过程中滑面的破坏形态和地基的动态破坏规律,并分析不同理论下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特点。结果表明:①采用不同理论方法对临坡地基进行分析时,其主要差异为破坏模式和假定条件的不同。②临坡地基的滑移模式主要为基础下尖端向临空侧优势滑移的单侧滑移破坏模式,坡角或坡顶距的增加会使临坡地基从坡面承载力破坏转变为边坡失稳破坏。③随着基础荷载的增加,临坡地基渐进破坏过程为:基础两端优先起裂产生变形→基础下方地基形成三角形压密区→滑面逐渐发育形成→滑面贯通造成失稳破坏。该研究成果对科学合理评价临坡地基失稳破坏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杨兴洪李侠陈刚李正坤袁浩
关键词:破坏模式
两河口库区常见岸坡类型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2024年
水电站库区边坡在库水位变化及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易发生变形破坏,故分析并查明各类型岸坡变形破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两河口库区为例,对雅砻江、鲜水河流域常见变形岸坡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可分为倾倒变形岸坡、顺层岩质岸坡、岩土混合岸坡、堆积体岸坡四类。根据现场调查岸坡变形破坏特点,将其破坏类型主要分为五类,包括弯曲-拉裂型、滑移-弯曲型、滑移-拉裂型、楔形体滑移、圆弧型滑塌破坏等。
陈亚洲杨鹏曹廷
关键词:变形破坏机制
贵州煤磷电厂区现场试验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2024年
贵州煤磷电厂工程实施需对周边山体进行开挖,将形成多个开挖边坡,为了分析边坡开挖后的变形机制,采取现场开挖的方式进行研究,结合探槽揭露的滑体特征,分析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边坡主要是在降雨影响下发生滑动破坏,影响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类工程活动、坡体结构、滑动带力学软化等,在工程实践中,需要从边坡变形破坏的内因考虑,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以保证工程边坡的安全性。
习朝辉穆成林
关键词:边坡
改进隧道式锚碇变形破坏机制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隧道锚具有承载力大,造价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为探究改进新型隧道锚碇与传统重力式锚碇在正常设计缆力和超缆力荷载下力学响应规律,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围岩-锚塞体模型,系统监测荷载前后锚塞体的应力、变形及塑性区发展趋势,并结合安全系数对隧道锚承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改进隧道式锚碇与传统重力式锚碇相比承载力提升约5.92%;锚塞体与围岩最优倾角约为30°~40°,改进新型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约为10倍设计缆力。
张秋实
关键词:隧道式锚碇安全系数
基于河道演变的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2024年
西藏扎拉水电站导流隧洞进口边坡施工开挖过程中揭露了反常变形破坏现象。为了给边坡治理提供依据,根据该段边坡的地形地貌、岩土结构特征,考虑河道演变过程对边坡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分析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与单侧临空面的边坡不同,导流隧洞进口边坡的变形受河道演变过程的影响,古河道期间,岩层向古河道(现代岸坡内侧)发生倾倒变形,形成弯曲带;现代河道形成过程中,切割坡体促使弯曲带岩体折断、破碎,成为弯折带;施工开挖切穿弯折破碎带,导致边坡浅层岩体发生外鼓变形、顺层滑移。该工程经验及分析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蒲进张丙先任志勇高志林
关键词:岩质边坡板岩河道演变
贵州省都匀市大坪镇马寨村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FLAC^(3D)稳定性评价
2024年
以贵州省都匀市大坪镇马寨村滑坡为例,采用地质调绘、高密度电法物探、钻探、土工试验等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查明马寨滑坡形成的机制、滑坡体的结构和变形特征,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该滑坡体的稳定性,为下一步进行滑坡工程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未来同类型的大型牵引式滑坡分析和治理提供借鉴。
李巍赵甫郑婷婷
关键词:堆积层滑坡稳定性
川西北高原某冰水堆积体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及防治措施建议
2024年
本文以川西北高原某冰水堆积体斜坡为例,通过现场勘查分析,总结其工程地质特征、成因机制,并分析其稳定性,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研究表明:马尔康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区不稳定斜坡为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该不稳定斜坡近年来一直存在局部溜滑现象,于2019年2月6日发生大规模垮塌,但如果不进行及时防治,存在破坏范围和规模持续扩大的可能性。因此综合推荐 “桩板式挡土墙+格构工程+截排水沟”的支挡措施。
舒建冬余辉李东林刘畅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

相关作者

柴贺军
作品数:253被引量:1,557H指数:23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边坡 滑坡 土石混合料 岩体结构 路基
王琦
作品数:135被引量:1,660H指数:2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约束混凝土 拱架 锚注 力学性能 深部
黄润秋
作品数:929被引量:16,007H指数:6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滑坡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稳定性 岩石力学
李术才
作品数:2,531被引量:12,173H指数:5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隧道 模型试验 隧道工程 相似材料 注浆
徐卫亚
作品数:794被引量:6,739H指数:47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岩石力学 岩石 滑坡 节理 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