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8 篇“ 古土壤序列 “的相关文章
若尔盖盆地黄土—古土壤 序列 化学风化特征及环境意义 2024年 若尔盖盆地黄土—古土壤 序列 较好地记录了古 湖泊消失后的地表过程及演变。本文选取玛曲段黄河二级阶地欧强村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磁化率、总有机碳(TOC)、色度、元素等进行分析,利用光释光(OSL)方法测年断代。结果表明:(1)黄河二级阶地在10 ka BP前后开始接受连续的风尘堆积,发育的黄土—古土壤 序列 年代由下至上依次为河流相沉积物(T_(2-al),>10.0 ka)→黄土(L1,10.0—8.5 ka)→古土壤 (S_(0),8.5—3.0 ka)→现代表土(L_(0)+MS,3.0—0 ka)。(2)欧强村剖面整体上处于以斜长石风化分解为主、钾长石尚未分解的初等化学风化阶段(CIA值在48.20~63.08之间),与黄土层相比,古土壤 S0风化程度有所增强(CIA值60.83),但增强程度有限。(3)10 ka BP前后,若尔盖盆地气候干冷,风沙活动盛行,平缓的阶地面上开始接受持续的风尘堆积(形成黄土L1);8.5 ka BP前后,气候温湿,风沙活动明显减弱和风化成壤作用占主导,区域上形成了以黑灰色为特征的古土壤 S_(0);3.0 ka BP前后,气候转为较冷干,风沙活动强烈,古土壤 S0发育中断和被黄土L0所覆盖,形成了现代土壤 MS。(4)若尔盖盆地黄土—古土壤 序列 在宏观形态、地层年代和物性参数方面与黄土高原可进行良好对比,但这些参数的绝对值和变化幅度差异显著,暗示高寒区(若尔盖盆地)这些参数的环境意义可能与季风湿润区(黄土高原)有所不同。本文可为若尔盖盆地风积物的年代学研究和环境信息的提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赵晓康 庞奖励 黄春长 周亚利 查小春 李瑜琴 张玉柱 王忻宇关键词:若尔盖盆地 风化程度 OSL测年 河西走廊中部黄土-古土壤 序列 记录的释光测年及晚第四纪季风变化研究 晏忠凤三门峡地区黄土-古土壤 序列 物源分析与环境意义 2023年 三门峡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是东亚季风影响的黄土沉积敏感地区,对研究东亚季风演化、环境演变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该地区多采样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较大争议。端元分析能够分解沉积过程中沉积物不同来源的粒度组分,据此对黄土高原东南缘三门峡地区马坡剖面10 m风成黄土—古土壤 序列 进行粒度端元分析,同时引入沉积年代接近的黄土高原西北部会宁剖面2.3 m的黄土—古土壤 序列 粒度端元特征进行对比验证,两者都分解出3个代表不同沉积特征的端元。通过区域对比表明:3个端元能够指示三门峡地区黄土物质来源的3个组分,马坡剖面EM1端元属于黏粒和细粉过渡组分,代表东亚夏季风影响下的成壤作用;EM2属于细粉砂组分,代表高空西风远源搬运的风成沉积物;EM3属于粗粉砂组分,代表东亚冬季风低空跃移输送组分。同时,结合各端元组分含量与磁学参数、中值粒径等指标,表明端元分析方法在这一地区是准确有效的,能够指示沉积过程中区域的气候变化特点。 王巍 赵国永 张柯凡 潘航 陈渠关键词:黄土 东亚季风 川西高原黄土-古土壤 序列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川西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在河谷和断陷盆地中广泛分布中更新世以来的黄土-古土壤 序列 。川西高原黄土-古土壤 序列 是高原上最重要的古 气候地质记录载体之一。它记录着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高原季风的演化过程及机制,对深入了解青藏... 唐金梦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化学风化 环境意义 中中新世秦安黄土-古土壤 序列 磁性增强机制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 2023年 中中新世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 磁化率显著增高,在区域内已成为地层对比标志,然而其磁性增强机制依然不清楚.本文对秦安地区QA-I剖面约14~17.1 Ma期间的黄土-古土壤 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岩石磁学(热磁性质、磁滞性质、非磁滞剩磁与饱和等温剩磁比值χARM/SIRM等)和色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QA-I剖面黄土-古土壤 序列 样品中磁性矿物为准单畴(PSD)磁铁矿、超顺磁/单畴(SP/SD)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古土壤 中细粒磁赤铁矿含量高于上下相邻黄土层.CBD(Citrate-Bicarbonate-Dithionite)处理方法显示,中中新世风尘序列 中碎屑成因的PSD磁铁矿含量变化不大,约14.5~16.0 Ma期间成壤成因SP/SD磁赤铁矿含量的增多,是导致该时期风尘堆积序列 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原因;这与该时期较低的土壤 发育程度并不一致,表明CBD处理方法虽然可有效获取成壤成因SP/SD磁赤铁矿信息,却无法区分其为当地还是源区成壤成因.低温磁学研究表明,QA-I剖面约14.5~16.0 Ma期间SP/SD磁赤铁矿可能为碎屑磁铁矿颗粒的风化外壳,其含量高低变化与风尘样品中值粒径粗细变化一致,揭示出此类磁性颗粒含量受控于风力强弱,可能为源区风化成因.尽管中中新世古土壤 样品的磁化率与上下黄土层相比可反映其成壤强度,但约14.5~16.0 Ma期间SP/SD磁赤铁矿含量变化可能同时受到当地成壤强度以及源区风化的影响,导致磁化率与当地成壤强度之间关系较为复杂.因此,中新世风尘堆积序列 长尺度的磁化率趋势并不反映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变化. 周鸣亮 张春霞 张春霞关键词:中中新世 环境磁学 色度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 序列 易溶盐揭示的东亚第四纪粉尘组成与来源变化 中国黄土沉积是记录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粉尘循环的重要载体,然而中国黄土粉尘来源和组成的变化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这其中由于缺少对粉尘源区不同点源,诸如湖盆、戈壁、沙漠、冲积扇和基岩等的释放潜力以及其长期变化的研究,从而制约了人... 孙小云关键词:黄土-古土壤 易溶盐 临汾盆地晚冰期至中全新世黄土-古土壤 序列 的风化特征及指示的气候意义 被引量:3 2023年 了解中国北方晚冰期和全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基于黄土高原东南缘临汾盆地的黄土-古土壤 剖面,在3个AMS14C年代的支持下,通过粒度、磁化率、土壤 有机碳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重建了临汾盆地晚冰期至中全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宋村沟剖面的黄土和古土壤 分别处于初等和中等化学风化阶段,而不同地区风成堆积物的化学风化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的区域变化。多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晚冰期以来临汾盆地的气候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晚冰期东亚冬季风较强,气候干冷;早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强化,气候向暖湿转变;早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达到峰值,为最暖湿的适宜期;中全新世晚期东亚夏季风减弱,气候再次转向干冷;临汾盆地的气候变化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和冰量的变化。 石天宇 张样洋 翟秋敏 李洪彬 刘畅 刘畅 陈鹏 陈亮关键词:黄土 晚冰期 全新世 陇西暖泉山MIS Ⅱ以来黄土-古土壤 序列 对古 环境的记录 环境和气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20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大气、海洋、极圈、陆地变暖等造成的巨大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人类活动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受此影响,人类对气候和环境变化愈加关注。MISⅡ以来发生了多次气候事件,即使是在广... 万仁超关键词:黄土-古土壤 古环境重建 全新世 陕西绥德地区黄土-古土壤 序列 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5 2022年 黄土高原北部的绥德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通过对黄土-古土壤 的研究对比可以探索该区的古 环境气候特征、环境变化信息等相关问题。本文对绥德黄土-古土壤 进行常量、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其他地区黄土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绥德地区黄土-古土壤 的主要化学成分以SiO_(2)、Al_(2)O_(3)、Fe_(2)O_(3)和CaO为主;与风化程度、成壤强度和各种气候代用指标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指示,绥德黄土大部分处于气候干冷的低风化程度阶段,只有S_(2)古土壤 形成时期成壤作用较强,风化程度中等,降水最多,处于暂时温暖半湿润气候,剖面的风化强弱和成壤作用序列 为S_(2)>S_(3)>S_(4)>S_(1)>L_(4)>L_(3)>L_(2)>L_(1);具有物源指示意义参数显示,绥德黄土-古土壤 ,与黄土高原其他黄土的物源有所差异,阿拉善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可能是其主要物源区。 石浩 岳大鹏 赵景波 覃小锋 刘蓉 王珂 王晓宁 苏敏关键词:黄土-古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气候变化 中国东北典型黄土-古土壤 序列 铁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黄土-古土壤 序列 形成发育过程复杂,其成土作用与沉积作用同步进行而有别于传统土壤 发生过程,对其铁的迁移和转化了解不清。铁同位素组成分析能够明确土壤 铁元素迁移的方向,揭示铁的迁移机理,更准确详尽地反映成土过程中铁的迁移和转化... 姜荧荧关键词:土壤发生 土壤发育 古土壤
相关作者
黄春长 作品数:310 被引量:2,135 H指数:30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全新世 古洪水 汉江上游 滞流沉积物 黄土 庞奖励 作品数:311 被引量:1,784 H指数:27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全新世 古洪水 汉江上游 滞流沉积物 黄土 郭正堂 作品数:190 被引量:2,779 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 古气候 风尘堆积 古土壤 古环境 乔彦松 作品数:70 被引量:774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风尘堆积 磁性地层学 磁性地层 黄土-古土壤序列 黄土 刘东生 作品数:262 被引量:4,923 H指数:5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 古气候 第四纪 磁化率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