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篇“ 古新统“的相关文章
-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A洼古新统层序地层及沉积充填演化
- 2024年
- 丽水A洼是丽水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带,在实际勘探中一直基于二维地震资料开展研究,三维地震资料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充填演化研究,进而制约了岩性圈闭勘探的进程。本次研究运用新钻井和新采集的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丽水A洼层序地层、沉积充填演化及控制因素研究,指出有利勘探相带,得到的主要认识包括:(1)古新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SQ1、SQ2、SQ3、SQ4,分别对应月桂峰组、灵峰组下段、灵峰组上段和明月峰组;(2)灵峰断裂、仙桥断裂的差异活动使得盆地具有缓坡、陡坡和洼陷的分异特征,控制着研究区形成缓坡带、陡坡带和洼陷带层序地层样式;(3)受研究区构造沉降和物源供给影响,丽水A洼SQ1(月桂峰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SQ2(灵峰组下段)、SQ3(灵峰组上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海沉积体系,SQ4(明月峰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沉积体系,SQ1、SQ2和SQ3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仙桥潜山对丽水A洼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4)SQ2仙桥潜山滩坝砂体、SQ3丽水A洼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SQ4丽水A洼缓坡带浊积扇和SQ1、SQ2、SQ3灵峰低凸陡坡带扇三角洲4种沉积相带利于开展岩性圈闭勘探。本次研究取得的新认识对推动丽水A洼岩性圈闭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蔡坤秦兰芝徐东浩常文琪钟荣全王红岩
- 关键词: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层序地层岩性圈闭
-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新统阜宁组二段侵入岩围岩变质带储层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 2024年
- 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侵入岩分布广泛,油气显示活跃,已成为我国东部陆相盆地油气深化勘探和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目前针对火山岩对泥页岩围岩储层及其成藏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泥页岩围岩变质带能否作为勘探重点领域有待深入评价。为了推动苏北盆地侵入岩围岩变质带新类型油藏勘探,以溱潼凹陷阜二段侵入岩围岩变质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薄片、全岩、测井等资料,系统揭示了泥页岩变质带储层特征,明确了岩浆侵入对阜二段变质带油气成藏的贡献。研究表明,溱潼凹陷阜二段泥页岩受岩浆侵入影响,泥页岩围岩发生蚀变形成环状变质带储层,岩浆的侵入具有明显“增储作用”;变质带储层发育孔隙、裂缝两类储集空间,储层发育程度受侵入岩厚度及烘烤强度控制,岩浆的侵入具有“催熟作用”,同等深度下泥页岩Ro可增加0.4%~0.5%;阜宁组侵入岩形成于吴堡期—三垛期,火成岩侵入形成环状变质带的时间早于油气充注期,具有良好的成藏匹配关系。受岩浆侵入、侵入岩空间分布以及源储匹配关系控制,溱潼凹陷阜二段侵入岩围岩变质带具有源储一体、近源富集的特征,是规模增储的新阵地。
- 臧素华
- 关键词:储层特征古新统溱潼凹陷苏北盆地
- 丽水-椒江凹陷古新统储层物性影响因素新认识
- 2024年
-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钻井揭示了多个含油气构造和一个油气田,证实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碍于储层物性在2 300 m左右就进入致密段,极大影响了勘探进程。近年来,在近源下洼思想指导下,凹陷新领域勘探不断推进,在深部储层仍见有良好物性储层发育。通过物源、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分析认为,物源是决定储层物性的决定性内因,沉积水动力和成岩作用是改造储层物性的重要外素。这一新认识的提出为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层系加深提供了理论依据。
- 马文睿
- 关键词: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 椒江凹陷古新统月桂峰组“源-汇”体系及勘探意义
- 2024年
- 椒江凹陷古新统月桂峰组沉积时期发育东断西超的半地堑结构形态,具有典型的斜坡型“源-汇”系统,明确砂体优势发育区是储层预测的难点。基于最新钻井、薄片、重矿物及覆盖全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貌学和“源-汇”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为指导,定量刻画了椒江凹陷月桂峰组下段“源-汇”系统要素,分析了要素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椒江凹陷月下段具有变质岩母岩供源、规模古沟槽输砂、宽缓斜坡促运、低洼地貌区利于优势堆积的“源貌共控”规模砂体成因机制,有效指导有利目标储层预测,为海上少井条件下的油气藏勘探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 郭刚李林致廖计华王欣李峰
- 关键词:古地貌
- 椒江凹陷下古新统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综合识别与分布预测被引量:1
- 2024年
- 椒江凹陷是东海盆地已证实生烃但未获商业发现的低勘探程度区,落实其主力烃源岩层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发育情况及规模是下步油气勘探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新采集的三维地震、钻井、古生物及有机地球化学数据,综合断陷作用、古地貌背景、物源区母岩岩性、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等四方面开展椒江东洼月桂峰组湖相优质烃源岩精细识别,并通过地震相类比分析,定量预测其平面分布及规模。结果表明:强烈断陷作用、适度遮挡的古地貌背景、洼陷周缘火成岩母岩区共同控制了椒江东洼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的发育;其整体为好—优质烃源岩,以Ⅱ1-Ⅱ2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且有陆生高等植物的贡献。受凹陷结构控制,椒江东洼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洼陷中心及陡坡带一侧。典型地震相表现为低频连续强振幅平行反射,基于多属性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预测椒江东洼月桂峰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最大面积为294 km^(2)、总体积为109 km^(3)。综合认为,椒江东洼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
- 郭刚廖计华徐建永吴斌李林致王欣李峰李婧婧
- 关键词:湖相烃源岩发育条件东海盆地
-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气候和古环境对有机质富集的约束:来自古新统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明晰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基于24个泥岩样品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古新统沉积物相对贫碎屑组分、富自生组分,且主量和微量元素变化未受到成岩蚀变的影响.根据特征元素参数的垂向变化趋势,认为丽水凹陷古新世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沉积时期,古气候经历了温湿→干旱→温湿、水体古盐度经历了半咸水→咸水→淡水、水体古深度经历了较深水→较浅水→浅水、水体还原程度经历了弱还原-还原→氧化→弱氧化-氧化的变化过程.古气候和古环境协同变化控制着沉积物有机质生产和保存/降解,是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泥岩有机质富集程度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月桂峰组泥岩形成于温湿气候下的半深湖-深湖环境,水体生产力高,大量藻类和高等植物有机质在分层的贫氧水体介质中得以保存,导致有机质丰度较高.灵峰组泥岩形成于干旱气候下的滨浅海环境,水体生产力低,高盐度且富氧水体介质不利于藻类生存与保存,导致有机质丰度较低.明月峰组煤系泥岩形成于温湿气候下的海陆过渡环境,地表植被发育,地势平坦适宜大量高等植物有机质堆积,形成煤岩与泥岩互层分布.丽水凹陷油气勘探应围绕有机质丰度高且生烃能力强的月桂峰组生烃中心选择有效构造或岩性圈闭进行钻探.
- 雷闯雷闯叶加仁吴景富殷世艳
- 关键词:古气候古环境丽水凹陷
- 东海丽西洼陷缓坡带中-下古新统成岩演化
- 2023年
- 丽西洼陷的储层品质是长期以来制约勘探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分析丽西洼陷缓坡带新的勘探层系-中-下古新统的有效储层发育问题,综合利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SEM)分析、X衍射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定、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研究了丽西洼陷缓坡带中-下古新统的储层成岩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丽西洼陷缓坡带中-下古新统成岩演化具有南北差异性,总体上现今南部演化程度高于北部。在斜坡的主体部位(斜坡中带),南部中-下古新统可进入中成岩B期,而北部中-下古新统总体处于中成岩A期。通过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本研究认为影响原生粒间孔隙保存的2大关键要素为刚性颗粒含量和浅埋藏时碳酸盐沉淀;影响次生溶蚀孔形成的2大关键要素为地表酸性水、幔源二氧化碳和烃源岩演化排出的酸等形成的3类酸性环境,以及岩石早-中期碳酸盐含量和长石含量。
- 汤睿覃军黄山常文琪董哲田钧名
- 关键词:缓坡带
-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物源分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东海陆架盆地古新统的物源演化是控制该地区沉积充填演化的主要因素。物源特征分析在盆地勘探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的取心样品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分析,通过砂岩碎屑组分、轻、重矿物组合及相关参数的时空分布研究,探讨研究区古新统物源体系演化及其对盆地沉积充填的指示意义。丽水凹陷古新统碎屑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砂岩以中等—较好分选为主,颗粒多为次棱角状—次圆,整体磨圆较差,指示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古新统月桂峰组—灵峰组在盆地不同部位的轻矿物组合特征明显不同且分带性明显:西次洼中部和北部以再旋回造山带母岩类型为主;西次洼南部则以再旋回造山带和岩浆弧母岩类型为主;东次洼以再旋回造山带母岩类型为主。研究区古新统各主要层位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变化较小,西部浙闽隆皱带和东部雁荡凸起为丽水凹陷最重要的物源区,盆内灵峰低凸在明月峰组下段沉积之前遭受严重剥蚀,向盆内提供局部物源。丽水凹陷古新统的物源体系分析表明,月桂峰组—灵峰组沉积期处于盆地断陷初期—断陷高峰期,盆内断隆发育形成盆内物源区,灵峰组上段沉积时盆地开始进入断陷后期,不再发育局部盆内物源,主体以盆外物源体系为主。
- 吴柘锟李琦张迎朝李风勋覃军单帅强朱珍君耿慧陈贺贺
- 关键词:岩石学特征矿物组合物源分析古新统丽水凹陷东海陆架盆地
-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源-汇系统耦合及时-空演化被引量:3
- 2023年
- 受构造幕式多期活动和盆内外多物源水系影响,断陷湖盆源-汇系统形成过程复杂,但不同构造阶段的源-汇系统耦合及时-空演化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为例,基于地震、测井、岩心、薄片及重矿物等资料,综合盆地物源体系分析、搬运体系识别与定量追踪、沉积体系刻画及半定量表征,重建了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断陷早期,盆地多孤立、小型沉积中心,构造活动速率较低,物源供给较少,陡坡带发育较多小规模扇三角洲,缓坡带受先存水系影响,发育小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断陷强烈期,受灵峰主断裂强烈活动影响,物源供给充足,陡坡带扇三角洲规模增大但数量减少,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增大并相互合并;断陷晚期,陡坡带源-汇系统逐渐消亡,缓坡带受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影响,河流下切作用增强,在坡折带下发育大规模盆底扇沉积体系。受构造-沉积格局、母岩类型及边界条件联合控制,丽水凹陷不同构造阶段共发育5种源-汇系统,分别为:①缓坡带北部变质岩为主-SE向U型古沟谷-远源辫状河三角洲;②缓坡带中-南部火山岩为主-NE向断槽/SE向V/U型古沟谷-远源辫状河三角洲/盆底扇;③灵峰凸起北段侵入岩为主-SW向古沟谷-近源扇三角洲;④灵峰凸起中-南段火山岩(早)-变质岩(晚)-SW向古沟谷/NE向断槽-近源扇三角洲;⑤雁荡凸起侵入岩和变质岩-SW/S向古沟谷-近源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物源搬运通道参数半定量统计结果表明,缓坡带古沟谷/断槽宽、浅,陡坡带古沟谷/断槽窄、深;断陷早期和晚期物源搬运通道横截面积与盆内对应沉积体面积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 朱珍君李琦陈贺贺李剑张卫平杨丰繁张迎朝覃军李风勋单帅强
- 关键词:断陷盆地构造-沉积古新统丽水凹陷东海陆架盆地
-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西凹古新统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
- 2023年
-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西凹古新统发育多种类型储层,通过4口典型井的岩心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碳氧同位素测试等手段,对丽水西凹古新统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丽水西凹古新统砂岩储层以浅海-三角洲相中细粒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较低,矿物组成以岩屑为主,石英、长石次之;(2)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碳酸盐岩与黏土矿物胶结、长石溶蚀等成岩作用,灵峰组下段砂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淡水成岩环境,明月峰组及灵峰组上段砂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混合水成岩环境,恢复的成岩温度介于76~141℃之间;(3)古新统明月峰组下段及灵峰组上段砂岩处于早成岩B期,灵峰组下段及月桂峰组砂岩处于中成岩A期;(4)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减孔(-18.3%)、早期胶结减孔(-3.9%)、溶蚀增孔(+4.8%)、晚期胶结减孔(-6.7%)的孔隙演化过程,各套砂岩储层经历了差异化的成岩演化过程,分别发育以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岩与黏土矿物胶结作用、不稳定碎屑溶蚀作用为主要特征的成岩演化类型。明月峰组下段及灵峰组上段砂岩发育优质储层,灵峰组下段和月桂峰组砂岩以更具勘探难度的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为主,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丽水西凹古新统砂岩储层,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卞雅倩傅强刘金水马文睿赵世杰秦婷婷
- 关键词:东海盆地古新统成岩作用成岩演化
相关作者
- 刘成林

- 作品数:482被引量:2,755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钾 钾盐 蒸发岩 柴达木盆地 钾盐矿床
- 王春连

- 作品数:109被引量:604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 古新统 钾 富钾卤水
- 徐海明

- 作品数:64被引量:5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江陵凹陷 古新统 电子探针 果尔 富钾卤水
- 曹养同

- 作品数:55被引量:24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库车盆地 蒸发岩 钾 地质学 钾盐
- 王立成

- 作品数:73被引量:45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蒸发岩 钾盐矿床 钾 钾盐 江陵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