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1篇“ 史氏鲟“的相关文章
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以酵母硒(总硒含量2000 mg/kg)的形式分别向基础饲料(硒含量0.78 mg/kg)中添加0、2、4、6 mg/kg(饲料中硒总含量为0.78、2.42、4.26和6.73 mg/kg)的硒,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5.89±0.74)g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360尾体质健康的史氏鲟幼鱼,随机分配至12个养殖缸(30尾/缸),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幼鱼肌肉硒含量、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饲料转化率(FCR)、内脏比(VSI)、肝重比(HIS)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肥满度(C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73 mg/kg添加组的史氏鲟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升高,肌肉蒸煮损失、冻融损失和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2)对史氏鲟幼鱼投喂添加2.42~6.73 mg/kg的酵母硒饲料,其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3)添加6.73 mg/kg的硒显著提升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 X)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以酵母硒的形式添加6.73 mg/kg的硒可以显著地促进史氏鲟幼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吴雷张学振王力刘琪李建张殿福田大才
关键词:酵母硒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
工厂化培育史氏鲟苗种技术探析
2022年
自20世纪90年代鱼人工繁殖技术成功后,养殖史氏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连续多年的养殖,造成史氏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下降、抗病性减弱和生长性能下降。另外,随着国家对渔业尾水排放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鱼养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这些对传统的鱼养殖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种质资源和养殖环境的变化,为实现鱼养殖产业转型升级,需开展史氏鲟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
肖广侠孙自军
关键词:人工繁殖技术鲟鱼养殖史氏鲟苗种培育技术
冷泉水分段养殖虹鳟鱼史氏鲟技术探讨
2021年
冷泉水分段养殖是一种充分利用冷泉水的新养殖模式。此模式综合考虑虹鳟鱼和史氏鲟的生态习性,根据冬季和夏季水温、溶解氧变化情况分段利用养殖池,在单纯养殖虹鳟鱼模式的基础上,调整了养殖品种,前段1号~8号池养殖虹鳟,后段9号~24号池养殖史氏鲟,更大限度地开发了冷泉水的生产潜力,创造出更好的养殖效益。
赵兰英
关键词:虹鳟鱼史氏鲟生态习性养殖效益养殖品种
无水保活运输温度对史氏鲟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提高史氏鲟的保活时间和存活率,选取合适质量浓度MS-222麻醉史氏鲟,研究不同无水保活运输温度(4、8、12℃)对史氏鲟氧化应激的影响,分别记录模拟保活运输12 h和24 h后各温度组的存活率,分析保活运输前后应激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MS-222麻醉史氏鲟,较佳镇静质量浓度为100 mg/L、镇静时间为(2.1±0.1) min,较佳麻醉质量浓度为110 mg/L、麻醉时间为(2.1±0.3) min;保活运输12 h时,12℃条件下存活率最高,为85%,保活运输24 h时,4℃条件下存活率最高,为62.5%;保活运输12 h后12℃条件下血糖浓度和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同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最低(P<0.05),表明受到的应激最小;保活运输24 h时,各温度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明显差异,4℃条件下GPX活性较低,同时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史氏鲟短时间(12 h)保活运输时,较高温度(12℃)减少应激效果明显,是较适的保活温度;在较长时间(24 h)保活运输时,低温能更好保持低代谢和麻醉状态,4℃是较适的保活温度。
周文白婵王炬光柴毅鉏晓艳廖涛熊光权
关键词:MS-222史氏鲟温度氧化应激
一株史氏鲟源腐生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组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从周宁县某养殖场史氏鲟病灶样品中分离出1株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JY08,为了进一步研究其进化地位、耐药机制和潜在致病因子,采用形态学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JY08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腐生葡萄球菌的相似度最高,为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JY08与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亚种(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ubsp.saprophyticus ATCC 15305)聚为一支,结合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株为腐生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Y08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林可霉素类等大类中的17种药物具有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等11种药物敏感;对多粘菌素B和呋喃唑酮2种药物中度敏感。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Y08携带了10大类103个抗生素耐药基因和61种毒力因子123个相关毒力基因。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评估该菌株潜在的具有感染能力的遗传特征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为该菌可能引起的疾病防控提供科学资料。
周华书
关键词:史氏鲟腐生葡萄球菌耐药性
投喂频率对史氏鲟幼鱼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为探究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的最低适宜投喂频率,将实验鱼的投喂频率分别设定为2、1、0.5、0.25、0.125次/d,养殖56 d后测定其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降低,史氏鲟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降低(P<0.05),但存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随着投喂频率降低,肝脏T-AOC、SOD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次/d组T-AOC活性与0.5、0.25、0.125次/d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之间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CAT活性和GSH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5、0.25次/d组肝脏CAT活性显著高于0.125次/d组(P<0.05),1次/d组GSH含量显著高于0.5、0.25和0.125次/d组(P<0.05);肝脏MDA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0.5、0.25、0.125次/d组MDA含量显著高于2、1次/d组(P<0.05)。免疫指标中,随着投喂频率降低,实验鱼肝脏LZM活性逐渐降低,2次/d组与0.125次/组差异显著(P<0.05);而肝脏IgM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25次/d组显著高于2、0.125次/d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史氏鲟幼鱼的最低适宜投喂频率为1次/d,以避免投喂频率过低对鱼体造成的胁迫氧化损伤。
管敏张德志张厚本
关键词:投喂频率抗氧化免疫
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鱼的皮革加工方法
本发明属于皮革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鱼的皮革加工方法,申请人针对史氏鲟、杂交鱼皮的骨板与鱼皮连接部位较薄,其腹部的两列骨板与鱼皮的连接部位相当脆弱,成革的质量的问题,着重解决了史氏鲟、杂交鱼皮鞣制加工过...
杜浩危起伟刘志刚马岩
文献传递
不同开口饵料对西杂(西伯利亚♀×史氏鲟♂)仔鱼生长和成活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试验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西杂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初重(0.0344±0.0018)g的西杂(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开口仔鱼,分为8组,分别饲喂水蚯蚓、蚯蚓、蚕蛹粉、水蚯蚓+蚯蚓粉、水蚯蚓粉、枝角类粉、蚯蚓粉和磷虾粉8种饵料或饵料组合。试验期28d。结果显示,仔鱼的末重、终末体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为水蚯蚓>蚯蚓>蚕蛹粉>水蚯蚓+蚯蚓>水蚯蚓粉>枝角类粉>蚯蚓粉>磷虾粉。仔鱼的成活率为水蚯蚓>蚯蚓>水蚯蚓+蚯蚓>蚕蛹粉>水蚯蚓粉>枝角类粉>蚯蚓粉>磷虾粉。试验表明,西杂开口仔鱼投喂鲜活水蚯蚓、鲜活蚯蚓优于干粉生物饵料。在生物饵料缺乏情况下,投喂蚕蛹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生物饵料,促进西杂仔鱼的生长和成活。在开口仔鱼培育阶段,水体中是否存在丰富的适口饵料,是决定鱼苗存活的关键。西杂仔鱼容易在开口10-19 d后迎来饥饿不可逆点。
李艳华胡佳胡佳先大强王鲁双长河
关键词:仔鱼开口饵料成活率
慢性氨氮胁迫对史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肝脏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该研究以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室内营造了0.01 mg·L^?1(对照组)、0.50 mg·L^?1(低浓度组)、1.00 mg·L^?1(中浓度组)、2.00 mg·L^?1(中高浓度组)和4.00 mg·L^?1(高浓度组)5个氨氮浓度组,对史氏鲟胁迫养殖60 d后取样测定其生长、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指标,初步揭示史氏鲟幼鱼对慢性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随氨氮浓度升高,史氏鲟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均显著下降(P<0.05),但肥满度(CF)无显著变化。在抗氧化指标中,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免疫指标中,肝脏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受氨氮胁迫影响显著(P<0.05)。结果表明,慢性氨氮胁迫显著抑制了史氏鲟幼鱼的生长,降低了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建议在史氏鲟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应控制在≤0.5 mg·L^?1,以避免其对史氏鲟造成损伤。
管敏张德志唐大明
关键词:抗氧化免疫
通过添加不同的添加剂提高低盐史氏鲟鱼糜的凝胶特性及预加热响应
史氏鲟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为了将其鱼肉进一步加工成鱼糜产品,需要去除鱼的厚皮、骨头、粘液、臭味、肌浆蛋白和不良物质,将获得的白色肌肉作为进一步加工的主要成分。据报道,预加热可以改善鱼糜的凝胶性质,使得最终形成的凝胶具有更高...
Ganesha Yanuar Arief Wijaya
关键词:添加剂凝胶特性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庄平
作品数:686被引量:3,408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长江口 中华绒螯蟹 中华鲟 鱼类 盐度
孙大江
作品数:190被引量:1,43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施氏鲟 鲟鱼 史氏鲟 达氏鳇 小体鲟
章龙珍
作品数:467被引量:2,716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华鲟 长江口 中华鲟幼鱼 中华绒螯蟹 精子
张涛
作品数:764被引量:3,00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长江口 中华绒螯蟹 水稻 中华鲟 鱼类
李大鹏
作品数:174被引量:761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研究主题:史氏鲟 草鱼 黄颡鱼 循环水养殖 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