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0篇“ 君主立宪“的相关文章
尼泊尔想恢复君主立宪制?
2024年
2023年11月23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爆发近万人参与的抗议示威,抗议者要求恢复本国2008年废止的君主立宪制,并将尼泊尔恢复为印度教国家。尼媒称,这是自尼泊尔成为世俗共和制国家后,尼民众首次在首都举行要求恢复君主立宪制与印度教国家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此次抗议示威虽持续数日,但规模从更广层面来看相对较小,然而其释放的信息不应被忽视。
张树彬
关键词: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印度教示威抗议
以递进性问题链为引领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为例
2024年
文章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为例,通过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教材的解读,确定以议会与王权的关系为核心的递进性问题链,从“议会与王权关系的变化”“议会与王权关系的新变化”“议会与王权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因”三个层次递进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石洋洋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君主立宪看劳杨法律思想
2023年
劳乃宣与杨度因其思想与具体主张的不同在清末修律中分属于礼教派与法理派两大阵营。二人同时也是清末民初君主立宪的坚定拥护者,本文旨在梳理研究劳杨二人关于君主立宪思想的论证及制度建构,探究其中的共性与差异之处,进一步拓展对两位晚清“遗老”的法律思想研究。
郭洁星侯澜坤
关键词:劳乃宣君主立宪法律思想
“大概念”统领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策略——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以大概念为视角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有意义相关联的结构化知识体系,能够帮助教师从繁杂的学习内容中抓住主要矛盾和本质问题,紧扣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
沈晓飞
关键词:教科书内容初中历史教学君主立宪制问题设计策略结构化知识
指向新情境的问题链运用与调整——以专题复习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
2023年
设置学习情境已成为高中历史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学习情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在复习过程中,设置情境也可以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学习情境中问题的铺陈会成为至关重要的部分。笔者在一次执教学校公开课时,为了深入评估学习情境的教学效果,采用了问题链的方式,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点插曲,引起了我的反思。
王煜
关键词:新情境设置情境学习情境专题复习课
清末新政能实现君主立宪吗?被引量:1
2022年
清末新政“顶层设计”抓不住要害、分不清主次,皇室又携私心,组建“皇族内阁”,企图用钦定的办法来“巩固君权”,结果是宪政不仅未能“安民”,反而尽失民心。庚子事变后,清廷重启改革,时称“庚子新政”或“庚子后新政”,今日学界则称之为清末新政。
彭剑
关键词:清末新政庚子事变君主立宪
新高考视域下的历史政治制度教学思考——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例
2022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高中历史政治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和考查对象。但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掌握情况都不甚理想,多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因此泛泛而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这就要求教师也需向研究型转变。
刘小松
关键词:君主立宪研究型
从“君民共主”到“君主立宪”——以戊戌变法前夜康有为“孔子制宪说”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22年
在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自“君民共主”转变为“君主立宪”,其所持的“孔子制宪说”可为此转变提供解释。康有为的“孔子制宪说”源于其突破传统公羊学后形成的新的“孔子改制说”,强调了孔子立制的根本性法规范地位。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在于其为实现“君民共主”主张,于1895年提出的“议郎制”改革设想受挫。面对挫折,康有为继续坚持其“议郎制”的立论基础——“孔子改制”思想,又复受近代宪法理念激发,最终融铸传统“宪法”思想和“孔子改制”思想形成“孔子制宪说”,以强化孔子的政治权威地位,突出孔子立法对君主的规范作用。“孔子制宪说”建立起了“君民共主制”与“君主立宪制”间的逻辑联系。“君主立宪”思想经康有为提出后在清末广为传播,成为清末政治改革的核心目标。
邢曙光汪太贤
关键词:君主立宪
浅析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为例
历史学科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它涉及人生的未来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走向、更是未来面对各种外界干扰时的坚强后盾。家国情怀如何落实...
王炫
关键词:家国情怀
“问题引领”打造智慧历史课堂——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为例
2021年
一、"问题引领"的内涵"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动学生思维力,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教学方式。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指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设计应"以问题引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杨磊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思维力君主立宪制课堂提问逻辑层次

相关作者

侯宜杰
作品数:15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袁世凯 君主立宪 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 革命派
丁健
作品数:50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袁世凯 辛亥革命 民初 武昌起义 孙中山
张锡勤
作品数:66被引量:287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维新派 社会变革 程朱理学 道德革命 思潮
周福振
作品数:96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新民丛报》 党章 《民报》 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建设
彭剑
作品数:28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南京大屠杀 预备立宪 清季 美国传教士 资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