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30篇“ 围产儿死亡“的相关文章
济南市天桥区2020—2023年围产死亡情况调查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济南市天桥区围产死亡发生情况及死亡原因,为控制或降低围产死亡率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收集济南市天桥区2020—2023年6家助产机构围产死亡资料,分析各年围产死亡率变化趋势和死因构成,比较产妇年龄、居住地、胎性别、胎龄及出生体重对围产死亡率的影响。结果2020—2023年天桥区6家助产机构共监测围产32993人,围产死亡148例,包含死胎死产115例(77.7%)、早期新生死亡33例(22.3%),平均死亡率为4.5‰。148例死亡围产中,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为出生缺陷(37.2%)、脐带胎盘因素(18.2%)、不明原因(14.2%)、早产(8.8%)和产妇合并症(新生窒息)(8.1%)。35岁及以上产妇、产检0次、分娩时28~36周、围产出生体重<2500 g的围产,死亡率高于同项目其他类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龄妊娠、孕期未建册和产检、出生缺陷、脐带因素是影响济南市天桥区围产死亡的主要原因,工作中应加强高龄孕产妇管理,积极宣传孕早期建册与规范产检的重要性,持续开展婚前、孕前检查等健康宣教,重视孕期产前筛查和诊断,及早发现胎宫内缺氧的合并因素,降低围产死亡率。
武娜杨希许同胜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
重视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围产死亡
2024年
出生缺陷与围产死亡是威胁我国妇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归因于出生缺陷的围产死亡尚未得到重视。为减少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围产死亡的发生,本文通过深度解析国内外归因于出生缺陷的围产死亡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现状,提出应鼓励开展全国性围产死因监测的研究,重视围产死因分类系统的推广应用,聚焦归因于出生缺陷的围产死亡的精准诊断,同时,重视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围产死亡的三级预防。
刘瑞霞李双影阴赪宏
关键词:死胎围产儿死亡
我国围产死亡率时空分布及预测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我国围产死亡率的时空分布情况,并对全国围产死亡率进行预测。方法基于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围产死亡率和2011—2020年全国围产死亡率数据,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围产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GM(1,1)模型对围产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21年我国围产死亡率空间分布呈正向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西藏自治区聚集类型为高-高相关,湖南省为高-低聚集地区,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省为低-低聚集区。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1—2025年全国围产死亡率分别为3.79‰、3.61‰、3.44‰、3.27‰、3.12‰。结论我国围产死亡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在时间分布上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提高妇幼保健水平,缩小地区差异。
魏佳慧林琪菲李向云李国菊
关键词:围产期死亡率
2019—2022年泉州市围产死亡现状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分析2019-2022年泉州市围产死亡现状。方法:选取2019—2022年泉州市妇幼保健院21332例围产。收集围产、孕产妇信息。分析围产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分析不同产妇年龄、产妇居住地、胎性别、胎数、胎孕周及出生体重围产死亡率。分析死亡围产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019—2022年存活围产21076例,死亡围产256例(包含死胎死产数233例,新生死亡23例),围产死亡率为12.0‰。围产死亡原因主要为:出生缺陷186例(72.7%)、脐带因素30例(11.7%)、出生窒息18例(7.0%)、早产14例(5.5%)、宫内感染4例(1.6%)。低龄组围产死亡率最高,为29.2‰。不同产妇年龄围产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村围产死亡率约是城镇围产死亡率的1.43倍。性别不明的围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及多胎围产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中早产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过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围产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超常体重围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6例死亡围产中,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44例,占17.2%;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212例,占82.8%。结论:2019年—2022年泉州市围产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生缺陷是泉州围产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围产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孕妇年龄、胎体重、胎数等)结果,开展婚前孕前体检,提高产筛与诊断水平,可以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从而降低围产死亡率。
朱伟翔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保健管理
苏州市23092例围产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7家医院联合监测围产死亡的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市7家助产机构联合监测的围产,探讨围产死亡的主要构成,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析围产死亡主要构成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联合监测的23092例围产死亡共120例,其中死胎死产占75.0%,早期新生死亡(早新死)占25.0%。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初检孕周、孕次、年龄、孕周、出生体质量与死胎死产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初检孕周越大(OR=1.17,P<0.01)、孕次增加(OR=2.36,P<0.01)、高龄妊娠≥35岁(OR=14.50,P=0.04)发生死胎死产的风险增加。32~37周妊娠者(OR=0.12,P<0.01)与出生体质量≥2500g者(OR=0.10,P<0.01)发生死胎死产的风险减小。结论联合监测的围产死亡主要构成为死胎死产,随着初检孕周的增大及妊娠次数的增加,发生死胎死产的风险增大,小孕周及低出生体质量与死胎死产密切相关,高龄妊娠也增加了死胎死产的发生风险。
陈丽钱琪钰蒲丽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围产医学
2013~2022年围产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光明区2013~2022年围产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降低围产死亡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光明区2013~2022年10年间的围产资料及其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深圳市光明区10年间围产94389例,围产死亡371例,死亡率为3.93‰,10年间围产死亡率波动于2.29‰~5.18‰,围产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母年龄<20岁、孕母学历初中及以下、分娩孕周<37周和出生缺陷是围产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深圳市光明区2013~2022年围产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孕母年龄<20岁、孕母学历初中及以下、分娩孕周<37周和出生缺陷是影响深圳市光明区围产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为了有效降低围产死亡率,需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提倡优生优育,按时产检,及时做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加强出生缺陷防控,避免早婚早育,避免严重胎畸形进入围生期,从而降低围产死亡率。
陈燕玲刘圣英许瑾瑾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
2018-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围产死亡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围产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30所医院的围产死亡资料及同期分娩的活产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围产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2年泉州市共监测围产338 325例,围产死亡1 464例,围产死亡率为4.33‰。母亲居住地区为乡村(OR=3.956,95%CI:3.257~4.804)、患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OR=3.327,95%CI:2.639~4.194),以及出生缺陷(OR=125.297,95%CI:61.619~254.779)是围产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 <0.001);母亲产检次数多是围产死亡的保护因素(OR=0.904,95%CI:0.880~0.929)。泉州市围产死亡原因前5顺位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母亲因素、胎盘因素及出生窒息,占围产死亡的81.2%。结论 泉州市出生缺陷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将出生缺陷作为突破口,加强出生缺陷防控知识的普及,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同时,应加强围产保健管理,及早识别围产死亡高危因素,及时干预,以进一步降低围产死亡率。
朱楚玲林丽卿林英英
关键词:围产儿干预措施
宁波市2010-2023年围产死亡发生现状及干预措施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0—2023年围产死亡情况,并探索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0—2023年宁波市5296例围产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分析导致围产死亡的主要因素、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1)近14年全市总人口围产死亡率由10.33‰下降至2.91‰,其中户籍人口围产死亡率从6.54‰下降到2.63‰,非户籍人口围产死亡率从16.00‰下降到3.22‰,非户籍人口围产死亡率高于户籍人口。(2)全市围产死亡病例中死胎、死产和早期新生死亡构成比分别为71.43%、3.38%和25.19%,死产和早期新生死亡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其中户籍人口死胎占比(75.33%)高于非户籍人口(68.79%),非户籍人口早期新生死亡占比(26.81%)高于户籍人口(22.80%)。(3)围产死亡原因前4位分别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母体因素和原因不明。出生缺陷一直是围产死亡原因的第1顺位,原因不明围产死亡病例占比呈下降趋势。结论宁波市围产死亡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继续督促全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强调流动人口孕产妇同质化管理,保障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落实,不断提高全市围产保健管理质量。
顾雪君杨秀萍孙莹舒立波周婷婷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预防
2012-2021年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死亡及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死亡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死亡水平和消除梅毒母婴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湖北地区报告的已分娩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趋势性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2至2021年,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死亡率从39.11‰(7/179)下降至5.57‰(3/539),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9.95,P=0.002),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死亡率高于全人群围产死亡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末次非梅血清学滴度≥1∶8(OR=5.58,95%CI:2.02~15.36)、妊娠末次非梅血清学滴度不详(OR=4.52,95%CI:1.70~12.02)、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OR=7.21,95%CI:4.72~11.03)、新生窒息(OR=16.82,95%CI:8.10~34.93)、出生缺陷(OR=11.52,95%CI:5.09~26.10)均是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接受治疗(OR=0.58,95%CI:0.37~0.91)是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围产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是梅毒感染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重视开展科普宣教,早期检测规范治疗、积极降低非梅血清学滴度和加强新生保健服务质量是降低围产死亡发生风险的重要手段。
徐阳欢张蕃代国红王玉红李德海尹丹丹卢宇翾龚正涛
关键词:孕产妇梅毒感染围产儿死亡
围产死亡之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的实证分析
2023年
分析我国有关围产死亡之医疗纠纷案的年份、地区、医院等级、医院过错参与度分级、母婴结局、产生纠纷原因、赔偿金额等,发现案件多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三级医院,赔付率高,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复杂,医院过错参与度分级、母婴结局与实际赔偿金额成正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份、医院过错参与度分级、母婴结局、主张赔偿金额是影响实际赔偿金额的关键因素;由此探讨原因,并提出关于法律意识、围产期保健管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黄思源熊华容王丹石镁虹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医疗纠纷

相关作者

杨慧霞
作品数:1,137被引量:13,502H指数:5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 糖尿病
段明英
作品数:73被引量:344H指数:7
供职机构: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孕期 胰岛素抵抗 围产儿死亡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孕妇
高亚莉
作品数:37被引量:164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围产儿 医学实习生 围产儿死亡 妊娠 先天性心脏病
朱丽萍
作品数:159被引量:1,84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孕产妇 青少年 发生率 剖宫产
王子莲
作品数:311被引量:2,80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 妊娠期 双胎妊娠 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