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13篇“ 国民性“的相关文章
- 从茶道看日本人的国民性
- 2024年
-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随着唐宋时日本学问僧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吸收而传入日本。之后,茶文化不仅被日本皇室贵族高僧所推崇,更是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同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茶道文化所追求的茶人形象、所推崇的行为方式、所包含着的情感模式及思维方式等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日本人的一些国民性特质。对于日本人的国民性论述,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人类文化学(本尼迪克特)、文化史(芳贺矢一)、统计学方法(日本数理统计研究所国民性调查研究委员会)等视角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本文以茶道为背景,结合既往日本人的国民性研究成果,分析茶道文化中展现出来的日本人的国民性特征。
- 程卓玉张亚莉
- 关键词:茶道日本人国民性
- 国民性批判话语的跨文化建构
- 2024年
- 围绕启蒙现代性展开的国民性批判话语,既是在“救亡与启蒙”前提下自我解构与建构的思想机制,又是东方与西方跨文化对话互动场域中的复杂呈现。对话性使得国民性思想超越“权力话语”中的主客体结构,深入到主体间性的关系中,保障了自身作为“看和被看者”与“话语参与者”的主体性地位,并借助“外位性”视角,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内生性框架限制,赋予了自我反思的有效性。
- 王琳李时学
- 关键词:跨文化对话权力话语
- 美育语境下黄自音乐教育“国民性”研究
- 黄自作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音乐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音乐教育等相关实践活动,成功的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歌曲,以及编纂建立了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为后世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急需解决人格觉醒、素质培养等...
- 孙禹司
- 关键词:黄自音乐教育国民性美育
- 李渔短篇小说集之编创及其国民性探究
- 2024年
- 《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和《十二楼》代表了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李渔贡献给当时乃至后世的文学珍宝,其文学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都毋庸置疑。其国民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小说、戏曲的文体认同,为通俗文学的叙事提供了更为丰富开阔的路径;二是小说戏曲创作及其编刻传播体现了李渔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并搭建了与社会学密切关联的桥梁;三是自娱娱人的喜剧精神,给读者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和生活的希望。这三者结合形成了李渔独特的创作观念及颇具民族精神的文艺思想。
- 秦川
- 关键词:编创
- 祥林嫂和阿Q——质疑“‘国民性’弱点”说
- 2024年
- 《祝福》和《阿Q正传》堪称鲁迅小说经典的双璧,两经典的中心人物分别是祥林嫂和阿Q,均为不朽的文学典型。在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中,《祝福》选在必修下册,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阿Q正传(节选)》编入选择性必修下册,在高二下学期讲授。为加深对两篇课文的理解,现以《祝福》与“改造国民性”问题为视角,试对两篇经典及其典型人物作一点比较分析,并及于祥林嫂“‘国民性’弱点”之说,敬请研究者、教者和读者赐教。
- 谷兴云
- 关键词:祥林嫂改造国民性阿Q正传《阿Q正传》文学典型
- 国民性与社会性格:集体表征或群体谬误
- 2024年
- 有关国民性与社会性格研究的臧否,一直是社会唯实论者和唯名论者争论的焦点。在社会心理学百余年的历史中,产生了诸多以群体心理为主题的卓越研究,其中尤推戴维·理斯曼的《孤独的人群》。理斯曼以18世纪前后的两次大革命和20世纪上半叶开始的消费革命为界碑,将西方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段,其间的人口增长呈现出底部相对平缓、中部陡升、顶部再度平缓的S型曲线,依序为“高增长潜力”“过渡型增长”和“初期人口减少”三个阶段。与此相应,人们也呈现出传统导向、内在导向和他人导向三种性格类型,而消费主义宰制了当代美国人他人导向的社会性格。值得关注的是,在略晚开启但更为迅疾的中国社会转型中,人口增长模式和社会性格嬗变之间似乎也呈现出相似的关联趋势。
- 周晓虹
- 关键词:人口增长模式社会转型
- 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之管窥
- 2023年
-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国人奴性的批判,对“瞒和骗”的批判,对冷漠自私的看客心理的批判,对国民精神愚昧、麻木状态的批判等。穿越历史的时空,鲁迅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四个方面来继承和弘扬鲁迅的这一思想: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鼓舞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实现新的目标。
- 刘亮财
- 关键词:改造国民性
- 老舍对“国民性”书写的开拓与反思
- 2023年
-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标志性人物,在对待国民性这个严肃的话题上,很明显与鲁迅先生相比较,老舍的观念更中国化一些。之所以在国民性这个问题上与鲁迅作比较,是因为在20、30年代的中国,人们对于国民性的书写亦或是讨论甚至是批判,一直是文化界的主流意识和主要话题,也就是对国民性书写的开拓与反思,一直引领着新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的浪潮之一,本文试图对老舍“国民性”书写的开拓与反思进行阐述。
- 李霞
- 关键词:老舍
- 鲁迅“国民性”批判的日本影响及其文化超越
- 2023年
- 基于多年来关于鲁迅研究的文献资料,考察梳理了鲁迅从赴日求学,弃医从文,到“国民性”思想的产生,这一期间内所受到的种种影响,分析鲁迅提出的“国民性”与日本“国民性”的差别。根据史料可以得知鲁迅深深受到当时在日本国内的关于“国民性”研究的影响。而且,鲁迅对于“国民性”问题的关注,从源头上看,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留日期间的日本文化氛围的浸染。至于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更是启发了鲁迅的“国民性”概念的确立。鲁迅通过自己的消化改造,将包括国民性在内的新概念、新思想注入自己的作品,其国民性概念实际上是对芳贺矢一“国民性”的反用,也因此达到了对于日本“国民性”研究的超越。也就是说鲁迅对于“国民性”概念的使用,完全不是在芳贺矢一的原意上照搬,却恰恰是反其意而用之。由芳贺矢一的对其日本国民性的赞美,而根据当时中国实际的国民精神状况,对于我们民族的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今天,重新审视鲁迅当年所极力批判的“国民性”的来龙去脉,并以此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起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发掘和探讨。
- 郝雨郝丛丛
- 关键词:日本文化国民性
- 《字林西报》中国国民性话语研究(1864-1912)
-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人在上海创办经营的《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采用西方流行的大众新闻报纸运作模式,搜集、刊载在华西人关切的商业信息、航运信息和中外新闻,成为当时中国,...
- 王璇
- 关键词:中国国民性新闻话语
相关作者
- 袁洪亮

- 作品数:31被引量:11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研究主题:国民性改造 国民性改造思想 市场经济 社会心理 国民性
- 樊星

- 作品数:266被引量:419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当代文学 文学 传统文化 中国当代文学 新时期文学
- 俞祖华

- 作品数:167被引量:4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民族复兴 话语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复兴 自由主义
- 孙拥军

- 作品数:50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 研究主题:乡土小说 小说创作 渊源 国民性 国民性批判
- 陈辽

- 作品数:353被引量:278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罗贯中 《三国演义》 瞿秋白 作家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