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261篇“ 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文章
中国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沿海区,位于我国东部,南北跨度大,形、气候及经济社会等的差异均较明显,具有独特的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特征,易受到自然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是社会经济状况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沿海...
胡树坤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信息熵
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层次挖掘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层次挖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土地利用数据;构建图结构;生成标签输入模型;通过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标签输入模型进行训练,生成图嵌入;利用空间约束多元聚类方法对所述...
陈振杰葛兰凤涂心萌周琛陈菲聂北斗杜嘉欣
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层次挖掘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层次挖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土地利用数据;构建图结构;生成标签输入模型;通过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标签输入模型进行训练,生成图嵌入;利用空间约束多元聚类方法对所述...
陈振杰葛兰凤涂心萌周琛陈菲聂北斗杜嘉欣
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协同机制研究
2024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资源的日益紧张,国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成为国家和方政府的重要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及其协同机制。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国空间规划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策略,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则为国空间规划提供了实际操作和实施的具体方法。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本研究还收集和分析了多个成功的协同案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郑秋晓
关键词:土地利用
低碳背景下露天煤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乌海市骆驼山矿区为例
2024年
人类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土地利用活动,随着露天煤矿开采进程加快,矿区内碳排放量增加、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显著,亟需探索低碳下生态效益最佳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为西北干旱荒漠矿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乌海市骆驼山矿区为研究对象,在矿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核算的基础上,利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以低碳排放和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目标,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最优结构。研究结果:优化后的草和水域面积有所增加,采矿用和未利用面积有所减少;与2021年相比,优化后方案碳排放量降低了19045.93t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了5338.14万元。研究结果表明,以土地利用碳排放最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矿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可以在低碳减排下,实现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提升,以期为西北干旱荒漠区矿山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刘佳琪杨建英赵廷宁魏广阔李瑞鹏奎国娴艾宪锋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多目标规划露天煤矿碳排放
城市转型下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关系及用结构优化方案研究
2024年
在城市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可以缓解用矛盾,促进城市转型.为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优化用结构,以山西省晋城市为案例,通过对其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一套适合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用结构优化方案.分析发现,晋城市2014-2022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但两者的耦合度较高,平均值约为88.858%.以不同方法进行求解,得到4个优化方案,其中方案A的经济满意程度为0.8,生态满意度为0.75,社会满意度为0.78,更符合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建议减少耕、草场、森林、水域等用面积,加强荒开发利用,扩大建设用.
钱有飞
关键词:产业结构
南充市高坪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分异静态特征
2024年
在2019年第三次全国调查数据基础上,从高坪区土地利用现状入手,运用计量理方法和信息熵对高坪区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耕、林、城乡居民用、园、水域、交通运输用、公共管理及服务用、草;(2)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总体较高,均值为0.69,高值区集中在嘉陵江沿岸,自西向东降低;(3)土地利用程度南北高中间低,最高的是白塔街道;(4)城乡居民用、交通运输用、水域、公共管理及服务用在具有区位优势的乡镇上较为重合,而林和园在具有区位优势的镇不重叠;(5)土地利用信息熵与均衡度高值区域在西部沿江区呈带状分布,其他零散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螺溪河附近,且信息熵高值区域与多样化指数具有正相关性。结合研究结果,将高坪区划分为东部农业耕种优势区、南北林园生态优势区和沿江经济建设优势区三大发展区域。
李金桓胡翠华刘守江刘佳欣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信息熵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河流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簇识别被引量:1
2024年
为识别河流岸带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结构,从河流岸带保护角度选取水资源保护、净化环境、水文调节、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6项生态服务功能,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估算得到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进行层次聚类分析识别河流岸带生态服务簇,并应用于太湖流域湖西区溧阳市县级河流——竹箦河作为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竹箦河河岸带6项生态服务价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聚集性;(2)竹箦河河岸带可划分为5大类生态服务簇,分别为水源涵养型、绿色多元型、经济生态型、生态脆弱型以及耗水污染型;(3)各类服务簇的生态系统服务特点与空间布局分异明显,与岸带实际土地利用结构相协调,揭示了竹箦河河岸带生态服务功能普遍较薄弱的现状。研究结果可为竹箦河及类似平原区骨干河流岸带功能区划分以及河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徐慧高雨慧周强闫怀春蔡晨茵刘志杰
关键词:河岸带土地利用结构层次聚类分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的模拟与预测
2024年
[目的]资源型城市作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城市,其转型发展方式更应向高质量方向推进。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并进行预测模拟,为新时期资源型城市国空间优化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概念及内涵,分析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环境5个维度的系统性影响,并与空间布局相关联,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安徽省铜陵市2005—2020年的历史数据为参照,将2021—2035年的数据设置仿真情境,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情境趋势性预测分析。[结果](1)铜陵市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现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可以此为依据进行转型条件设置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合理预测。(2)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性概念,形成“系统—指标—要素”的层级框架,不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还传导作用于不同的类,影响土地利用系统。(3)铜陵市2021—2035年类的情境趋势发展差异较为相似,即耕、林、水域、草和未利用的减少幅度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发展而递减,在资源保护情境下面积均有小幅度提升。建设用则相反,增加幅度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发展而递减,在资环保护情境下扩张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结论]资源型城市的新时期转型,不仅要将内在要素融合成系统性概念,还要提升土地利用系统的关注度,重视结构合理性和发展协调性。
於冉魏露叶芸储昭君於忠祥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土地利用结构
一种土地利用结构下碳排放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地利用结构下碳排放测定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底端贯穿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外部,所述固定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阿也提古丽·斯迪克赵俊菊春燕张飞云王爽

相关作者

刘学录
作品数:239被引量:1,443H指数:19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结构 耕地 祁连山东段 土地整治
杨庆媛
作品数:529被引量:5,777H指数:4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耕地 休耕 农村居民点 影响因素
石培基
作品数:454被引量:4,851H指数:32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石羊河流域 土地利用 GIS 河西走廊 可持续发展
鲁春阳
作品数:178被引量:1,394H指数:22
供职机构:河南城建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 经济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变化
黄贤金
作品数:869被引量:13,288H指数:6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碳排放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保护 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