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6 篇“ 地缘战略 “的相关文章
地区强国缘何配合美国地缘 战略 构想?——以印度、日本为例 2024年 本文将地区强国分为地区最强国、地区次强国和非典型地区强国三种,尝试从战略 配合方的地区强国和战略 发起方的美国寻找自变量,搭建一个地区强国配合美国地缘 战略 构想的分析框架。本文发现,地区强国的地区主导地位焦虑和美国对待小多边主义的态度,对地区强国配合美国地缘 战略 构想造成影响。地区力量对比变化在国内认知的作用下,刺激地区强国产生地区主导地位焦虑,促使地区强国产生配合美国遏制共同“挑战国”的地缘 战略 构想的冲动;小多边主义作为美国拉拢地区强国的重要合作方式,对地区强国配合美国的地缘 战略 构想具有吸引力。当这两个因素兼具时,地区强国便会积极配合美国的地缘 战略 构想。本文选取地区最强国印度加入四国安全对话机制(QUAD)的进程,以及由非典型地区强国变为地区次强国的日本推进和参与QUAD的过程为检验案例,验证了本文解释框架的合理性。 唐小松 张豪杰关键词:中印关系 中日关系 大国在中亚的地缘 战略 角力 2024年 中亚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富有能源、矿产等,几乎不可避免地涉入大国竞争。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不仅欧盟、土耳其、伊朗、印度、日本等国家和组织与中亚国家举行多场双边、多边高层会晤,而且欧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美国、德国均与中亚五国(以“C5+1”模式)举行了峰会,仅此就足以说明中亚五国的重要性及大国对中亚的高度重视。 陈悦 吴敏文关键词:中亚五国 地缘战略 欧盟 历史文化背景 地缘 战略 关系、相互依赖与大国联盟选择机制2024年 为应对地缘 战略 关系不确定性风险,如何选择盟友是大战略 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区分多极体系与两极体系下大国联盟选择偏好的差异性,增加联盟理论的时空维度考察,更倾向于同潜在威胁结盟还是与天然盟友结盟,以及在结盟之后如何权衡本国在联盟关系中的战略 自主性与有效应对威胁的安全考量等问题。分析新古典现实主义与地缘 战略 理论,可以提炼出地缘 战略 关系与相互依赖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跨层次变量。研究发现,联盟的核心动机是制衡与管控威胁,国家更倾向于与地缘 战略 关系中的潜在威胁而不是天然盟友结盟。相互依赖产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增加了国家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并从整体上提升了大国间的联盟需求。联盟选择是国家基于地缘 战略 利益的综合考量,而非结构现实主义关于均势自动生成论所揭示的线性逻辑,也不是国内政治决定论的思维模式。在联盟谈判过程中,地缘 战略 关系与相互依赖的动态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自主性诉求,塑造了谈判的结果与成效。分析对比德国、英国、法国和俄国在1870年至1914年间的联盟战略 实践,借助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以期对大国联盟战略 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参考。 秦立志 付腾浩关键词:新古典现实主义 地缘政治 地缘 战略 竞争视角下的英国北极战略 演进探析2024年 长期以来,英国作为离北极圈最近的非环北极国家之一,为扩展其战略 利益,逐步形成了旨在深度介入北极安全事务的北极战略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极地区的地缘 战略 竞争形势更趋紧张,英国的北极战略 凸显出其在北极地区紧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俄遏华的战略 取向和侧重军事安全的特点,也有推进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利益的成分。究其动因,乌克兰危机为英国在北极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了契机,追随和配合美国的北极战略 是英国北极政策的重要动力,而抗俄是英国的强烈动机。英国积极推进北极战略 ,势必会增强北约在北极地区的相对实力,推动北约在欧洲北极地区的力量整合并增进英美“特殊关系”,导致北极地区的地缘 战略 竞争更趋复杂和激烈。 张笑一关键词:军事安全 非传统安全 “全球南方”崛起与地缘 战略 竞争——美日欧联动应对路径和方法分析 2024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南方”已成为全方位崛起的国际新兴政治力量。美日欧努力撬动与“全球南方”关系,把争取它们的支持作为实现战略 目标、维护国际体系领导地位的重要手段。三方互相配合,形成联动,出台联结“全球南方”的各种举措,分化与拉拢相结合,从地缘 战略 竞争的角度将“全球南方”予以政治化和工具化。日本在“全球南方”议题设置上起引领作用,美欧紧随其后。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多以“阵营化”思维采取威慑分化为主的政策,日欧双面下注,既追随美国步伐起舞,又以柔性拉拢为主,借此实现自己的“战略 自主”目标。中国作为天然的“全球南方”国家,将以促进团结为已任,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各国共同利益,坚定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边。 葛建华关键词:国际秩序 地缘政治 大洋洲地缘 战略 环境更趋复杂 2024年 In 2023, major global powers competed in the South Pacific, thus reigniting regional tensions. In response to novel circumstances and new changes, regional powers, notably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have adjusted their security strategies. Despite headwinds, China has steadily advanced its relations with Oceanian countries. CICIR Task Force Guo Chunmei关键词:SPITE POWERS “印欧经济走廊”暴露美国全球地缘 战略 意图 被引量:1 2023年 在2023年9月召开的新德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美国、欧盟、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色列等国达成协议,将共同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简称“印欧经济走廊”)。从表面上看,“印欧经济走廊”是继“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后,美国参与主导的又一项难以落地的基建项目,但从深层看,该基建计划透露出美国全球地缘 战略 的逻辑和意图。 王鹏关键词:经济走廊 地缘战略 基础设施 伙伴关系 大国地缘 战略 投射下小国外交抉择--以尼泊尔为例 国际社会中大国的地缘 战略 投射塑造着区域的地缘 政治环境,地缘 政治正在以各种方式回归。大国地缘 战略 投射下小国如何进行外交战略 抉择,牵动着地区的神经。关注小国外交决策,理解其行为逻辑与形成机制有助于大国与小国间更好地对话沟通,... 潘金珏关键词:地缘环境 外交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缘 政治格局、地缘 政治风险与地缘 战略 选择 被引量:1 2023年 在全球地缘 政治中具有重要地缘 战略 地位的中东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区域。“一带一路”视阈下中东地缘 政治格局呈现域外大国在中东地缘 政治博弈新态势,中东国家之间地缘 战略 竞争日趋激烈,地区权力结构碎片化背景下中东出现新一轮动荡期的特征。“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面临政治动荡的风险,“三股势力”破坏的风险,大国间战略 博弈带来的风险。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的顺利进行,应加强与中东国家的政治互信;加大与相关国家在打击“三股势力”上的合作;突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构建互利共赢的地区发展模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文波 於宾强关键词:地缘政治风险 地缘战略选择 类属身份、结构矛盾与俄罗斯北极战略 重构——基于地缘 战略 心理视角 被引量:2 2023年 在北极自然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俄罗斯地缘 类属身份从陆权国家向陆海复合型国家转变,这是北极地缘 政治的关键因素。北极地缘 政治的本质特征,则是俄罗斯发展区域海权与美国护持全球海洋霸权的结构性矛盾在北冰洋的具象化。本文为地缘 政治理论和地缘 战略 心理学的交叉研究,以新的理论视角审视北极地缘 政治态势,尝试构建由地缘 类属身份、地缘 战略 心理和地缘 战略 行为构成的互动模型,分析北极地缘 政治行为体的认知和动机。本文认为,海洋霸权国、陆海复合强国及其陆海邻国,基于知觉警觉、知觉审慎和知觉防御等地缘 战略 心理认知,表现出不同的地缘 战略 行为特征。海洋霸权国对陆海复合强国发展区域海权奉行实力威慑和同盟制衡的遏制战略 ;后者则奉行战略 适度原则,为分化海权同盟实施防御性楔子战略 ,为平衡力量对比实施建设性稀释战略 ;陆海邻国对陆海复合强国发展区域海权倾向于合作和推责,但如果威胁感知加剧,陆海邻国将选择追随和投靠海洋霸权国。这进而导致陆海复合强国的战略 适度转向战略 集中,对海权同盟实施进攻性楔子战略 ,加强与域外国家合作以实施重构性稀释战略 。 易鑫磊 王悦
相关作者
杜德斌 作品数:343 被引量:4,090 H指数:3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跨国公司 地缘 一带一路 R&D 影响因素 陈向阳 作品数:247 被引量:275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研究主题:中国外交 国际秩序 国际金融危机 外交 国家安全观 胡志丁 作品数:80 被引量:934 H指数:18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地缘政治 地缘环境 地缘 一带一路 政治地理学 潜旭明 作品数:48 被引量:138 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研究主题: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 地缘战略 能源 国际能源 张文木 作品数:204 被引量:869 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战略问题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地缘政治 海权 外交政策 世界地缘政治 国家战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