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18篇“ 城市承载力“的相关文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成都城市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本文集成成都专题统计数据集、构建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城市承载力综合评价,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SD模型对成都未来城市承载力进行预测。为提升区域城市承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成都2000—201...
王涵玉
关键词:城市承载力系统动力学
洛阳作为副中心城市承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与上海等典例地区对比分析
2022年
面对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洛阳应从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对外交通枢纽、促进产业创新升级、发挥人才红利等方面着手,大力破解开放程度较低、交通基建承载能力不足,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带动能力不强,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少、人才红利不足等问题,全面提升洛阳作为到副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洛阳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姚方方
关键词:副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城市综合承载力
中国城市承载力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CNKI检索和遴选了317篇城市承载力文献作为基础数据,借助CiteSpace分析研究现状、热点研究、聚类分析、热点演进以及研究内容。结果表明:城市承载力从2008年开始成为研究热点,但研究多以个人为主,核心作者规模小,研究机构多以高校为主,且机构间合作较少;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各类资源环境、土地、交通、公共安全方面承载力的实证研究和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分析;热点的演进从单因素承载力研究拓展为多因素的综合承载力研究;从综合评价拓展到影响因素、时空差异等问题的探究,研究方法也呈现多元化。
曾耀张铃
关键词:城市承载力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济南城市承载力评价
通过筛选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构建评价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确认各项权重,建立土地、水资源、环境、交通四个评价子系统,计算2007-2016年济南城市承载力得分,利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各子系统发展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段金馈
关键词:城市承载力灰色关联分析灰色预测GM(1,1)模型
提升我国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承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研究被引量:21
2021年
提升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承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分析并测度中国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有助于明确区域优势与短板,合理引导城市群发展。当前我国国家级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普遍高于区域性和地方性城市群,同一层级城市群内部综合承载力也有较大差异,这既与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关,也受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从资源配置能力来看,沿海地区的国家城市群有更强的资源集聚、扩散和利用能力。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重庆、西安的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高。为培育建设一批中心城市,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未来需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构建精细化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孙久文易淑昶傅娟
关键词:城市群承载力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济南城市承载力评价
通过筛选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构建评价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确认各项权重,建立土地、水资源、环境、交通四个评价子系统,计算2007-2016年济南城市承载力得分,利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各子系统发展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段金馈
关键词:城市承载力灰色关联分析灰色预测
超大城市承载力升级难题与破解思路——以京津冀“三生空间”建设为例
2021年
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其所在城市群的协同治理,优化“三生空间”是助力城市承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京津冀“三生空间”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发展的“悬崖落差”仍然逐步拉大,京津“大城市病”仍然难以根治^在新发展阶段,京津冀可通过在生产空间适配发展、在生活空间资源共享、在生态空间协同治理,重点布局智能科技,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悬崖”变“缓坡”,助推京津等超大城市承载力升级。
李磊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承载力
“十四五”时期贵阳产业布局优化与城市承载力提升研究
2021年
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使命。“十四五”时期,贵阳应该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城市经济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强省会”战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
肖良武罗腾飞
关键词:城市承载力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城市承载力研究对比
2021年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承载力城市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全面了解城市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对政府部门以及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梳理了2000—2020年10月间发表的国内外城市承载力文献,并绘制了科学知识图谱,分别从发文趋势、研究机构及作者、研究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和国内城市承载力领域研究都侧重在生态、资源、环境等硬件承载力的研究上,对人口、交通、基础设施等软件承载力的研究较少。
徐伟杜萌
关键词:知识图谱城市承载力
基于区域尺度的城市承载力评价研究——以上海为例
2021年
城市化带来交通拥堵、生态失衡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开展城市承载力研究,对于保证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传统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与互联网大数据下的兴趣点和空间路网数据相结合,建立了上海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论中的熵方法,对上海各区域的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各地区的承载力明显分为5个等级,等级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分析了上海各区域的实际情况,找出了其承载力发展的不足,提出了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韩红花
关键词: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可持续发展

相关作者

吕斌
作品数:214被引量:2,760H指数:3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规划 城市 南锣鼓巷 低碳 城市更新
王丹
作品数:281被引量:1,462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分蘖盛期 生态肥 诚信 诚信教育
张炜熙
作品数:39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脆弱性 指标体系 海岸带 科技成果转化 城市承载力
孙莉
作品数:42被引量:35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临空经济 首都经济圈 城市承载力 综合评价 高铁
高群
作品数:15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主题:城市 一带一路 快速城市化 饮用水系统 城市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