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40篇“ 基层社会“的相关文章
- 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研究
- 2025年
- 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基础和实践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文章从政策引领同源、价值理念相近和服务场域重叠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基础;从治理体系共建式嵌合阻塞、治理服务共治式嵌合乱序和治理能效共享式嵌合困局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从统筹设计与规范建设治理、坚持个体与社会相融合治理、进行多元社会主体连接式治理和社会工作与基层社会共同治理四个方面提出了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期为解决当前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困境提供有益参考。
- 金国泓
- 关键词:社会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工作者
- 法治维度下探讨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 2025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我国目前的各方面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在不断变化,由此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此背景下,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根基、基石,在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孙鹏王益之
-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法律意识法治化
-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 2025年
- 基层社会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关键要素,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落实“治理有效”的发展意识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是推动共同富裕和实现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保障。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域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展开综合研究,发现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外来文化冲击、村民参与形式单一、乡村基层社会人才流失等困境,结合乡村人口结构、社会关系、治理模式等综合性特点提出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包括强化组织保障,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聚焦人才领域,提升乡村治理成效等。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乡村基层社会发展特点及治理要求构建完善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深入优化新时期乡村发展结构,积极调整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有助于推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
- 宁小童张建宇
-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多元分析框架与实践路径建构
- 2025年
-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与协调,配合和协调的关键是厘清多方力量之间的利益、协作关系,建立合作信任机制。因此,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从单一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将网络治理理论、空间生产理论和新内生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一个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多元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网络治理理论层面的多元主体共治,空间生产理论层面的地域空间联结,以及新内生发展理论层面的多方资源激活。按照这一分析框架,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建构要从结构路径、行动路径和共生路径展开。
- 杨丞娟宋雅洁
- 龙岭模式: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与治理策略
- 2025年
-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辖区总面积11.64平方公里,下辖17个社区,实有人口49.49万人。由于人口密度大,下辖社区多,该街道的公共服务需要与社会治理难题与日俱增。同时,布吉街道是深圳都市核心区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商贸服务较为发达,高密度的人口规模、迅速发展的经济体量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面对基层社会治理困境,布吉街道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开展治理行动,在多年的治理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龙岭模式。本文将通过分析龙岭模式的发展脉络与治理实践,深入探析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治理效应。
- 易松国陆广艳
- 关键词:城市交通枢纽商贸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实有人口公共服务体系
- “六尺巷”典故蕴含的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 2025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指出:“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六尺巷”因典故而闻名,“六尺巷”典故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还蕴含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六尺巷”典故的由来“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文城西路.
- 曾天雄葛晓玥
-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和为贵基层社会治理六尺巷历史智慧礼让
- 基层社会治理视角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优化路径研究
- 2025年
- 新时期,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相关区域提供社会心理服务并构建服务体系和架构需明确各项指标,相关单位需加强对整个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规划,结合多方资源、多方力量,对服务模式进行灵活开发,对服务方法进行优化,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本文结合论述法,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原则以及服务体系构建优化路径进行简要论证探讨,旨在提高社会心理服务水平。
- 李婷
-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
- 基层社会治理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与现代应用研究
- 2025年
- 本文探讨了基层社会治理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着眼于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以应对当今基层治理中面临的诸多挑战。随着社会政治环境日益复杂,基层治理常常面临文化认同缺失和社会凝聚力不足等问题。文章指出,传统文化在塑造社会价值观、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区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应通过创新文化融入路径、优化治理模式、加强社会教育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创新应用。具体而言,建议制定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并在社区层面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途径。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实现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深度融入与高效转化,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治理效能,并增强社区的内在凝聚力。
- 董佳妮
-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社会问题
- 市县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进路研究——以绍兴市为例
- 2025年
- 市县政协通过搭建协商平台、组织委员履职下沉、推动成果转化等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网络优势、制度优势、功能优势。通过分析市县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关机理,并结合绍兴市县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三大工作亮点”的分析,形成了市县政协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行动路径: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指引,保持与党委同心同向;坚持以服务群众需求为导向,保持与区域发展大局同步同频;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驱动,推动参与基层治理规范化;坚持以协商民主议事为原则,推动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
- 杨晓辉
-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政协
- 以“三治融合”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软法嵌入的功能选择与因应策略
- 2025年
- 基层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城乡融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理论界在“三治融合”的制度机理、运行路径与效果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实务层面需要对其运用的具体场景进行类型化分析和内在机理剖析,进而得出能够进行复制表达和类推适用的普遍性结论。软法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与硬法有效衔接,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逻辑,也是基层社会治理运行的根本追求,更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理想样态。在明确软法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空间、技术等条件,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制定原则等标准,以及补法、转化等途径的基础上,应重点塑造基层社会治理软法环境、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软法规范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软法执行力、培育基层社会软法文化,从而实现软法嵌入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 谷玲
-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软法
相关作者
- 何得桂

- 作品数:149被引量:865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移民搬迁 避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移民 扶贫
- 郁建兴

- 作品数:377被引量:8,344H指数:4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治理 共同富裕 政府 地方政府 马克思主义
- 徐选国

- 作品数:180被引量:1,536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工作 大学生 艾滋病 社会 社会性
- 卢福营

- 作品数:152被引量:1,330H指数:19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村民自治 农村 乡村治理 村庄 乡村
- 宋煜

- 作品数:40被引量:17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信息化 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 养老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