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49篇“ 夏季风“的相关文章
泉州地区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雨滴谱差异研究
2025年
为认识南海季风爆发对中国东南沿海降水微观特征的影响,利用2018-2022年福建泉州地区的激光雨滴谱仪资料,对季风爆发前后该地区不同雨强、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和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该地区季风爆发前后的反射率因子-雨强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季风爆发后的中小雨滴数浓度高于季风爆发前,但大雨滴数浓度则更低,这种差异随雨强有一定变化,但差异的整体特征一致。季风爆发后,该地区层云降水的小雨滴和大雨滴的数浓度明显升高,中雨滴的数浓度变化不明显;对于对流云降水,季风爆发后小雨滴的数浓度升高,但大雨滴数浓度明显降低。季风爆发对该地区的反射率因子-雨强关系也有影响,季风爆发前两类降水的乘数系数均比爆发后大,但指数均更小。
薛力夫郑佳锋李锦梁曾正茂王莹珏陈杨瑞雪
关键词:雨滴谱Z-R关系
闽中山地传统民居季风热环境特征分析
2025年
以福建省尤溪县经通村传统民居为例,基于实测与模拟的互馈验证,从山地环境适应与民居单体设计两个层面量化解析闽中山地传统民居季风热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宏观适应-中观影响-微观创造”的营建思路下,从“地形植被-建筑形式-空间组织-细部构造”可逐级修正环境条件与人居需求的偏差;2)建筑通过地形选址与植被栽植有效缓解太阳辐射作用,营造适宜的场地环境;3)建筑形式、空间组织、细部构造巧妙适应气候影响,强化热缓冲以及自然通风的效果.通过对经通村传统民居季风热环境特征的分析,可以为闽中山地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绿色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价值.
郑媛黄怡钦张兵华
关键词:传统民居风环境热环境山地
基于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的街区季风、热环境模拟与优化
2025年
为了分析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对城市风、热环境的影响,从而通过优化街区建筑格局改善城市风、热环境质量,构建3种建筑高度、4种布局形式下街区的建筑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12种建筑格局条件下街区季的风、热环境,选用风速、温度、舒适指数等分析街区高度为1.5 m处的风、热环境特征;以山东省青岛市某街区为例,模拟并优化街区季高度为1.5 m处的风、热环境。结果表明:行列式布局街区的风场、温度场与舒适指数分布均匀,舒适区面积比最大,平均温度、高温区面积比和舒适指数较小,风、热环境质量最佳;围合式布局街区的静风区面积比、温度与舒适指数高值区面积较大,风、热环境质量最差;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对街区风、热环境影响显著;随着街区建筑高度的增大,风、热环境质量劣化;多层建筑街区风场、温度与舒适指数分布均匀,通风效率较高,热量容易扩散,风、热环境质量最佳;高层建筑街区风速与风影区面积较大,热量扩散困难,风、热环境质量较差;通过调整建筑布局形式、体型、拆除部分建筑等优化措施能有效改善街区的风、热环境质量。
张培峰贾贝贝高羽佳程征
关键词:建筑气候建筑高度风环境热环境
临汾盆地黄土沉积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变化
2025年
选择临汾盆地陶寺遗址附近中梁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磁化率、元素含量等的变化,结合AMS14C测年,重建该区域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EASM)演化过程。认识如下:(1)中梁剖面磁化率和地球化学元素变化记录了自16 ka B.P.以来一系列短尺度气候波动事件,如新仙女木事件(YD)和10.2 ka B.P.、9.2 kaB.P.、4.2 ka B.P.降温事件,但8.2 ka B.P.降温事件在该区的记录并不明显,表明末次冰消期以来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特征,但同时也受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2)东亚季风EASM在(16.6—6.0) ka B.P.持续增强,(7.6—6.0) ka B.P.达到最盛,6 ka B.P.以后呈现波动减弱的趋势;(3)东亚季风EASM在早全新世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滞后性,全新世中期与太阳辐射变化基本一致,表明东亚季风总体上受太阳辐射驱动,同时也受到北高纬冰盖的调控;冰盖以及冰川融水注入大西洋引起的北大西洋径向环流(AMOC)的减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东亚季风的强度,导致出现如新仙女木事件和9.2 ka B.P.东亚季风明显减弱事件。
陈杰尹佳男田庆春
关键词:临汾盆地黄土沉积全新世末次冰消期
多元季风协同作用对青藏高原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选取1979—2020年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的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东亚季风(EASM)、南亚季风(SASM)和高原季风(PSM)强度指数与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季降水的相关关系,将季风系统强度的协同配置分为8种,利用合成分析探究了多元季风协同作用对高原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季风指数与高原季降水呈负相关,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指数均与高原季降水呈正相关。季,高原东部降水与东亚季风联系较为密切,高原中、西部降水与南亚季风联系更为紧密,高原整体降水与高原季风有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在多元季风协同作用中,高原季风的强弱是高原地区季降水多寡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原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协同作用对高原季降水异常的作用更为显著。强EASM-强SASM-强PSM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南水汽输送偏强,印度半岛气旋式环流配合高原南侧反气旋式环流,引导孟加拉湾水汽向高原西南部输送,高原近地层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增强,高原东北部及西南缘降水偏多;强EASM-强SASM-弱PSM年的环流形势相反,高原中东部降水偏少。弱EASM-弱SASM-弱PSM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弱,南亚高压偏弱,孟加拉湾反气旋式环流将暖湿气流输送至高原东侧,高原西南侧为偏西北气流,高原近地层为辐散下沉气流,高原南部降水偏少;弱EASM-弱SASM-强PSM年的环流形势相反,高原中东部降水偏多,西部降水偏少。强EASM-弱SASM-强PSM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弱,南亚高压偏西偏弱,四川盆地异常反气旋引导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至高原东部,孟加拉湾气旋式环流阻碍了高原西南部的水汽输送,高原南部有较弱的辐合上升气流,局地降水偏多;弱EASM-强SASM-弱PSM�
黄晓范广洲
南海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研究
陈彦颖
热带印度洋表层环流对季风爆发进程的响应
殷悦
全球变暖加强了ENSO和亚洲-澳州季风之间的关联
2024年
亚澳季风与ENSO之间的动态关联及其机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难点,而过去气候重建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Xu等重建了1588~2013年亚洲和澳洲季风降水变化,发现亚-澳季风之间及ENSO-季风之间的关联自1850年以来均持续增强,认为全球变暖导致的ENSO变率增加是其影响因素.
杨保贺敏慧
关键词:夏季风气候重建ENSO全球变暖亚澳季风全球变化研究
不同亚洲季风指数与我国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亚洲季风是十分复杂的天气系统,并且其对我国降水量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已建立了许多亚洲季风指数定量地衡量亚洲季风的强弱,但由于各个指数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其对我国降水量的相关性也有所差异。文章选取目前已建立的11种亚洲季风指数,根据定义利用1981~201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各指数序列,同时分析其与我国降水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季风子系统对我国降水量影响范围不同,南亚季风指数主要与华北地区季降水存在正相关关系;东亚季风指数与我国西南、东部地区存在强相关性。根据定义将亚洲季风指数按所使用的要素类型分为气压场类、风场类、环流场类和综合类,以不同气候要素定义的季风指数其影响范围亦不同。此外,东亚季风指数影响区域的年内变率与我国雨带变率一致。The Asian summer wind is a very complex weather system, and i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precipitation in China. Many Asian summer wind indic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the Asian summer winds, but due to the different focuses of each index, their relevance to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s also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we select 11 Asian summer wind indices that have been established so far, and use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1981 to 2016 to calculate the sequence of each index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and analyz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monsoon subsystems have different ranges of influence on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the South Asian summer wind index mainly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the East Asian summer wind index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southwestern and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Asian monsoon index, the Asian monsoon index is categorized
王馨宁崔琳琳蒋伦
关键词:夏季风指数中国降水相关系数
印-太暖池高温暖水的移位与南海季风爆发
2024年
为了揭示高温暖水在中国南海(文中简称南海)季风爆发中所起的作用,依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5代全球大气海洋再分析资料,发现气候平均意义下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中30℃以上高温暖水会在5月出现移位:5月上旬高温暖水出现在孟加拉湾中部,而到下旬消退并移位到南海南部。通过分析局地天气尺度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过程,揭示了上述高温暖水月内移位的物理机制:在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后,逐渐增强的潜热释放和减少的短波辐射会导致孟加拉湾高温暖水的面积逐渐缩小;与此同时,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南海菲律宾岛西南高温暖水出现,并因其面积逐渐增大,并与泰国湾的高温暖水共同构成了南海南部的高温暖水。研究发现南海季风爆发几乎都出现在上述高温暖水移位之后,因此孟加拉湾中部和南海南部海表温度的差由正转负可以作为南海季风爆发的先兆。
刘秦玉宋子涵郑小童解晗
关键词:夏季风爆发孟加拉湾

相关作者

夏季风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决策探索》编辑部
研究主题:移民精神 乡党委书记 相传 移民 经济协调发展
夏季风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北省麻城一中
研究主题:物理学习 思维错误
夏季风
作品数:1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
研究主题:COSMOSMOTION SOLIDWORKS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三维建模 运动仿真
何金海
作品数:566被引量:7,364H指数:4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夏季 大气环流 降水 青藏高原 季风
丁一汇
作品数:431被引量:12,658H指数:6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降水 季风 夏季 气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