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77篇“ 外来人口“的相关文章
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迁居意愿研究
2024年
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外来人口在城市内的迁居选择出现新的特征。基于北京市的调查数据,文章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影响高学历外来人口迁居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个体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居住状况和通勤感受均对高学历外来人口的迁居意愿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建议,北京市应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且为用人单位提供多种申请渠道,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舒适性。
刘丽胡磊
关键词:舒适性
外来人口婚配选择对家庭内部议价能力的影响
2024年
与本地人结婚是外来人口融入迁入地的重要途径,但家庭内部议价能力差距导致的不平等又阻碍了外来人口的市民化进程。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数据,探讨了外来人口婚配选择如何影响家庭内部议价能力。结果表明,与本地人结婚显著削弱了外来人口的家庭内部议价能力,导致后者拥有更少的家庭决策权。上述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住房署名权和本地社会网络是影响外来人口家庭议价能力的重要渠道。议价能力降低还反映在家庭分工中,外来人口牺牲了闲暇时间,承担了更多家务责任。与本地人结婚也显著提高了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
傅瀚钊韩博赵楠
关键词:议价能力决策权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三亚外来人口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2024年
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三亚吸引的外来人口众多,包括越冬“候鸟”人群、外来务工人群及创业投资人群等,尤其在自贸港建设开始后,大量的外部人才涌入三亚。因此,三亚外来人口具有来源众多、流动性大、社会习惯差异明显等特点。在此背景下,研究外来人口社会融合问题,有助于增进社会稳定,提升三亚对外开放程度,为自贸港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李倩
关键词:外来人口社会融合
城市空间利用对外来人口城市归属感的影响——以上海为例
2024年
基于2017年上海郊区居民活动与出行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外来人口城市空间利用与归属感的总体特征和群体差异,并对不同居留时长外来人口的城市空间利用对城市归属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上海郊区外来人口的城市归属感一般,但城市归属感随居留时间延长而提升。(2)城市空间利用中,中心城区与社区活动时长对其城市归属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城市空间利用对外来人口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中心城区活动有利于新来者和适应者的城市归属感提升,郊区新城活动对新来者和适应者的影响相反,长期居留者归属感与城市空间利用的关系不显著。(4)社区主客观建成环境对提升外来人口城市归属感也具有显著影响。
李若铭塔娜
关键词:外来人口城市归属感
立足“现时现地”创新外来人口临时救助
2024年
秦淮区是江苏省南京市的商贸大区、旅游旺区、中心老城区,外来人口较多。近年来,秦淮区转变理念,创新举措,积极开展对外来临时遇困人员的救助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区救助帮扶外来人口1620人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救急解难,树立新理念。临时救助的制度定位是“救急解难”,关键要“快”。针对外来人口临时救助具有的应急性、过渡性特点,秦淮区重点立足“现时现地”。
关键词:群众满意度帮扶工作临时救助
互联网嵌入、社会信任与外来人口乡村治理参与
2023年
工业化与乡村振兴的交织驱动,城乡二元体制的逐步消解,加速了农村外来人口的大量聚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互联网嵌入农村正不断拓展农村居民的信息流通渠道并重构其社交方式,为化解外来人口乡村治理参与中的多重困境提供新路径。文章基于福建省晋江市498份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Probit、IV-Probit以及PSM等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嵌入对外来人口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信任在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互联网嵌入能够显著提高外来人口参与乡村治理的概率,但当外来人口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25.87小时/周的峰值后反而抑制其参与意愿。使用工具变量法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克服内生性后,研究结果依然显著。将核心解释变量“互联网嵌入”替换为“是否使用手机上网”以及被解释变量“参与状况”替换为“村庄满意度”作为衡量指标进行相应的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果依然显著。第二,异质性影响层面,发现互联网促进受教育程度较低、居住时间较长和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外来人口参与行为作用更大。第三,解释机制显示,社会信任是互联网嵌入促进外来人口乡村治理参与的重要渠道,即互联网嵌入有助于增强外来人口社会信任,并以此促进其参与乡村治理。
黄翔曾子逸蔡元榕刘飞翔
关键词:社会信任外来人口乡村治理
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积分落户参与现状研究
2023年
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为外来普通劳动者提供了获取户口的渠道。本研究调查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参与申报积分落户的情况,分析符合资格条件的个体未申报积分落户的原因。结果显示,高学历外来人口中只有少部分比例的个体符合申报积分落户的资格条件,这些个体中有49%的人未申报积分落户。他们未申报积分落户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获得落户资格的机会太小和户口对他们目前的价值相对不大。
刘雯胡磊
我国超大城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外迁决策研究
2023年
近年来,世界主要超大城市都出现了大量高学历人口离开的现象,我国的“北上广深”也不例外。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研究我国超大城市高学历外来人口的外迁决策对于人力资本的空间均衡分布具有积极意义。在此背景下,对高学历外来人口在面对超大城市的高收入、高住房成本和较少子女教育机会与潜在目的地城市的较低收入、较低住房成本和较多子女教育机会两种资源组合时如何作出迁留选择进行研究。基于北京市的调查数据,在个体微观层面,围绕子女教育和住房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构建预期净收益差距变量,并以等待的期权价值为理论视角,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期净收益差距对外迁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预期净收益差距对外迁有非线性的阈值效应。具体地,当预期净收益差距小于某个正的阈值时,高学历外来人口离开超大城市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将留在超大城市。这个阈值大于预期迁移成本和等待的期权价值之和。只有预期净收益差距超过这个阈值后,高学历外来人口才有较大可能性离开超大城市,并且随着预期净收益差距继续增大,个体外迁的概率呈加速增大的趋势。我国城市若要在“抢人大战”中占据优势,超大城市应采取措施来提高人才从子女教育获得的收益和降低他们的居住成本,其他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不仅要优先考虑提高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还要在住房领域推出比超大城市更有力的优惠措施。
胡磊刘亦爽时笑
关键词:外迁
发达地区农村的外来人口治理研究——以浙北李村为例
2023年
外来人口治理是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浙北李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村干部管理外来人口的主要手段是房东责任制,即依靠在籍的房东对相应的租客进行间接的管理。该制度的实际效力会受到外来人口不同的居住格局所影响,其中集中状态下的效力最强,汇聚状态下的效力最弱。随着拆违和村委自建外来人口住房等事件的发生,外来人口的居住格局得到了有效的调整,房东责任制的效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增强,而村干部与外来人口之间则逐渐转向一种直接的管理模式。
倪鼎力
关键词:发达地区农村
城市外来人口包容度与城市经济韧性:基于适应性韧性视角被引量:2
2023年
文章基于适应性韧性视角,将城市经济韧性的考察划分为抵御复原期与调整重组期,利用中国240个城市数据及人口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外来人口包容度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仅在调整重组期,城市提升外来人口包容度能显著强化城市经济韧性,且该影响具有正向时变效果;而在抵御复原期,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地方保护主义加重的影响,城市外来人口包容度与城市经济韧性无关。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规模及城市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偏好差异,会改变城市外来人口包容度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机制分析发现,在调整重组期城市能通过提升对外来人口的包容度,激励城市创新,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文章为研究中国经济韧性议题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推动国家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带来相关启示。
卢现祥胡颖
关键词:外来人口经济冲击

相关作者

李若建
作品数:146被引量:99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研究主题:外来人口 大跃进 社会流动 户籍制度 人口迁移
倪政
作品数:59被引量:32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外来人口 结核病 计划免疫 疫情分析 传染病
张展新
作品数:37被引量:62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农民工 外来人口 城乡分割 城市 流动人口
胡磊
作品数:35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主题:外来人口 学历 迁移 实证研究 影响因素
黄晨熹
作品数:50被引量:68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救助 人口 城市外来人口 外来人口 民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