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9 篇“ 外销画 “的相关文章
海事遗珍——清末外销 画 中的船舶画 2024年 以清末外销 画 中的船舶绘画 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背景、艺术特征和文化意义。分析认为其是一种具有双重视角和双重语言的艺术,既展现了中国画 家对船舶的观察和理解,也体现了西方海事文化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是联通东西文化的视觉桥梁。 王毛子关键词:海事文化 晚清外销 画 艺术风格研究 约康熙五十九年(1720),外销 画 兴盛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其涉及的题材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创作形式包括有油画 、水彩画 、水粉画 、玻璃画 、细密画 等多种绘画 技法。外销 画 展... 袁紫依关键词:晚清 外销画 艺术风格 艺术传播 清代外销 画 中的广州口岸风景特征研究 2024年 清代广州外销 画 ,兼具浓厚文化输出及不可复制的商业与艺术结合性质,题材涉及中国社会生活、民俗与自然生物、口岸风景等各方面。作为“东方明信片”,其中最能体现18、19世纪广州的城市和社会风貌当数口岸风景题材,在摄影术尚未普及的年代,是当时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本文以广州口岸风景外销 画 为主要材料,探讨其产生的背景,分析此类主题外销 画 中的题材构成元素和特征,可以发现广州口岸风景画 具有纪实性、地域性,体现出中西文化交融,从而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曾科斯 刘菲菲关键词:外销画 风景 中西交流 何以“娱乐”——从一组清代外销 画 博弈图谈起 2024年 本文主要以一组娱乐生活图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图像史料的清代外销 画 博弈图是如何映射清代社会生活百态,其主题来源可能是借鉴清代宫廷娱乐图的图式。清代外销 画 娱乐图作为“视觉经济”的一部分,顺应了西方市场的需求,其娱乐图像亦与当时的节令活动相关联,其中的绘画 技法是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结果,以满足西方趣味。 温文艳关键词:外销画 18世纪荷兰罗也订制广州外销 画 研究 2024年 荷兰莱顿世界博物馆(Leiden World Museum)收藏着18世纪70年代初荷兰海牙律师简·西奥多·罗也(Jean Theodore Royer)专门从广州订制和购买的,包括2000多幅绘画 作品在内的人工制品,这批私人订制种类繁多,是当年日益繁荣的广州贸易的副产品,更是多重历史的产物。它既是18世纪西方世界罕见的关于遥远中国的知识研究型收集,反映了17—18世纪荷兰的科学发展和文化追求,尤其是罗也藏品中的绘画 图册,作为18世纪中叶之后日益成熟的广州外销 画 作品,凸显出日益明显的外销 画 特点,是近代早期中西美术交流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是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历史记录。 江滢河中国外销 画 研究模型探索:以英国V&A博物馆馆藏为例 2024年 中国外销 画 是18世纪至19世纪中国画 家特别创作的商品画 ,旨在出口到欧洲和北美市场并迎合西方消费者的审美品味。这些作品融合了中国和欧洲绘画 技巧,详细描绘了清朝晚期的传统习俗、职业、制造业和贸易、船舶、植物和动物等主题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介绍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和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V&A)合作的中国外销 画 研究项目,并引入了针对中国外销 艺术所建立的数字人文研究模型。首先,研究通过量化方法识别相似画 作主题和不同画 家身份;其次,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将2350幅外销 画 图像按主题分类;而后对其进行图像志标引和深入分析,以挖掘中国画 家在18至19世纪创作外销 画 时的内容主题分布和演变。研究结果发现了V&A馆藏外销 画 在1840年前后的主题差异,为中国外销 画 和全球艺术史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还为今后的外销 艺术研究贡献了新的数字人文研究模型。这些成果加深了对中国外销 画 主题的理解,同时也为探索和解析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历程发掘了新的研究途径。 高瑾 张扬明 王林敏清 刘佳玮关键词:博物馆 数字化 图像研究 从广州到欧洲——跨文化视野下清代戏曲外销 画 研究 2024年 引言“外销 画 ”是1949年以后美术史学家开始使用的名词。事实上,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在他们开展贸易的地方均有购买一些富有当地特色的图画 ,不以中国为限。本文中的外销 画 特指中国近代中西商业文化交流背景下产生的美术史现象,指由中国画 师根据外国顾客的要求,使用中国题材,结合西方绘画 技巧绘制而成的画 作,销售对象为广州本地西方人和西方顾客。 李灵漫关键词:文化交流 跨文化视野 外销画 绘画技巧 美术史 艺术与贸易的回环: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外销 画 中的毛皮服饰研究 2024年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藏有十四套清代外销 画 册,内有一册极其罕见的绘制有身着毛皮服饰的中国人物形象。本文以此为对象,探寻其所展现出的清代毛皮服饰及文化内涵。立足于画 册本身所承载的外交身份与其中所隐含的政治功能,并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背景,可进一步解读该套画 册在服饰史、美术史及文化交流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胡煜升 刘瑜他者认知与自觉建构--珠江沿岸港埠风景外销 画 (1757—1842)的视觉图式研究 2024年 在18世纪至19世纪清政府实施的“一口通商”政策下,广东港埠的繁华景象成为外销 画 的重要题材。这些外销 画 不仅融合了西方风景版画 技法与中国山水画 的布局,还借鉴了地志图像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符号景观。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图像背后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驱动力,揭示外销 画 作为东西方视觉文化交汇产物的独特价值,及它在广东口岸普遍性图像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 曾杨 范思婕关键词:外销画 通商口岸 消费文化 论清代广州外销 画 中女性形象的物质性再现 2023年 清代广州的外销 画 是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也是对19世纪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轨迹深刻的见证。以外销 画 带动的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影响着当时的中国,也深刻地影响着西方对于中国的认知,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女性”是广州外销 画 中常见的绘画 题材,以之为表现对象的出口艺术品因具有最大的地域审美优势,而深受西方消费市场的追捧。因此,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以清代广州外销 画 图像再现的物质性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外销 画 物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拓展出非常丰富的研究广度。本文从跨文化语境下外销 画 的女性形象传播的物质性再现入手,利用具体案例,以小见大,力求分析出这些女性主题外销 画 所处的历史背景,其再现出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样貌,并廓清中国外销 画 的女性形象图像呈现的物质性和历史性。 梁冰 谭永石关键词:女性形象 物质性
相关作者
吴彩皓 作品数:5 被引量:5 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研究主题:外销画 工笔花鸟画 学术性 美术史家 五口通商 王均利 作品数:2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外销画 商业性 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中外艺术 江滢河 作品数:20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 研究主题:清代 商人 外销画 徽商 晋商 王静 作品数:28 被引量:86 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存储介质 CORBA 外销画 XML 基于XML 郑洪明 作品数:27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乡村 装饰艺术 通草 水彩画 绘画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