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359篇“ 大地震“的相关文章
- 一种基于微弱瞬态扰动信号的大地震预报方法
- 本发明涉及地震预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微弱瞬态扰动信号的大地震预报方法,包括扰动信号捕获,异常信号处理,预报原理与方法,本发明可准确检测到超低频微弱的时变重力异常信息,进行异常信号处理消除噪声。通过大数据分析,研...
- 张茂省梁国冰冯立
- GNSS观测与大地震前兆水平形变探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顾国华研究员
- 2024年
- 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中,因此,在地震预报探索中,利用大地测量方法观测地壳运动是重要手段。然而,地震是否有前兆形变,大地测量方法是否能观测到前兆形变,其特征如何,究竟怎样利用地壳形变测量方法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GNSS[导航卫星系统,包括我国的北斗和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是卫星定位技术,也是精密地壳运动或形变测量技术,其中GPS引入我国监测地震预报已近30年。
- 张华
- 关键词:地壳形变测量卫星定位技术地震预测预报破坏性地震水平形变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和M_(w)7.6两次大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模拟
- 2024年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M_(w)7.8和M_(w)7.6大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到了大量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比土耳其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分析了地震动的衰减特征,探讨M_(w)7.8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对近断层地震动空间分布、速度脉冲的产生及观测台站方位相关的地震动总残差的影响,采用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给出了基于数值模拟记录的仪器地震烈度图,得到以下结论:(1)两次地震中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浅地壳地震的平均震源效应,M_(w)7.8地震对中长周期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比M_(w)7.6地震更强烈;(2)两次地震中远场地震动的非弹性衰减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的平均水平;(3)M_(w)7.8地震中最强烈的地震动主要集中于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的狭长区域内,该区域观测记录普遍具有双向速度脉冲特征,地震动总残差与台站方位角有明显相关性,推断M_(w)7.8地震沿北东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向北东向破裂传播,同时沿南南西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段向南南西方向破裂传播;(4)模拟记录能大致反映近断层地震动强度及距离衰减特征,M_(w)7.8和M_(w)7.6地震中破裂面附近地震烈度分别达到Ⅸ和Ⅷ度,烈度分布主要受破裂断层和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
- 王宏伟强生银温瑞智温瑞智
- 关键词:强震动记录地震动模拟
- 东日本大地震后某校舍抗震加固改造与效果评估实验研究
- 2024年
-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变得极为迫切。针对日本某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工程展开计算分析及实验研究。首先阐述既有校舍建筑的结构特征及抗震鉴定结果,提出纵向采用钢支撑框架提高强度,首层横向新设剪力墙以及增厚楼梯间楼板的加固方案。随后,利用无线振动测试系统在校舍建筑抗震加固前后进行常时微动测试实验,分别从整体与局部角度分析加固前后校舍建筑加速度响应、固有周期以及振型等参数变化。最后,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及测试结果,阐述抗震加固方法及位置对原有建筑的性能影响,验证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钢支撑框架的加固方法有效提高既有校舍建筑的强度,加固后加速度响应值约降低至加固前的1/3,加固方法起到提高整体强度、改善刚度分布及结构整体性作用;固有周期以及加速度响应放大倍率的变化与该校舍抗震加固方法较吻合,表明基于振动测试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评估抗震加固措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既有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方案选取及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 李亮大久保孝昭杨建江张大英
- 关键词:振动与波校舍建筑抗震加固
- 《红色档案印初心》第二十四集唐山大地震
- 2024年
- 百年历程,百年荣光!风华正茂,初心如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省档案馆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33集系列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印初心》。该片通过珍藏至今的红色档案,深情讲述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燕赵大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誓言英勇奋斗的故事。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同读者一起翻开珍贵的燕赵红色档案,共同追寻蕴含其中的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印记和初心故事。
- 不详
- 关键词:红色档案唐山大地震初心
- 灾难记忆的塑造与呈现 ——基于唐山大地震的考察
- 唐山大地震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灾难性事件,为灾难的现实研究以及灾难后防灾减灾工作的推进提供了研究范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关唐山大地震的灾难记忆逐渐淡去,用灾难记忆的框架分析唐山大地震中产生的灾难记忆,为民俗学领域研究关...
- 曹可欣
-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个体记忆集体记忆
- 一次“震撼”的地震科学启蒙——记1906年7.8级旧金山大地震的地震学遗产
- 2024年
- 1906年4月18日发生的7.8级旧金山大地震,这场地震在地震学科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围绕这次地震开展的研究成果开启了地震学科研究发展的曙光时代,可以说是一次震撼学界的科学启蒙,震源物理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弹性回跳假说”是其众多成果之一。地震学是一门定量观测科学,与一些传统自然科学学科相比,它显然年轻的多,发展不过百余年的时间。
- 张冬静
- 关键词:学科发展史震源物理科学启蒙地震学旧金山
- 白涌滔:研究能够抵御大地震的房屋
- 2024年
- “我要研究在大地震中能够抵御倒塌的房屋,唯有‘柔’才能化大自然的‘刚’。”2008年,还是一名研二学生的白涌滔,看着新闻里被撕裂的大地、被摧毁的房屋、被掩埋的生命,就在心里暗自许下追求科研事业的誓言。
- 何方方
- 关键词:房屋地震大自然
- 民国九年(1920)海原大地震的山水刻画与灾区修复
- 2024年
- 民国九年(1920)甘肃海原地区发生空前大地震,除了灾情极其严重,波及范围极广、受灾人口极多以外,还对当地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地质地貌和农业生产环境均发生显著改变,典型者如山体位移、农田损毁、水体变化、井泉枯竭、裂缝横生等多种情状,甚至出现区域气候环境改变,导致震后自然灾害加剧,使得老百姓的房屋、财产等损失巨大,诸多生命被夺走,原本尚能勉强维持生计的甘肃地区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大地震导致甘肃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遭受重创。地震以后,震区社会生产、生活一时陷入混乱和失序状态,在各方采取工赈、赈济等一系列措施下,灾区生产恢复,人口逐步增加,然而军阀混战、大烟种植、土匪横行、税赋奇高等原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受灾地区日益坠入苦难深渊。灾后农耕生产的恢复与灾区重建必须因地制宜,以应对大地震时期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
- 卜风贤杨云
- 关键词:民国时期
- 海原大地震灾害“震柳”与“震柳精神”文化生成的人类学阐释
- 2024年
- 1920年海原大地震灾害发生已逾百年。百年社会文化变迁中,一棵古柳从自然之物到地震灾害“震柳”的变迁认知中,赋予一种文化精神及其人类学价值意蕴,建构生成的“震柳精神”成为海原极震区的文化精神之标。首先基于本地人主位立场对“震柳”自然人文环境与历史文化记忆深描与阐释,再对海原大地震灾害“震柳”到“震柳精神”的建构生成过程进行考论阐释,最后论述“震柳精神”所表达的“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的具体内涵,这是与海原人民的历史与现实生境相互契合的,具有价值合理性,而且其历史生成的过程,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传统具有价值契合性与相承性。
- 程玄皓
- 关键词:文化记忆
相关作者
- 徐道一

- 作品数:229被引量:42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大地震 地震 地震预测 信息有序性 巨震
- 沈宗丕

- 作品数:69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地震局
- 研究主题:短临预测 磁暴 月相 地震预测 大地震
- 高艳玲

- 作品数:30被引量:9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研究主题:地震目录 全球大地震 地震速报 面波震级 发震时间
- 苗春兰

- 作品数:48被引量:21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研究主题:地震目录 地震速报 大地震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面波震级
- 左玉玲

- 作品数:75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大地震 地震 地震学家 海啸 地震预测